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掌握「配角」商機 捷流默默打底,成閥門巨人
2021-05-31

精密的製程與加工技術,拉大捷流閥業與對手的距離,生產的產品受到國內外企業青睞。

精密的製程與加工技術,拉大捷流閥業與對手的距離,生產的產品受到國內外企業青睞。
 

1980年代的台灣社會,景氣仍是一片低迷,當時剛從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畢業的陳宗曉與哥哥陳斌超,會同哥哥的好友楊大中想共同創業。初生之犢不畏虎,涉世未深的三人每人拿出五萬元創業金,共同創辦捷流閥業,專門生產船舶、石化、鋼鐵廠內使用的閥門。從創業初期不斷吃閉門羹,到如今上櫃成為台灣外銷閥門的領導品牌,營運41年的捷流早已蛻變成長,成為年營收高達23.87億元的閥門巨人。

 

專注從事閥門生產的捷流閥業,是台灣閥門界的老字號。2020年1月6日捷流風光上櫃,雖然台灣人大多不熟悉這家傳統製造業的老品牌,但台灣製造業前500大企業如中鋼、台塑、台積電,全都是捷流的老客戶,國際網路龍頭Google在彰化蓋廠,也指名使用捷流。

幾十年累積的品牌信譽,現在的捷流已等同專業閥門製造的同義詞,但是回首創業初期,三位創業元老可是處處吃閉門羹,只因MIT產品,被認為比不上歐美貨或日本貨。

「剛開始時很辛苦,台廠普遍認為國內的品牌不能用,一定要用外國貨。」嗓門宏亮的總經理陳宗曉回憶創業艱辛:「跑了一陣子國內市場,想想就算了,開始打外銷。」

一頭栽入閥門40載

創業之前,董事長楊大中在金寶電子,副董事長陳斌超在新力Sony,而陳宗曉從海大畢業剛實習回來,三人想尋找創業標的,幾經打探之後,放棄了熱門的電子業,轉而投入乏人問津的閥門。回想陳年舊事,陳宗曉半打趣地說:「那時候你要是跟誰有仇,就勸他去做電子業。」

原來,陳宗曉的弟弟在電子業任職,時常聊起電子業慘況,「當時我們常聽到哪家電子公司又倒了,沒想到電子業這麼可怕。」就這樣一個曲折,讓三人轉而生產工廠中不起眼的「配角」──閥門,意外開啟長達41年的經營之路。

「我在船上實習時,船上到處都是閥門。」陳宗曉是輪機工程系畢業,本科專業,加上哥哥及好友有設計能力,三人仔細研究過閥門構造後,開模生產並開始推廣,不料走到哪裡都被人拒於門外。

「那時正隆紙廠正要蓋后里廠,一個星期去拜訪一、兩次,他們最後卻買了日本貨。」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剛起步的捷流,知名度跟品牌信譽度都打不過國際大廠牌,到台塑集團推銷時,一開始也受到採購部門的冷言對待。

打進台塑供應鏈

陳宗曉直言,捷流在國內碰壁,被迫把主力轉攻外銷做OEM(專業委託代工),從澳洲、美國市場開始打起,國內市場的開拓,則是直到打進只用歐美進口閥門的台塑供應鏈,才開始有了轉機。原來,台塑集團發現購自國外的閥座設備裡,竟然安裝著捷流的產品,這才開始採購捷流,也因為做成了台塑的生意,有了指標性訂單,讓其他大廠開始注意到捷流。

不過,打進台塑第一個廠,並不代表打進整個台塑集團的供應鏈。營運團隊中唯一的女性,營運長錢佩玲回想當時業務拓展:「台塑、台化、南亞,每個廠的營運與採購都獨立自主,並不是這個廠用了,集團內其他廠也要跟著用。」

她補充說道:「一般的化工廠會比較謹慎,不輕易更換廠牌,並不是他不認識你,而是他怕用到不適用的產品,發生工安問題。」一些化工廠爆炸,發生工安意外,就是因為閥門出了問題,因此捷流的產品必須媲美歐美的品質水準,才有可能獲得客戶信賴。

