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數位媒體的無限可能 台灣新媒體藝術家現在進行式
2022-01-17

楊歷年來在國內外得獎無數的黃心健,是台灣具有指標性的新媒體藝術家。

歷年來在國內外得獎無數的黃心健,是台灣具有指標性的新媒體藝術家。
 

隨著時代演進,藝術載體日新月異,多元豐富。數位科技的加盟,更讓新媒體藝術,由實體到虛擬,由旁觀欣賞到沉浸互動,幻化出無盡可能,走向深不可測的浩瀚宇宙。

 

用五感勾引靈魂

由單向欣賞,到融入互動,新媒體藝術用五感勾引靈魂。

延續2021年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食壤計畫」,台灣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邀請國際名廚江振誠及當代表演藝術家張逸軍,分別以各自專業共同創作反思人類與土地之間關係的行為藝術「We Are What We Eat」,營造一場結合視聽、味覺體驗的創新藝術饗宴。

而擔任「We Are What We Eat」導演的黃心健,歷年來在國內外得獎無數,善於以國際化視野,在冰冷的數位科技中,注入深厚溫暖的人文因子,淬煉出中華文化精髓。

其實新媒體藝術,就像是一部微型電影,讓觀眾在VR體驗中,把虛幻化為真實。創作者就像導演,設計腳本與情境安排。「文化內容策進院國際合資合製專案」《星砂》,由黃心健導演,瑞意創科與法國團隊聯合製作,入圍第78屆威尼斯影展「VR虛擬實境競賽片」單元,用藝術包裝科學,拓展對地球關懷的視角。擔任美術總監兼製作人的瑞意創科執行長張文杰以日本神話為基底,澎湖七美與日本沖繩為背景,在VR的即時互動體驗中,感受迴旋穿梭於鳥居時空隧道。在晶瑩的藍眼淚和斑斕珊瑚映照下,邂逅漫天飛舞,柔細虛幻,跨越千古的星砂。在史詩神話中,隱喻生命的回溯與自我省思,同時揭露刻不容緩的環保課題,讓藝術肩負起社會責任。

「現代科技,已經可以做到五感體驗。」張文杰於2017年研發出全方位物理感知模組,眼、耳、手、鼻、膚五感體驗展示台,應用在協助格蘭利威酒廠舉辦創新VR品酒會。顧客在虛擬情境中,搭乘滑翔翼飛行,感受麥穗輕拂,空氣中彷彿飄散著花香酒香,與實境的威士忌品嚐,產生最佳聯結。透過五感體驗,完美行銷。

藝術血脈的感知

黃心健曾歷經五感的缺失,在失而復得後,就格外珍惜。「我的眼角膜是由國外過世者捐贈移植的。」幼年時右眼視力幾乎為零,痛苦經歷讓黃心健在恢復視力後,用感恩和珍惜的心,一頭栽進視覺藝術領域。大學時期主修機械,赴美後進入設計堂奧,在世界新銳的大熔爐中,暢快地揮灑形塑新媒體藝術。

坐在黑色牛皮單椅中,黃心健脫下VR裝置,由虛擬環境回到真實世界。他看著桌上的作品:「這是《血脈之線》,一邊是我的臉,另一邊是外祖父,透過血源脈絡的連結比對,呈現出相同的基因。」這條血脈,冥冥中牽引著黃心健走向藝術之路。

就讀伊利諾理工設計學院時,黃心健獲得當時擔任評審的新媒體藝術家蘿瑞.安德森(Laurie Anderson)賞識,隨後與這位美國跨界藝術先鋒,花費近兩年的時間,合作創作探討人性的《沙中房間》,在國際間嶄露頭角,獲得 2017 年第74屆威尼斯影展最佳VR體驗獎。

