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夜市裡的流動饗宴 和外國網紅一起尋找台灣感性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夜市裡的流動饗宴 和外國網紅一起尋找台灣感性 圖片

夜市裡的流動饗宴 和外國網紅一起尋找台灣感性

這幾年,因著韓流明星來台取景,那些台灣人習以為常的街景,成了IG的熱門標籤「대만감성」(台灣感性),呈現出一種復古、閒散、不受拘束的文化魅力。
夜市裡,人們穿著短褲、拖鞋,慢悠悠地逛著一家家滿是生命力的攤位,美食與人情味交織其中,這種在日常中自然流露的無拘無束,正是最能展現台灣感性的場域。
這一回,我們要跟著日本的大久保麻梨子、法國來的酷、越南的阮秋姮三位YouTuber的腳步,尋找台灣夜市裡蘊藏的真摯與溫度,發現夜市裡的感性肌理。

臭到極致就是香 臭豆腐的風味密碼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臭到極致就是香 臭豆腐的風味密碼 圖片

臭到極致就是香 臭豆腐的風味密碼

一顆小小的黃豆,可以磨成香濃豆漿、做成甜品豆花,還可以經過時間發酵,化作光聽名字就想捏起鼻子的臭豆腐。這一塊塊可媲美blue cheese的臭豆腐,不僅CNN、BBC等國際媒體報導,還多次入選米其林必比登,甚至吸引日本發酵學教授逐臭而來,更是許多外國友人一吃就愛上的味道,它是來台旅遊絕對不能錯過的美食。

植感飲食最前線 蔬食創意競技場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植感飲食最前線 蔬食創意競技場 圖片

植感飲食最前線 蔬食創意競技場

我們習以為常地認為,蔬食的風味清淡,難以獨挑大梁,適宜在魚鮮肉類旁作為配角──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因應席捲全球的蔬食風潮,餐飲界、烘焙界積極投入研發,讓蔬食站上餐盤中的C位。
這讓新一代的蔬素食飲食,不僅象徵意識型態的轉型,也是料理技術的革新,更是飲食思維的再蛻變。

綠金發光的三支箭 台灣之光──毛豆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綠金發光的三支箭 台灣之光──毛豆 圖片

綠金發光的三支箭 台灣之光──毛豆

日本東京都、美國加州超市的貨架上,買得到產地標示「台灣」的毛豆,鮮綠的豆莢,Q彈的豆仁吃得到甜味之餘,還有著回甘的滋味。
台灣毛豆外銷日本、美國,長期以來維持高端市場的不敗地位,這是因為政府、豆農與加工廠發展出的三支箭,三箭合力,讓台灣毛豆持盈保泰。

豆花—— 簡單卻不簡單 臥虎藏龍的台式甜品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豆花—— 簡單卻不簡單 臥虎藏龍的台式甜品 圖片

豆花—— 簡單卻不簡單 臥虎藏龍的台式甜品

「豆花」是台灣最平易近人的街頭甜品之一,曾被搬上國宴款待各國政要;看似樸實無華的一碗公,但台灣人品賞豆花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口感要吹彈可破,糖水要甜而不膩,配料從花生、粉粿到芋圓繽紛到眼花撩亂,而且不少台灣人一開口都有自己的「豆花經」。

台灣好「蔬」適 打造蔬素食者的快樂天堂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灣好「蔬」適 打造蔬素食者的快樂天堂 圖片

台灣好「蔬」適 打造蔬素食者的快樂天堂

Vegan風潮席捲全球,台灣不落於後,全國吃素者佔14%,彈性素更超過40%,穩固且持續增長的族群,成為台灣素食文化與產業最強有力的支撐。

餐桌上的「豆」趣 千變萬化的豆製品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餐桌上的「豆」趣 千變萬化的豆製品 圖片

餐桌上的「豆」趣 千變萬化的豆製品

鹹粥、米粉湯絕妙的搭配是炸豆腐;滷肉飯、雞肉飯再搭一盤皮蛋豆腐或滷油豆腐;滷味與鹹酥雞必點豆干、豆皮,台灣的各式豆製品千變萬化,做成大宴小菜令人回味無窮。
坊間大大小小的豆腐店難以計數,大型豆腐工廠規模大到上市,還有以豆腐、豆干聞名的老街與節慶,豆腐連鎖店、精品店、打卡點,你吃過台灣各式各樣的豆製品了嗎?

把大豆種回來 國產黃豆復耕之路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把大豆種回來 國產黃豆復耕之路 圖片

把大豆種回來 國產黃豆復耕之路

大豆是東方飲食中重要的食材、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日常生活中,豆漿、豆腐、豆花、豆皮、醬油、豆腐乳、豆干、味噌、豆豉、豆芽都是以黃豆為原料,構築出台灣生活中博大多元的飲食文化。

縮短數位落差 清華大學國際志工非洲團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縮短數位落差 清華大學國際志工非洲團 圖片

縮短數位落差 清華大學國際志工非洲團

這是清華大學國際志工團在非洲教高中學生電腦課時常會看到學生的表情,就像三格漫畫:
「一開始看到電腦,雙手托著下巴,露出驚訝的表情;
摸到真的電腦,驚喜的難以置信;
開機,看到了閃爍著光的螢幕,超開心!」

留下台灣好印象 暨大無國界教育團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留下台灣好印象 暨大無國界教育團 圖片

留下台灣好印象 暨大無國界教育團

「只要我們有一個學生,讓他們對台灣留下很好的印象,這就是很好的開始。」暨南國際大學無國界教育團指導老師洪雯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