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南機場裡的禮運大同篇 非典型里長方荷生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南機場裡的禮運大同篇 非典型里長方荷生 圖片

南機場裡的禮運大同篇 非典型里長方荷生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如是說。這是台灣學子從小熟悉的篇章,但您可曾見過大同世界的模樣?在台北市極其弱勢、貧窮的中正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正努力一步步地實踐「是謂大同」的世界。

植物肉專家在台灣 蔬食風潮下的新產品與通路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植物肉專家在台灣 蔬食風潮下的新產品與通路 圖片

植物肉專家在台灣 蔬食風潮下的新產品與通路

美國人造肉品牌Beyond Meat在2009年創立公司,隨後颳起「新蔬食風潮」,吃素不再限於某些宗教團體,也開始吸引注重健康飲食、愛護動物與環境的消費者。不過在這波風潮興起之前,台灣早在1995年左右就已經研發出人造肉,並接下許多海外代工訂單,是此領域的隱形冠軍。
隨著吃素觀念普及,台灣消費者的購買通路也從傳統素料行擴展到網路電商平台,店家不僅提供更多元的選擇,也吸引吃葷的客群前來嚐鮮,藉此改變他們對素食的印象。

媒合國際人才一圓新創夢 STARTBOARD孵化加速器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媒合國際人才一圓新創夢 STARTBOARD孵化加速器 圖片

媒合國際人才一圓新創夢 STARTBOARD孵化加速器

台灣品牌、人才想要打入國際,國外創業團隊想要在台生根,異地創業的路上皆充滿荊棘,語言、法規、文化、素養,每一項都是創業新手頭痛的問題。七年級生林致孚看見東協印度白領菁英在台創業的痛點,也了解台灣團隊打入國際市場上的挑戰,因而創立STARTBOARD人才創業孵化器,輔導協助雙邊揮軍國際,邁向成功創業之路。

「蔬」醒人心 台灣蔬食運動正時興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蔬」醒人心 台灣蔬食運動正時興 圖片

「蔬」醒人心 台灣蔬食運動正時興

這是一場沒有緊張、沒有叫囂的社會運動,少了一份指責與批判,多了一份歡樂與責任;不用說教與抗爭,而是用「健康、環保、永續」的口號打動人心,這是一場響應世界潮流的「蔬食運動」。

米食復興運動 從一粒米開始的講究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米食復興運動 從一粒米開始的講究 圖片

米食復興運動 從一粒米開始的講究

台灣人吃米的量屢創新低,從六、七○年代,每人每年動輒80~90公斤的量,到如今降至將近一半,甚至米麥的食用量即將呈現「死亡交叉」。這不僅是從以勞力為重的農業社會,進展到工商社會的必然流變;也是由於美援時代,麵粉大量輸台,影響國人飲食口味,繼而造就今日米麵雙主食的結果。
大趨勢看來,米消費量正在減少,但細觀,民間不少米農、米職人與餐飲業者,從產地到餐桌,異業合縱連橫,他們想為台灣米另闢出路,也為這一段「從吃飽到吃巧」的過程,寫下了精彩的一頁。

「驛」想不到的精彩 走訪台日同名車站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驛」想不到的精彩 走訪台日同名車站 圖片

「驛」想不到的精彩 走訪台日同名車站

1960年代戰後經濟復甦的日本,年輕人開始海外旅遊,當他們到鄰近的台灣時,發現當時許多台灣青年與老人家能說流利的日文,更讓人驚喜的是,這裡看得到與日本同款的蒸氣火車與相同名字的車站。
每到一個日治時期的車站,欣賞百年前的遺跡與故事,就彷彿坐上通往那個時代的列車,歷史瞬間變得立體。對日本鐵道迷來說,來台灣走訪火車站,已經成為世代傳承的習慣,而台灣的鐵道迷則不斷致力於保存老車站的建築與背後的故事。

餐飲業大洗牌 迎上數位轉型浪潮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餐飲業大洗牌 迎上數位轉型浪潮 圖片

餐飲業大洗牌 迎上數位轉型浪潮

2020年是難忘的一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當近距離接觸成了大忌,不分地區、不分行業,都受到全面性的重擊,如此規模,回顧近代歷史,似乎也只有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可以與之相較。

尋回世界角落的台灣檔案 國家寶藏計畫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尋回世界角落的台灣檔案 國家寶藏計畫 圖片

尋回世界角落的台灣檔案 國家寶藏計畫

有一群人,義無反顧地踏上尋寶的路,只是他們尋找的不是深藏在洞穴裡、金光閃閃的珠寶財貨,而是藏在美國國家檔案局裡一張張一片片關於台灣的史料。這些寶藏無法使人致富,卻能讓台灣人更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因為定錨過去,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堅定。

科技.連結.學習 後防疫時代的教育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科技.連結.學習 後防疫時代的教育 圖片

科技.連結.學習 後防疫時代的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讓線上課程如火如荼地加深、加廣,台灣由於疫情控制得宜,是全球少數仍維持正常實體上課的國家,大學甚至為留學受阻的學生開課,師生得以享受真實互動。但不論是線上課程,或是實體面授教學,第一線的教育專家們一致認為,品格與自學能力的培養優於知識的灌輸,數位的學習不能忽略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差異,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並沒有改變。

台印共創努瑪工作室 用藝術點亮社區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印共創努瑪工作室 用藝術點亮社區 圖片

台印共創努瑪工作室 用藝術點亮社區

提到藝術,你腦中會浮現什麼?美術館、國家音樂廳?藝術這兩字,對許多人而言常是充滿距離感。然而有位台北女孩樂雅琪,因工作而接觸藝術,從此愛上;另一位則是來自印尼、已在台灣駐村超過十年的藝術家I Wayan Sadera,他走入社區,參與藝術裝置、嘉年華戲偶的製作。理念相近的兩人,共同成立努瑪工作室,進駐屏東,他們相信藝術可以融入生活,為社區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