到處東奔西跑,替捷流打下大半江山,在陽剛的閥門業界裡,錢佩玲是少見的女性業務。談到當年跑客戶的甘苦,她笑說:「現在的業務輕鬆多了,樣品都做成輕巧的壓克力;要看商品結構與生產環境,客戶只要下載手機app,就可透過AR實境一覽無遺。」當年錢佩玲跑業務時,可是單兵作戰,甚至扛著沉重的金屬蝶閥,徒步一公里。談及此事,陳宗曉也頻頻讚許:「她以前真的很有力,六英吋的閥門20幾公斤,扛了就走。」

模組客製化服務

如今的捷流早已成為閥門界的老字號,累積厚實的產品研發與生產實力,生產的閥門涵蓋中低階的直軸型蝶閥、雙偏心蝶閥,以及高階市場的三偏心蝶閥,並在中國蘇州和桃園觀音等地設廠。捷流採取垂直整合一條龍的生產方式,有自己的鑄造廠,從材料源頭就開始把關,並提供客戶模組化設計,提升客戶黏著度。

提供歲修前的檢視與諮詢,零件壞了要修要換,捷流都能包辦,「我們除了賣產品還賣服務,還要提供解決方案。」陳宗曉曾碰過客戶因系統設計錯誤,選擇尺寸過大的閥門,雖然過了保固期,仍想辦法替客戶解決問題;此外,捷流的閥門採模組化設計,碰到零件耗損或故障,不需讓製程中斷就能更換零件,這些客製化服務,讓捷流拉大與對手的距離。

目前捷流生產的蝶閥,在工業蝶閥市佔率逾六成,許多鋼鐵廠、電廠、石化廠用的巨閥,都來自土城的九號廠內。副總經理陳建元指著廠區挑高五層樓的天花板,解釋科技廠內的生產流程;「九號廠主要生產大型重工業用的閥門,這些閥門尺寸很大,因此必須用天車吊掛。」不久前,捷流才從九號廠出貨一顆直徑高達136吋的巨閥,規模尺寸全世界數一數二。

九號廠是捷流營運總部與科技廠的所在地,此處的巨閥正在進行精細的加工,圓形的閥門好似飛碟般傾斜,方便加工機車磨出客戶屬意的角度。另一頭的巨閥組裝區,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出貨前的品管測試,檢查閥門有無洩漏點,每一顆閥門都要仔細檢測,確保「滴水不漏」,才能交付到客戶的手上。

閥門這個行業直到今日,仍須採用傳統製程,無法完全自動化,頂多只能做到製程合理化,盡量利用機械輔助人工,因此製程中隱藏很多作業上的眉角。陳建元手指一顆檢測中的蝶閥來作比喻:「好的氣密窗可以完全密合,不好的氣密窗會聽到咻咻的風聲。」蝶閥的垂直軸承連接著一片可360度旋轉的超薄「碟片」,全以金屬製成,從控制台就可控制關閉碟片,把閥門完全閉合,就能將氣體或流體阻絕得密不透風。閥門密合是否完美,無有洩漏,牽涉精密的製程與加工技術,這也是捷流迄今能穩坐龍頭,屹立不搖的原因。

國際認證背書

此外,技術採自主研發的捷流,為了提升競爭力,也與中科院、大專院校材料研究所等學術單位進行合作,生產超低溫、耐高溫、防火、防爆等特殊功能的閥門,並取得國際認證。「超低溫閥門會是未來趨勢,」陳建元觀察,「大家現在不開採石油,會轉用液化天然氣(LNG)這類能源。」天然氣的氣體無法直接運送,需要先加壓降溫予以液化,再以LNG船運送,因此必須使用能在零下196度都不變形的超低溫閥門。像這類的特殊閥門,捷流很早就默默耕耘,並取得相關認證。陳宗曉謙虛表示:「超低溫我們不敢講說領先,可是在這一塊領域,我們的確琢磨很深。」

過去閥門是個不起眼的小生意,捷流卻專注只做工廠「配角」,一路把餅做大,甚至技術領先日本,讓日本人來台灣取經。捷流證明專注本業,用心經營,一樣能成為領域的先行者,讓台灣製造在國際上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