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籍雲端運算專家田記禮(Tom Fifield),因為參與全球高能物理計劃,常到中研院開會,牽起了他與台灣的緣份。愛上台灣的他,以台灣為基地,不僅入籍台灣,還把一位離開台灣多年的女子──他的太太帶回了台灣。
澳洲籍雲端運算專家田記禮(Tom Fifield),因為參與全球高能物理計劃,常到中研院開會,牽起了他與台灣的緣份。愛上台灣的他,以台灣為基地,不僅入籍台灣,還把一位離開台灣多年的女子──他的太太帶回了台灣。
2010年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以來,掀起了「阿拉伯之春」的民主浪潮,卻對敘利亞這個國家帶來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內戰。連天峰火中,由台灣政府支持興建,位處土耳其、敘利亞邊界的「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為流離失所的難民,在轟炸、死亡的驚悸中,帶來了盼望。
2020年10月,湛.Azure團隊以「為湛而戰,海洋垃圾移除計畫」為號召,推出募資計畫,總共吸引5,000多人贊助,獲得超過1,500萬元台幣,團隊正依照承諾,一步步完成目標。雖然海洋環境持續惡化,但是終於有人願意為海洋挺身而出,不再漠視。
鍾靈毓秀的宜蘭,傳來遼遠的鼓聲,天籟一般的空靈音色,好似鄉野發出的溫柔召喚……。
1995年,澎湖人口中的「潛水第一將軍」漁民黃加進,在澎湖將軍嶼海域潛水時,意外發現海底的沉船與古文物,經通報後,政府相關單位啟動調查,就此開啟台灣水下考古發展。走過人力、設備,甚至法律制度尚不完備的年代,今日的台灣擁有一支迷你精悍的水下考古隊,彷彿遙然呼應著歷史,其工作基地就設立在澎湖馬公港旁。
COVID-19肆虐全球,疫情至今仍未平息,造成全球上百萬人死亡,多國經濟受到重創。在相當艱困的情況下,我外交部及國合會秉持人道關懷精神,提供台灣自身經驗,展開「防疫外交」,給予開發中國家公衛醫療援助,協助穩定社會經濟發展,讓台灣暖流源源不斷,攜手友邦,共同抗疫前行。
「噗通」一聲,翻身入海,你可曾親眼見過台灣海面下的世界?在那透澈湛藍的世界裡,有海龜優游、梭魚大軍成群、珊瑚搖擺、親人小丑魚等等,海面下的世界安靜、瑰麗又神秘,讓人著迷。身為全台最具規模的潛水教育機構「台灣潛水公司」有一個掛在心上的使命:Bring the ocean into your life,讓每一位台灣人親身體驗台灣海洋的美麗,讓見識過的人都成為守護海洋的一份子。
小學就製作出人生第一把殼仔弦,國中做月琴,高中唱牽亡歌,今年30出頭的林宗範,鍾情台灣傳統樂器與曲調。當同輩人在追星、嚮往出國打工度假之時,林宗範已製作超過200把傳統樂器,還召集青年組牽亡歌團,將人生的大半時光與琴為伍,並樂此不疲。經常出入喪葬場合的他,有著超齡的成熟與豁達,他不害怕死亡,只心疼傳統文化凋零。林宗範將製琴和牽亡視為志業,他想讓世人知道,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民間藝術,彌足珍貴,值得台灣人引以為傲。
四面環海的台灣,島國居民坐享近1,600公里的海岸線,與海的距離僅有一步之遙,但長久以來的恐海教育,卻讓人民懼海、退避三舍。
拖鞋教授蘇達貞用「認識、親近、喜愛」的步驟循序打破民眾的恐海藩籬,用行動實現一次次遠揚的夢想,因為台灣之子本該是海洋的子民,親海本該如此。
即使同樣位在亞洲,談起庫德族,常不脫戰爭、難民、恐怖攻擊、種族清洗種種刻板印象;從伊拉克庫德族自治區來的台灣女婿許善德,書寫下了來自家鄉的第一手資料,翻轉偏見之餘,也讓人不住驚嘆,原來台、庫之間,竟是如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