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用紀錄片展現台灣精神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用紀錄片展現台灣精神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 圖片

用紀錄片展現台灣精神 《造山者──世紀的賭注》

2025年夏天,一部沒有華麗包裝,卻以真誠平實打動人心的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在台灣上映,不到三個月,票房已突破三千萬,並持續創下佳績,躍升台灣紀錄片史上的前五名。這部紀錄片跨越世代與領域的鴻溝,觸發民眾對這片土地的情感。無論是科技界的重要CEO、產業先驅,或是一般觀眾,都在這部影片中看見了台灣半導體的起源、艱辛過程,以及展望中的未來新局。
由金馬獎導演蕭菊貞耗時五年拍攝的《造山者》,走訪台灣科技業的傳奇人物,從歷史縱深出發,探討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軌跡。

愛「滬」之心 親近石滬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愛「滬」之心 親近石滬 圖片

愛「滬」之心 親近石滬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向國際里海計畫申請,以臺灣石滬為主題的個案計畫,成功地登錄在聯合國里海計畫網站的案例。

世界之最 守「滬」海洋.台灣石滬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世界之最 守「滬」海洋.台灣石滬 圖片

世界之最 守「滬」海洋.台灣石滬

澎湖石滬群數量多達609座,滬堤長度綿延超過133公里,宛如海上長城;尤其是吉貝嶼石滬現存101座,密度是世界第一。
不只數量,在澎湖、桃園新屋等地,這些超過300年的石滬群,就形式的豐富度與文獻資料的完整性,堪稱「漁業文明的活化石」。
這些古老的石滬群,在地方滬主、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之下,順著潮來潮往的更迭,推出「親近石滬」的體驗活動,讓永續海洋的守「滬」之心,永留傳。

古蹟.漁港.藝術季 頭城老街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古蹟.漁港.藝術季 頭城老街 圖片

古蹟.漁港.藝術季 頭城老街

宜蘭頭城被稱為開蘭第一城,僅600公尺長的老街,卻是全宜蘭文化資產密度最高的老街;五漁港造就的海洋文化,在老街匯聚。
時勢變遷,頭城從沒落到振興,農曆七月聲勢浩大的頭城搶孤、邁入第十屆的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逐年湧入的衝浪客與新住民,讓頭城展現了多元又平靜,熱鬧又穩重的風貌。

金黃閃耀的浪漫山城 絢燦與質樸並存的九份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金黃閃耀的浪漫山城 絢燦與質樸並存的九份 圖片

金黃閃耀的浪漫山城 絢燦與質樸並存的九份

你心中的九份是什麼模樣?
是石階旁高掛紅燈籠,摩肩擦踵的熱鬧?還是有著動畫《神隱少女》相似場景的奇幻?也許是電影《悲情城市》裡的淒美?又或是夜晚遠眺海上漁火的靜謐?九份這座曾因淘金採礦而繁盛的山城,幾經起落,仍不斷吸引人們在此駐足、定居。九份的美,千變萬化,一百個人就可以說出一百種迷人的樣貌。

鶯歌陶鄉見學 流轉兩百年陶瓷路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鶯歌陶鄉見學 流轉兩百年陶瓷路 圖片

鶯歌陶鄉見學 流轉兩百年陶瓷路

燒製陶瓷是一種古老的民生技藝。英國陶瓷藝術家艾德蒙.德瓦爾(Edmund de Waal)走訪東西瓷鄉,將歷代瓷器背後糾結的歷史脈絡,以及眾人的風靡與狂熱,寫成了《白瓷之路》。
在台灣,足以名列世界陶瓷重鎮行伍中,是有「台灣景德鎮」別稱的鶯歌。雖然沒有什麼傳奇或戲劇性的過往,但她,也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茶路新生 坪林老街的世代接力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茶路新生 坪林老街的世代接力 圖片

茶路新生 坪林老街的世代接力

茶文化自東方啟程,隨著海風一路西行,不僅改寫了世界經貿的版圖,也悄悄滲入各國的語言。凡是「茶」發音近似tea的地區,多半承接自福建、台灣的出口路線,受到閩南語「tê」的影響。
曾經,台灣茶馳騁國際市場,開啟了屬於這座島嶼的「大航海時代」,島上許多城鎮因茶而興盛,名聲隨香氣遠播。

每年夏天的珍貴相遇 許小燕鷗一個美麗的家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每年夏天的珍貴相遇 許小燕鷗一個美麗的家 圖片

每年夏天的珍貴相遇 許小燕鷗一個美麗的家

論語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每到夏天,就會有一批批小小的嬌客,從幾千公里外的澳洲大陸,往北飛抵台灣沿岸的河口與沙灘。牠們不是觀光客,而是台灣的夏候鳥──小燕鷗。
小燕鷗在台灣築巢、養育下一代,帶著鳥寶寶們熟悉這塊土地,待到八月,幼鳥羽翼漸豐,又一批批的飛回南方。直到來年夏天,再度踏上旅程,回到台灣。為了守護這一年一會的相遇,台灣各界許下承諾,要保護好棲地,讓台灣成為令牠們安心可靠的育嬰房。

何以消暑?呷冰尚好 台式冰淇淋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何以消暑?呷冰尚好 台式冰淇淋 圖片

何以消暑?呷冰尚好 台式冰淇淋

「叭噗——叭噗——」從遠方傳來的聲響,在熱到要冒煙的午後,解救了不少中暑邊緣的人,挑起厭厭不振的食欲。一股腦兒搶到攤車邊,阿伯的鐵杓挖起綿綿的芋仔、甜中帶沙的花豆,還有鵝黃色的香草叭噗,吃冰殺暑,最是快哉!
這個夏天,我們不吃時髦的 Gelato、不嗑歐美牌的冰淇淋,就來一球最台、最古早味的台式冰淇淋。

尋找消失的 平溪線地景 訪古道.鑽壺穴.放天燈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尋找消失的 平溪線地景 訪古道.鑽壺穴.放天燈 圖片

尋找消失的 平溪線地景 訪古道.鑽壺穴.放天燈

買一張新台幣80元的一日券,可以暢遊平溪線沿線車站,但如果只是拍貓、放天燈、喝咖啡就可惜了。
從牡丹到三貂嶺,或是從平溪到菁桐,有山有水,有古道有瀑布,《台灣光華》跟著文史工作者探訪「忘憂古道」,尋找昔日春秋鼎盛藍靛產業的遺跡;更推薦鑽壺穴、瀑降等玩家級行程;當然不要錯過,荒廢了近37年重新復出的「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在隧道口拍張水中倒影的網美照。
平溪線全線幾乎沿著基隆河上游河谷鋪設,穿梭於青山、老街、民宅與河谷之間。沿線的十分、三貂嶺、望古瀑布群等自然景觀美不勝收,平溪天燈文化、被稱為貓村的猴硐都讓平溪線深具吸引力。 平溪線最初為台陽礦業株式會社鋪建的私人鐵道,1921年開通,載運平溪、菁桐、十分等地煤礦,1929年鐵道收歸國有,鼎盛時期高達13~18座礦坑,沿線形成多個重要煤礦聚落,現今仍可看到鐵道至礦場間的台車道、吊橋等工業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