新南向政策資訊平臺

來自邦交國、北美、歐洲、亞太及中東地區共13國15位記者組成的「2025年國慶記者團」於10月6日至11日訪台,期間出席外交部長林佳龍主持的茶敘及政務次長吳志中午宴。交流內容涵蓋能源安全、科技合作、氣候行動及防衛韌性等議題,相關報導陸續刊登在多國媒體,對國際社會瞭解我國政策立場與施政方向具積極助益。
林部長於茶敘中指出,台灣位處威權主義擴張的最前線,能源安全已不僅是經濟議題,更是民主國家團結與生存的戰略課題。台灣九成能源仰賴進口,若能自美國及加拿大進口石油與天然氣,將有助強化台灣能源韌性與區域穩定。加拿大《Juno News》並以專文報導林部長相關談話。
林部長進一步說明,台灣正推動「AI新十大建設計畫」,與美、歐等民主夥伴深化科技合作,推動AI基礎建設與創新應用,以確保資訊安全並維護民主價值。相關內容獲印度《太陽報》深入報導。
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林部長指出,台灣長期投入氣候調適與能源轉型,並參與吐瓦魯「海岸調適計畫」(TCAP),與美國、澳洲等國攜手提升太平洋島國的氣候韌性;同時推動帛琉及馬紹爾群島再生能源建設,展現對區域永續發展的貢獻。吐瓦魯國《吐瓦魯廣電公司》報導指出,台灣雖因政治因素未能參與本屆太平洋島國論壇(PIF),仍以實際行動展現合作誠意與持續投入。
吳政務次長在午宴交流時表示,若中國對台採取軍事行動,全球經濟將面臨嚴重衝擊;即使僅採封鎖手段,也足以使人工智慧及高科技產業陷入停滯。他強調,唯有國際社會堅定支持台灣的安全與穩定,方能共同維護全球民主與繁榮。
林部長與吳政務次長談話內容已陸續刊登於加拿大、印度、吐瓦魯國、美國、英國及芬蘭等多國媒體,顯示國際輿論高度關注台灣在能源安全、科技創新與區域穩定等議題上的積極作為。(E)
• 加拿大「Juno News」:獨家:台灣要求加拿大出口石油,稱其為“國家安全問題”
• 美國「社區郵報」:地震與人生難得的機會
• 英國「每日郵報」:人工智慧強國台灣發出股市崩盤警報
• 英國「每日郵報」:人工智慧熱潮使台灣半導體產業成為全球最大衝突的焦點
• 芬蘭「晚報」:分析:與時間賽跑已經開始-這就是一切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