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滅火器樂團的〈海上的人〉,道盡出外打拚的漂泊感,也正是離鄉背井移工們的心緒。多數民眾不了解移工在台灣的生活處境,他們彷彿社會裡隱形的存在。
今(2021)年,國家人權博物館邀集國內15個NGO組織,一同策劃移動人權特展,為大眾描摹移工處境。唯有提升社會整體的人權意識,才有機會讓促進移工權益這項使命,在眾人的盼望下緩步前行。
這首滅火器樂團的〈海上的人〉,道盡出外打拚的漂泊感,也正是離鄉背井移工們的心緒。多數民眾不了解移工在台灣的生活處境,他們彷彿社會裡隱形的存在。
今(2021)年,國家人權博物館邀集國內15個NGO組織,一同策劃移動人權特展,為大眾描摹移工處境。唯有提升社會整體的人權意識,才有機會讓促進移工權益這項使命,在眾人的盼望下緩步前行。
台灣自由開放的民主社會,形成活力奔放的輿論環境,也造就了蓬勃的出版產業。在這樣活絡具競爭力的場域,也吸引到各地華人爭相插旗,圓一個年輕時代就醞釀的文學夢,或掙一個對外向國際發聲的管道。這一回,我們專訪來自大馬的胡金倫、韓國華僑初安民,在海外長大的他們,為何選擇來到台灣?又如何情定出版事業,終身不悔?
《民法》中規定:「以日、星期、月或年定期間者,起始日並不算入,並且以期間末日之終止,為期間之終止。」
阿鬼,你還是說中文吧!!
──〈法律白話文運動.冷到法抖專題〉
二十世紀初,巴黎的左岸咖啡館,來自歐洲各地的文人菁英譜寫下文藝狂潮的流動饗宴;同樣年代,遠東地區正逢日本殖民的台灣,林獻堂、林幼春、張深切、賴和等受到現代教育洗禮的知識分子與中部地方士紳,集結成立「中央俱樂部」,成為後來「中央書局」的前身。這裡曾是領銜台灣文藝思想的重鎮,百年來不同年代的風雅之士,都在此銘刻下重要的生命記憶……。
初遇耶穌會神父谷寒松(Fr. Aloisius (Luis) Gutheinz SJ),是在緊鄰輔仁大學校園旁的聖博敏神學院。有別於外頭的人車喧嚷,清幽的園區中,清一色的灰色低矮建築環繞著茵茵草木,呈顯出寧靜且莊嚴的美,而此地也是年過八旬的他工作、居住大半輩子的所在。
一隻隻受傷的動物,觸動了一群野生動物工作者的心。他們不忍東部的救傷資源匱乏,野生動物受了傷,只能費時送到南部或西部,往往錯過救援的黃金時刻。為此,他們在2017年成立「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全台奔走倡議,集合群眾募資的支持,2020年在台東池上成立東部第一座非營利的野生動物救傷暨復健中心。野灣至今救援超過140隻動物,小到蝙蝠,大至黑熊、野豬,讓野生動物回家,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17歲留著五顏六色的龐克頭,四處在荷蘭阿培爾頓市的街頭塗鴉;28歲獲得荷蘭藝術最高獎項「皇家藝術獎」的畫家帕斯卡(Pascal van der Graaf),五年前隨著台灣籍的太太楊雅雯來到台灣。今(2021)年,42歲留著絡腮鬍的他決定入籍台灣,在台南市新營成立「帕斯卡的藝術工坊」,在藝術創作與美術教育中,探索藝術的各種可能性。
全球第一座無藍害「燭光OLED」檯燈在台灣研發產出,當人們在夜間使用時,因為燈光不含藍光,所以體內褪黑激素能正常分泌,有效避免癌細胞產生,連美國「國際太空站」的固態照明計畫負責人George Brainard,也特地來台取經。除了有助於人類健康,這項發明也幫助「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維持生態,昆蟲不再飛向充滿藍光的路燈而燙死,星星的光芒也不再被路燈掩蓋。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發光發熱,完整均衡的供應鏈有賴護國神山群從元件到技術的通力合作。日本籍的台灣東芝電子零組件公司營業企畫與半導體事業部行銷部副協理水沼仁志,在台灣找到他的天命,深耕台灣半導體產業超過20年,樂於與產業界分享最新技術與趨勢,2020年歸化為台灣人。然而, 23年前他到台灣的原因,卻是為了「愛」。
自「新南向政策」實施以來,來台的東南亞新移民們,在經濟與工作上獲得改善,然而生活品質和精神層面的提升卻並不顯著,「原因出在我們不夠、也不那麼願意去了解東南亞國家的民族文化。」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教授蔡宗德認為,台灣是個對世界文化兼容並蓄的國家,台灣人民熱情而友善,但這份包容的背後,其實隱藏著還有待改善且值得深思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