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展望諸羅城〉除了是畫家陳澄波對故鄉深情的凝視,也是畫家記錄當年故鄉山雨欲來的景象;但你可知,如此的山雨欲來,在地球上其他回歸線經過的地方,卻非尋常?
畫家畫下台灣高山常見的〈雲海〉,但你可知,是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推擠隆起形成台灣這座高山島嶼,再加上季風吹拂,各條件缺一不可,才造就島上多元的林相,成就雲海的風景。
一幅〈展望諸羅城〉除了是畫家陳澄波對故鄉深情的凝視,也是畫家記錄當年故鄉山雨欲來的景象;但你可知,如此的山雨欲來,在地球上其他回歸線經過的地方,卻非尋常?
畫家畫下台灣高山常見的〈雲海〉,但你可知,是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推擠隆起形成台灣這座高山島嶼,再加上季風吹拂,各條件缺一不可,才造就島上多元的林相,成就雲海的風景。
1895~1945年,台灣歷經半世紀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的日本殖民統治,也為文化注入了不同的源流。雖然代遠年湮,但留存至今的許多建築,仍為這段歷史留下了紀錄。
一段段短波,向全世界發射,中央廣播電台用20種語言,向全球約150個國家介紹台灣,在變動的時代中,是聽友溫暖的陪伴,危難時的幫助。
在台灣街頭,什麼事物會特別吸引你的目光?是三兩步就會遇見的便利商店?還是舉目可見的手搖飲店?告訴你一個另類的切入點,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的寺廟超過1萬2千多座,這數字與便利商店不相上下,這些為數眾多,大隱於市的廟,多數沒有顯目的招牌,但有一抹標誌的紅色(廟多以紅色為主色),在城市中庇護各角落的信眾。
除了匯聚各宗族參與的水燈頭遊行,主普壇的普度儀式更是重頭戲。每年,普度法會席開四大桌,擺滿豐盛祭品,成為中元祭中最具象徵性的環節之一。2019年,基隆塔正式啟用,串聯山海城,使前往主普壇的動線更加便利,也讓外國遊客得以一窺這場莊嚴而神祕的儀式。
踏入莊嚴典雅的朱紅大門,城市的喧囂彷彿瞬間消逝。這裡是台北最熱鬧的廟宇之一──行天宮。每天到此參拜的信眾絡繹不絕,除了雙手合十祭拜、祈福,求籤解惑更是許多人來此的重要目的。
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賽前,台灣社會瀰漫著一股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忐忑不安的網友向「東港鎮海宮線上靈籤」網站尋求神明的看法,抽中一支帶有「苦盡甘來」意涵的籤詩,並上網分享,大大鼓舞了球迷士氣。後來台灣隊果真奪冠,為台灣的求籤風俗更添一抹神奇色彩。究竟,萬事皆求的台灣人都向神明求些什麼?籤詩又是如何為民眾帶來智慧與安慰?
「少年若無一擺戇,路邊哪有有應公」(意指:若非年少時曾經魯莽,路旁又怎會有供奉無主孤魂的有應公廟)這句台灣俗諺是許多長輩對子女謹慎行事的叮嚀,也是描繪先民懷抱發家致富的夢想,毅然飄洋過海來台的最佳寫照。這份堅毅,透過文字被後人銘記,而無法保存的軀體則長眠於這片土地,並形塑出台灣獨特的民間信仰——有應公文化。
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台灣農友種苗公司的種子行銷150多國,印度是海外業績第一名的國家。
深耕印度市場20多年,2024年業績上看17億盧比(約6.4億元台幣)。不承想,農友種苗公司前進印度的初心卻是為了「扶貧」,而且,一連虧損了十年。是什麼樣的策略,讓農友種苗公司轉虧為盈?是什麼樣的努力,讓印度成為海外第一名的市場?
在印度新德里克汗市集的商店街角,印度政府的公務車司機正悠閒地聊著天,排隊等著為自己的車充電。《台灣光華》採訪團隊指著台達電子的充電樁,順勢問了一下,電要充多久?可以跑多少公里?印度籍的司機友善地侃侃而談,同時強調:「這就是綠色印度。」
台達在印度已安裝超過8,000座充電樁,成功搶進低碳交通領域;在通訊電源方面,更擁有超過60%的市佔率,展現台灣企業深耕印度市場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