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棗」到幸福 春天蜜棗.甜蜜上市
2022-02-03

林格立攝

林格立攝
 

農曆春節前後,又名「團圓果」、讓大家「團圓棗,早團圓」的蜜棗上市。1944年被引進台灣,不到10公克又酸又澀的印度原生棗子,到了台灣,華麗變身成重達200公克、甜脆多汁的蜜棗,這都要歸功於農業專家與農民的努力,為大家「棗」到幸福。

 

春陽照著網室中的蜜棗樹林,異常溫暖。《光華》採訪團隊來到連續六連霸拿到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高雄農改場」)「全國棗果園評鑑」冠軍的高雄大社區,請教曾獲兩次冠軍的「棗王」蘇信誠,如何種出每顆重達200公克蜜棗的秘訣。

蜜棗職人,技術精湛

181公分高的蘇信誠,熟稔地穿梭在矮小的果樹林中,不畏枝上小刺,一邊忙著疏芽一邊說:「這是我進行第三次疏果了。」滿地被修剪掉的小顆蜜棗,即是辛勤疏果的功夫,所換來豐收的證明。

蘇信誠透露,蜜棗能夠皮薄肉嫩,主要來自肥料氮鉀的比例得宜。他利用動物性蛋白質例如過期的牛奶、蛋液,混合海草精等微量元素,以及粕類的植物性蛋白質,製成液體有機肥,施放在根部。

在評鑑比賽拿到冠軍的品種是高雄12號「珍愛」,他說:「12號產量低,但是單顆可以重達五、六台兩(約200公克),就像青蘋果般大,外形漂亮,最適合春節送禮。」

相較父執輩粗放管理,已經是第三代種植蜜棗的蘇信誠,棗園栽種面積減少,收益卻增加,這都得靠他精緻化的管理。以種植高雄11號「珍蜜」為例,每顆樹可以長出400多台斤的棗子,平均一分地高達6,000台斤的產量,是其他果農的一倍之多。

蘇信誠自創「立體枝條」栽培法,擁有35年種植蜜棗經驗的他不諱言,這是從多次失敗的經驗中才找到的方法。因為根據「頂芽優勢」,後面竄出的嫩芽失去優勢,沒有足夠陽光供給葉片營養,花易謝,果易小,傳統的作法是把頂芽「砍頭」,讓下方的側芽能夠萌發出頭天。蘇信誠的「立體枝條」,能夠提供側枝新芽與頂芽有相同生長的空間與陽光。

這些高明的栽培技術,除了勤與果農泡茶,彼此交流請益外,有關肥料栽培的專業,主要來自霧峰農改場張庚鵬博士的醍醐灌頂。張庚鵬教果農使用簡易的檢測劑,測出土壤鉀磷含量後,調整施肥時間與份量,避免肥料使用過多造成肥傷,讓高雄大社、燕巢地區的果農,個個都是施肥專家。

蜜棗品種,世界居冠

從父執輩種的碧雲、青雲,到目前仍有果農種植的三木、中葉,以及送禮市場的搶手貨珍愛、珍蜜,農改場與農試所至少育成13種蜜棗品種,加上從1960年代開始,農民自己育種嫁接23~30種,品種之多,全球居冠。優勢的品種也讓台灣蜜棗口感及大小,在世界各國難以找到可與之匹敵的對手。

研究蜜棗31年的前高雄農改場研究員邱祝櫻指出,全世界目前鮮食的蜜棗,大多是台灣研發的品種。從她手上育成的九個品種中,最得意的是──高雄11號「珍蜜」,被稱為「爆漿蜜棗」,多汁可比西瓜,脆度更勝水梨,甜度可到17-18,但缺點是不易照顧,若培肥與水份過多,皮孔易開裂,果皮會像奇異果的果皮一樣,一定要有適當的培肥來管理。

各式品種之多,因產期不同,讓蜜棗可以接力上市,供應春節送禮與外銷市場。高雄八號「珍寶」在12月上旬即可採收;接著高雄12號「珍愛」一月中旬後上市;耐貯運的台農13號「雪麗」,計劃搶攻中東、加拿大、日本等外銷市場,產期則在農曆年前結束;11號「珍蜜」多汁肉嫩,喜歡它的「蜜粉」可以耐心等到春節前後。

不管蜜棗脆度、甜度、大小、果汁率,以及櫥架壽命(果品儲存與銷售的時間),台灣蜜棗打敗天下無敵手,人稱「蜜棗公主」、卻自稱「田裡奴婢」的邱祝櫻覺得功德圓滿,去年退休,轉換跑道至香蕉研究所擔任所長,她要再以台灣在世界最強的品種,幫助全球各地的蕉農解決黃葉病的問題。

更多照片請至《「棗」到幸福 春天蜜棗.甜蜜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