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舉辦「青年、永續專業、與台灣南印度國際發展」成果發表會
2018-03-19

國立臺灣大學進行「青年、永續專業、與台灣南印度國際發展—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為視角」成果發表會。

國立臺灣大學進行「青年、永續專業、與台灣南印度國際發展—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為視角」成果發表會。

國立臺灣大學簡旭伸教授日前率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碩博士生暨地理系學士班生共七人研究團隊,前往印度清奈(Chennai)進行教育部學海築夢國際發展海外實習。該團隊在駐清奈辦事處協助下,於計畫期間在南印度蹲點一個月(2018年1月13日至2月12日),成果豐碩。為分享此行心得,該團隊3月16日於國立臺灣大學全球變遷中心會議室,發表調查研究計畫成果「青年、永續專業、與台灣南印度國際發展—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為視角 (What Taiwan can Learn from India- A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N-SDGs)。駐清奈辦事處李朝成處長向簡旭伸教授祝賀該活動順利圓成功。

研究團隊成員分享實習期間調查暨學習成果。林承恩(左)、林昆顯(中)、湯立成(右)

研究團隊成員分享實習期間調查暨學習成果。林承恩(左)、林昆顯(中)、湯立成(右)

該團隊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研究框架,實習期間在庫坦巴坎模範村(Kuthambakkam Village)、聖布里托教育集團(St Britto’s Group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創辦之追尋基金會(Seek Foundation)相關村莊,及羅耀拉學院(Loyola College),梳理印度如何在村莊、學校及基金會等不同案例中實踐永續發展。團隊亦嘗試透過SDGs研究框架,評估臺灣能以何種角度切入,並尋求兩國未來共同合作發展關係。

研究團隊成員林孟慧分享實習期間調查暨學習成果。

研究團隊成員林孟慧分享實習期間調查暨學習成果。

本次成果發表會廣邀關心國際合作發展議題人士,與會者背景多元包含印度馬德拉斯大學政治系主任Professor Ramu Mannivannan、泰米爾人在臺協會 (Taiwan Association of Tamil Nadu) 代表AK Prasannan博士與協會成員多名、中國生產力中心亞洲綠耕隊李麗寬組長、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台灣海外國際發展與援助聯盟代表、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師生等。

印度馬德拉斯大學政治系主任Ramu Mannivannan提問。

印度馬德拉斯大學政治系主任Ramu Mannivannan提問。

本計畫簡旭伸教授也提到Kuthanbamkam 的經驗,可以代表一種印度特色的脫離貧窮模式,包括互惠經濟、網絡成長、社會發展等,突顯民主實踐讓另類發展得以實踐,體現一種讓貧窮臉上可以看見永恆的笑容之甘地精神。這尤其對比中國式脫貧,是以一種市場經濟、資本驅動與經濟成長的模式,導致最後中國人們只能外出到沿海打工,農村人口空心化的困境。

南印度美食分享。中國生產力中心李麗寬組長(左)、印度馬德拉斯大學政治系主任Ramu Mannivannan(右)。

南印度美食分享。中國生產力中心李麗寬組長(左)、印度馬德拉斯大學政治系主任Ramu Mannivannan(右)。

發表會除分享研究團隊分析調查,與會來賓也就相關議題表示看法。例如Professor Ramu Manivannan 分享說到印度曾經是世界強國,後來是因為帝國主義入侵與剝削才讓其在世界政經版圖滑落。另外聽眾也分別就印度女性意識與權益的區域差異,印度追尋基金會如何與社區互動,以及印度模範村村長Dr. Elango如何動員募資等,與該研究團隊提問討論。

最後,本次發表會以南印度幾道特色餐點包括雞肉燉飯(Chicken Briyani)、羊肉咖哩(Mutton Curry)、印度烤餅(Chappathi)、孜然飯(Jeera Rice)、炸黃豆餅(Masala Vada)及印度奶茶(Masala Tea)等,提供與會聽眾在永續發展知識之外的另一個印度美食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