曾經在Sega與Sony擔任藝術總監的黃心健,擅長用遊戲設計技能,注入對人性的省思,牢牢抓住觀眾和評審的心。繼《失身記》2019年入圍威尼斯影展互動單元獎,隔年再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榮譽獎及法國巴黎新影像藝術節金頭顯獎後,2021年黃心健以佛理中輪迴、轉世、超脫,探討生命哲理的科幻新作《輪迴》,入圍威尼斯影展 VR 競賽單元,並獲得美國德州SXSW「虛擬劇場」評審團首獎與法國坎城Cannes XR最佳故事大獎。這部耗時一年完成的大作,透過VR與互動,悄然無形融入「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理論,讓觀眾在短短30分鐘裡,身心靈合一,沉浸體驗,發人深省。

走入平面畫作,沉浸互動

當觀眾可以走進平面的畫作或相片中,是多麼奇妙的體驗。由黃心健和張文杰共同導演的《郭雪湖:望鄉三態》,不但獲得2020年新加坡第三屆亞洲影藝創意大獎 National Winner「最佳沉浸獎」,2021年更得到國際大獎iF入圍肯定,同時榮獲被譽為設計界奧斯卡獎的義大利A’ Design Award設計大獎。

「我們運用『赤崁樓暮色』、『淡江泊舟』、『南街殷賑』三幅郭雪湖經典畫作,以心思、眼凝、嚮往三個主題,做出空間、時間、體驗三種VR互動。」張文杰說。觀賞者穿戴VR裝置,彷彿置身在1930年大稻埕熱鬧的節慶氛圍中。結合「我鄉和他域」,交錯「彼時和此刻」,融貫「畫心與眾感」,廣告人出身的張文杰擅長行銷包裝,也是藝術與市場的介接人,讓高冷的藝術走入人群,創造「曲高和眾」的熱門話題。

以畫作為原創發想,是目前VR創作十分熟稔的技法。例如2019年在高雄美術館展出的《宇宙何許》,除了將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的作品以傳統平面方式展示,更以觀、戲、入三幕VR,將觀賞者引領進入「開天闢地」、「畫若步弈」、「地球何許」三種不同的境界。這種「以動入靜」的沉浸方式,讓觀賞者置身大師雄奇勇健的筆觸裡,在抽象造形的創作中,漫遊在山、海及外太空;同時可以透過延伸雙手的控制器,感受到仰面向天,雙手承接凌空灑落的萬千墨點;更可以撥動彩色池水,產生層層漣漪,享受與畫作零距離的美妙互動體驗。

愛迪斯科技公司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合作的《左營蓮池潭》VR,也是運用李明則樸拙的素人畫作,在緬懷故里的鄉情中,融入充滿台灣鄉土味的神話劇情。「觀眾可以在騎馬機上,雙手握住控制器,體驗衝鋒陷陣,四面追擊的臨場感。」在VR虛擬實境中,觀眾化身除暴安良的俠客,用想像力來體驗李明則充滿童趣的蓬萊仙島。

由黃心健策展的2021年「台北/福爾摩沙花園」,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與瑞意創科合作,描寫客家風情的《浮光童夢》VR,用數位科技展現台灣純樸的風土人文,極獲各方好評。

該片依據六堆客家庄園珍貴的老照片,刻劃出擬真的五溝水場景。走進熟稔的鄉間小路,觀眾彷彿坐在水牛和烏龜背上,遊走在溪水中,流動的水草觸手可及。這些細膩的場景,都是由人工完成。「製作一部VR,最短也要八個月。」工程師長時間配置沉重的頭戴式顯示器,緊盯螢幕,細膩繪製。每一秒虛實之間的體驗,背後都是眾人的心血結晶。
 

VR的製作,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每一秒虛實之間的體驗,背後都是眾人的心血結晶。

VR的製作,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每一秒虛實之間的體驗,背後都是眾人的心血結晶。
 

數位雙生烏托邦

「『數位雙生』技術的研發,對新媒體藝術的演進很有助益。」在真實世界中創造虛擬分身,幻化出無盡可能。多次參與黃心健的創作,愛迪斯科技總經理賴錦堂是台灣新媒體藝術家堅實的後盾。

