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打造零碳排放的具體實踐 碳中和企業──博仲法律事務所
2022-02-07

碳中和企業──博仲法律事務所

 

「能成功實現零碳的企業和打造零碳產業的國家,將會在未來幾十年中領導全球經濟。」

比爾‧蓋茲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中,開宗明義便指出了淨零的未來趨勢。而總統蔡英文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

就在各國政府、企業紛紛喊出淨零的時候,然而,台灣有間中小企業──博仲法律事務所(以下簡稱博仲),已在2020年達成碳中和,吸引了國內外團體前來取經。

 

去(2021)年11月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簡稱COP26),一支吐瓦魯外交部長站在海水中演說的影片,令人印象深刻。屬於太平洋島國的吐瓦魯,以行動告訴世人,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危機,已迫在眉睫。

「淨零」是環境議題也是經濟議題

19世紀的工業化,一支支豎起的工廠煙囪、繁盛的交通運輸等,帶來了經濟成長,卻也產生了大量的溫室氣體。這些含有二氧化碳、甲烷、氫氟碳化物等溫室氣體,吸收了太陽輻射的熱能,並滯留在大氣中難以溢散,使得地球表面溫度持續上升。

或許有人會覺得升溫一兩度,並沒有太大差別,但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不僅導致極地冰河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得島國及沿海低窪地區被淹沒,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表示,這幾年全球熱浪、乾旱、洪水等狀況頻繁發生,都與溫室氣體增加有關,「簡單來說,就是讓氣候亂了套。」以前林子倫會蒐集世界各地極端氣候的新聞剪報,作為演講的素材,但自2012年開始,他就不再蒐集,因為極端氣候到處發生,幾乎已成了新常態。該是秋季才發生的美國加州野火,卻提前至六月;台灣2020年幾乎沒有颱風,導致隔年出現了罕見的乾旱缺水。種種資料顯示,氣候變遷正到處發生,沒有國家能躲得過。

根據COP26公布的最新數字,目前全球溫度已比工業化之前上升了攝氏1.1度。而許多科學研究也指出,若放任溫室氣體增加,讓地球升溫至無法回復的狀態,這個世紀末,地球可能就不適合人類生存。因此COP26最終決議將氣候變遷的目標,定在全球升溫必須控制在攝氏1.5度。

溫室氣體的排放中,二氧化碳的佔比最大,也因此降低碳排放、達成碳中和,成了國際間當前重要的氣候行動。隨著蘋果、亞馬遜、台積電等全球指標型企業,接連宣示要在2030年、2040年,最遲2050年前全面消除企業產生的碳排放,也連帶要求其供應鏈達成共同的目標,若無法達成就會被剔除供應鏈,「所以淨零或碳中和早已不只是環境議題,也是攸關經濟競爭力的國家發展戰略問題。」林子倫說。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認為,淨零攸關國家發展競爭力,氣候行動刻不容緩。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認為,淨零攸關國家發展競爭力,氣候行動刻不容緩。
 

台灣中小企業的綠行動

當跨國企業都已為了淨零動起來,而台灣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甚或是身為地球公民的每位個體,是否也能在這場全球的氣候危機中採取行動呢?透過已在2020年達成碳中和的博仲法律事務所的經驗,或許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行動。(編按:「碳中和」意指透過減碳行動,例如使用再生能源、植樹造林等,將自身直接、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正負抵消。)

走入位於台北市一處商業大樓裡的博仲,外觀看似與一般的商辦無異,但一進門,綠色植栽牆映入眼簾,還有露臺庭院傳來的鳥鳴,讓空間少了法律事務所的緊張節奏,多了分親近自然的舒適。

而沿著樓中樓的階梯走到頂樓,更有著都市少有的大片菜園。占地20多坪的頂樓花園,開放同仁認領,並由博仲的綠辦公室專員沈明逸準備適合當季栽種的蔬果花卉,供同仁選擇。不使用農藥,肥料則是辦公室的廚餘和咖啡渣製作的有機堆肥,不僅對環境友善還能減少垃圾。到訪這日,現場有黃澄澄的櫛瓜、小巧的紫茄、無花果、杭菊、金銀花等,吸引了蝴蝶、蜜蜂在此翩翩起舞。

花園一旁的屋頂型太陽能板,不僅提供遮蔭的休憩空間,且能減少辦公室被太陽直曬,降低博仲的室內溫度,更為博仲提供了18~20%的辦公室用電,而假日的發電,則能轉成再生能源憑證,抵銷灰電(非綠電)的使用。以百分之百綠電為目標,博仲在2020年也與富威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綠電轉供契約,讓博仲能使用來自風力、太陽能產生的電力。如今博仲使用的電力,已有八成以上是綠電,不足的部分再以購買再生能源憑證,或是透過支持造林計畫等方式來抵消。

