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門高架橋拆除,與台北北門郵局正對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乍然露臉。
這座有著紅磚牆、白仿石砌的古典建築,是台灣鐵路公司的老祖厝,目前交由台灣博物館經營。2020年,修復後的老建築華麗轉身,正講述著台灣現代化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鐵道故事。
自北門高架橋拆除,與台北北門郵局正對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乍然露臉。
這座有著紅磚牆、白仿石砌的古典建築,是台灣鐵路公司的老祖厝,目前交由台灣博物館經營。2020年,修復後的老建築華麗轉身,正講述著台灣現代化歷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鐵道故事。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大陸,而是以新的眼光去看事物。─法國文學家馬塞爾.普魯斯特
在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裡,從鼻頭角到三貂角一帶,被稱作三貂灣,風景秀麗,有獨特的岬灣地形。這塊土地人文薈萃,有平埔族世居於此、漢人在此拓墾,亦是荷西時期西班牙艦隊的登陸地;《馬關條約》簽訂後,這裡成了日本登陸台灣本島的首站。隨著光陰荏苒,各種交通運輸的發展,改變了三貂灣的興衰,這裡像是遺世獨立的桃花源,保留著土地的歷史印記,還有在地人饒富趣味的生活方式。
也許你還沒上過玉山,但你可能早就「見」過它。攤開新台幣千元鈔票,背面那座白雪覆頂、氣勢磅礡的山峰,是海拔3,952公尺的東北亞最高峰——玉山主峰。
而你或許會好奇這最高峰的視角是從哪邊拍攝的?答案就是玉山北峰的氣象站。
你爬過台北101、逛過老街、走過夜市、大啖小吃,是否想感受不一樣的台灣?
那麼不妨試試我們推薦的另類渡假方式。走入雲霧繚繞的森林,上攀岩壁、下切溪谷,在密布的植被中找路,在爆汗與喘息中懷疑人生,有點蠻荒、些許探險,再加上很多的野性,這樣的旅程,就藏在尚未被世界廣泛認識的地方——台灣的中級山。
邁入第21年的基隆鎖管季,在地漁村延伸夜訪鎖管活動,白天推出漁村學堂、鎖管一夜干DIY、薯榔植物染等一系列漁村體驗,還有坐船參加獨特的海上王爺遶境,享受台灣夏天特有的「海海人生」。
東北角海域的鎖管,佔全台灣產量的七成以上,邁入第21年的基隆鎖管季,也成為夏日漁業季的品牌。吹著沁涼海風夜釣,大啖盛產時鮮,探訪十多處漁港風情,享受台灣特有的豐富一「夏」。
屹立在基隆八斗子海邊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始終熱鬧。
它是今(2025)年保育專家珍‧古德再次訪台的首站;也是導演李景白執導的沉船生態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的首映會場域。
館內不論常設展、特展,人潮始終絡繹。也有銀髮長輩在海科館樂齡學習中心組成海廢樂團,一起運用海廢做成的樂器玩爵士音樂;還有附設的幼兒園逕自帶隊,帶著小孩在場館內來場戶外教學,讓整個園區都成為教育場域。
戶外毗鄰的環保復育公園,鸚鵡螺、飛天掃帚,蔚為拍照熱點;望海巷潮境海灣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更以豐富的海底生態吸引到大批潛客。
七月初,台灣賞鯨的線上社群幾乎三兩天發出「鯨」快報,從花蓮港出海的賞鯨船屢屢傳回:三年未見的夢幻鯨種「虎鯨」來到台灣東部海域,而抹香鯨家族幾乎快變成日常款,還有抹香鯨寶寶主動靠近船身,連超少見的「朗氏喙鯨」都來報到,是來響應台灣的夏日盛會嗎?
還記得《海底總動員》裡,小丑魚尼莫悠游其中的珊瑚礁嗎?現實中,這些繽紛夢幻的海底景觀,不只是動畫裡的場景,更是孕育海洋生物的「海中森林」。
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都仰賴珊瑚礁而生。然而,隨著氣候變遷、海洋暖化、污染與過度捕撈等破壞加劇,這些美麗又脆弱的家園正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在台灣,各界正在行動,運用科技優勢守護這片水下堡壘。
今(2025)年4月,柬埔寨首屆「Chakto Program」現代舞平台計畫的徵選舞台上,多組舞者輪番登場。來自台灣,獲湄公河文化中心邀請擔任評審的藝起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吳維緯,形容舞者們的創作:「像Tuk Tuk(嘟嘟車)穿梭在城市巷弄般,那種毫不猶豫、生命力十足的能量,讓人動容。」
十月,湄公河文化中心將在寮國舉行藝術與社會行動會議,匯集台灣及東南亞的藝文工作者,持續編織跨國交流的網絡,搭起連結亞洲的藝文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