協力廠商們不斷蒐羅全世界最新的軟硬體相關設備,提供3D虛擬科技完整解決方案,引進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動態擷取(Mocap, Motion Capture)、力回饋(Force Feedback)與跨平台發佈(MP, Multi-Platform)等新進技術,讓新媒體藝術家如魚得水,製作工法與歐美並駕齊驅,無所阻礙的創作出撼動人心的作品。

「利用iPhone的人臉辨識功能,讓虛擬人物的表情更加細膩豐富。」愛迪斯科技運用軟體程式,把「動態捕捉」中的動作與表情功能分離,各自獨立,再完美結合,充份發揮科技的神奇功效。

例如「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的《光之舞》,利用3C載體,觀賞者可以多人、遠距、同步,即時開啟精緻絢麗的影音互動。讓新媒體藝術更向前跨越一大步。

在這場展演中,使用KUKA手臂,擎舉兩個65吋的大型顯示器,用客製AR軟體、視覺模型,同時讓六位觀眾一起體驗黃心健《繼承之物》的藝術作品。當觀眾穿戴上VR裝置,就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自由穿梭《繼承之物》的情境,並且產生互動。

產官學合作部署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培育高科技人才,讓台灣VR市場在軟硬體配合下,蓬勃發展。

繼最早推動科技藝術教育的臺北藝術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也成立數位科技藝術學程,分動畫、虛擬實境、多媒體三組招生。清華大學藝術學院也把科技藝術列為發展特色。「我們由最基本的技能開始扎根。」2011年獲總統府頒台灣之光、2021年獲得第25屆台北文化獎的黃心健,目前由臺灣師範大學特聘為設計學系教授。由基礎設計到素描、色彩、模型製作、商業攝影、電腦繪圖、電腦動畫等視覺傳達的表現技法,都是想要走入新媒體藝術的敲門磚。

不僅廠商大力投入,政府也是重要推手。「目前我們用的VR穿戴裝置,很多都是國內生產的。」張文杰說。在工業局「物聯網晶片化整合服務計畫(IisC)」中,委託工研院及資策會「物聯網智造基地」輔導團隊所協助開發的VR手套,就是張文杰提出的發想。

「應用面非常寬廣。」張文杰說。「戴上VR頭盔與手套,透過互動,復健也變得活潑有趣。」不斷改良的第三代VR手套,運用在精密儀器或重型機械設備操作等職業教育訓練,特別是高危險性的工作,可以大幅降低訓練風險。

元宇宙永無盡頭

「新媒體藝術目前看不到盡頭。」黃心健目光幽遠地看著前方。在虛擬實境日漸擴充的今日,藝術數位化已然成為未來的潮流。如同消費者透過區塊鏈,藉由購買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就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永久持有「We Are What We Eat」行為藝術計畫,和三位藝術家共同創作五感料理的數位記憶,產生全新的藝術價值。

「ART TAIPEI 2021」除了首次以 NFT 形式售出實體藝術作品,業者也推出NFT×VR 線上藝廊。2021年11月開幕的香港「視覺文化博物館」,標榜M+將是一種不可逆的未來發展趨勢,虛擬博物館展覽也將成真。藝術展示與收藏,已走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元宇宙,大家都在關注。」深耕VR藝術的黃心健說。在國際大廠相繼大舉投入軟硬體的提升後,元宇宙(Metaverse)的時代已指日可待。只要運用虛擬實境眼鏡、擴增實境眼鏡、手機或是個人電腦、電子遊戲機等設備,就可以自由穿梭在實境與虛擬之間。

由「台北方舟」出發,實現「島嶼壯遊」,台灣新媒體藝術家將不斷創下新的里程碑。利用延展實境的技術,未來的超感空間,不僅僅是娛樂,更是因為不能逃避,也無從脫離生活與工作的方法。科技與藝術結合,彼此激盪,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自成無涯的元宇宙。在光速演進中,新媒體藝術正悄悄地無縫融入你我的生活。

更多照片請至《新數位媒體的無限可能 台灣新媒體藝術家現在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