換個思維來減碳

問起採取氣候行動的第一步,博仲合夥律師譚璧德表示,來自美國的創辦人文魯彬,在2002年創立博仲時,便已將「當最好的在地公民」列為目標,「所以我們要對環境、社群、世界有所貢獻。」博仲還特聘專員來執行「綠辦公室」計畫,深化企業內部的綠色行動,積極尋找減少碳排放的方法。

對於有心要達到碳中和的企業,沈明逸建議可以先從了解公司的能源使用狀況開始。透過每期水電瓦斯帳單,了解用量,「好比用電量原本一萬度,減到九千、八千等等,減量的過程才是重點,減到無法再減,就可用更積極的手段。」沈明逸表示。

例如博仲經過溫室氣體盤查後,發現公司一半的碳排放是來自電力消耗,便逐步將老舊的空調、照明設備,汰換成節能產品。而進行新進員工教育訓練時,也會告知公司理念,提倡節能;沈明逸會定時將公司用電情形、各種回收垃圾的數量,轉換成量化的數據資料寄給同仁,久而久之,同仁養成隨手關燈、關電腦螢幕,甚至是延長線開關的習慣,全體同仁有意識的一起節能。光是這樣,就已為博仲減少60%的電量消耗,後續才裝設太陽能板、購置綠電。當大眾不斷喊出缺電的聲音之時,或許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節省能源使用,將能源用在真正需要的,或許才是解決缺電問題的根本之道。

對一般的公司而言,更換節能產品看似必須付出額外成本,但博仲卻認為是一種轉換。舉例來說,若一度電以五元計算,一萬度就是五萬元,節電六成,等於省下三萬元,長期下來,這筆省下來的費用就能讓企業更換節能產品,更積極地往碳中和邁進。
 

博仲合夥律師譚璧德熱愛這塊土地,而選擇落腳台灣,以實際的減碳行動向國際企業、團體,傳遞碳中和的理念。

博仲合夥律師譚璧德熱愛這塊土地,而選擇落腳台灣,以實際的減碳行動向國際企業、團體,傳遞碳中和的理念。
 

讓「碳中和」成為新日常

不論是通過B型企業認證、達成碳中和,或是加入綠色和平組織的RE10X10倡議行動,博仲致力與環境永續的企業精神,經常有國內的機關、學校來參觀,也吸引了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外的團體,特地前來取經。博仲謙虛地認為,他們只是比較早投入減碳,但仍持續地與大家一起學習。

最近,博仲與台灣的新創公司「零邁(ZEMO)」合作,嘗試電動車的派車服務。將外出洽公、接送員工的孩子到公司就近照顧等已知行程的車趟,由零邁提供電動車接送的服務,減少燃油車的碳排。而博仲提供的員工福利餐點,則是由同仁自備餐盒,再由合作餐廳提供,用社區小農種植的在地食材所製成的素食餐點。如此一來,既能減少一次性餐具,又能支持社區餐廳和小農,照顧員工健康的同時也兼顧環境,創造多贏。

譚璧德表示,提到碳中和,大家會覺得是在減少企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但他站在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台灣有許多組織正積極提供氣候行動的方案,例如臺灣山林復育協會、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等,都是博仲近期支持的組織。他們的規模或許不若跨國企業,但他們對環境有熱忱、有能力,「如果企業能投入一些經費來支持,就能讓碳中和發揮更多正面的影響力。」

台灣是座寶島,有豐富多元的土壤、蔬果,以及文化,在台北只要搭個捷運,半個小時就能登山健行,親近自然是多麼的唾手可得,這些對於當初從美國來到台灣的譚璧德來說,十分珍貴。能發揮自己的法律專業,還能愛護腳下的這塊土地,是他選擇加入博仲,落腳台灣的原因。

即使早已達成碳中和,博仲仍持續在每個環節中想辦法做的更好,問譚璧德,博仲達成碳中和後的下個目標,他笑笑地說:「我不擔心以後沒有目標。」因為「環境永續」早已是銘刻在博仲企業的DNA,引領他們持續追求卓越,「碳中和不是最終的目標,應該是變成我們的新日常。」譚璧德如是說。

更多照片請至《打造零碳排放的具體實踐 碳中和企業──博仲法律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