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洋牧師佇留的印記 真理大學建築群 真理大學建築群
2023-04-10

牛津學堂建築採中西合璧,呈現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也符合馬偕追求東西文化融合的理想。

牛津學堂建築採中西合璧,呈現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也符合馬偕追求東西文化融合的理想。
 

新北淡水的觀光景點多元,層次豐富;有老街、河岸美景、種類繁多的庶民美食,還有300多年前荷蘭人在此留下的淡水紅毛城、前清英國領事官邸、滬尾礮台,以及網美拍照打卡最愛的時尚風景,讓前來朝聖的遊人總是絡繹不絕。

 

真理街上洋人百年建物的風華

淡水的真理街是條林蔭蔽天的斜坡小徑,在文化路上轉進,沿途會遇到著名的阿給老店,之後就是有「小白宮」稱譽的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以及由加拿大長老教會陸續興建的老建築群,其後化身為淡江中學以及真理大學的校園風景,並與著名古蹟紅毛城連成一線,成為展示百年前西洋式建築風華最精采的一條街。

位於這條街底的真理大學,有扇前衛尖拱造型的大門,入門後,由楊英風雕塑家設計的美麗花園旋即展示在眾人眼前。這座花園造景優美,不但是遊客最先盤桓欣賞的景點,也是學生和附近居民喜歡逗留的場所,不時可看見在花園取景拍照或遊覽景緻的人潮。而在繁花錦簇中,有座水塘映現了馬偕博士(Dr. George Leslie Mackay)的銅雕像,他默默地凝視前方的淡水河,那是他踏上這塊土地的起始點,後方則是他一手興建的「牛津學堂」,花園旁還有他親手種植的麵包樹,完整呈現馬偕與淡水這塊土地的情感與建樹。

整點一到,空中傳來悅耳的交響樂曲,是從大門對面的財經大樓牆上的壁鐘傳出的。真理大學公共關係組長何月妃介紹:「這座大壁鐘有50多年歷史,曾經損壞過,後來由校友贊助下修復,並採用真理大學音樂系學生創作的音樂作品及校歌等曲目作為整點報時的音樂,成為妝點花園美景絕妙的配樂。」

與財經大樓相鄰的大禮拜堂,是由沈祖海建築師事務所旗下建築師蔡榮堂所設計,蔡榮堂亦是教會長老,從設計中可見基督精神。外牆的開口可看見重複的尖拱造型,象徵「虛心祈禱的手」,與大學大門的造型延續呼應。除此之外,外觀仿歌德式教堂扶壁向上層層退縮,東西兩側有對稱的尖塔,蘊含台灣教會傳統建築的韻致。這棟建物在校園內屬新建築,為了融入周圍古蹟的調性,外牆使用紅色的面磚相襯映,是獲得1998年最佳建築師設計獎的作品。

走進禮拜堂的大廳,彷若走進國家級的演奏廳,舞台上安置了全台第三大的管風琴。何月妃解說:「這座管風琴有 45 支音栓,59 組音管組合,3,240 支大小音管。地下室還有一個小廳,也設有一座管風琴,都是委由荷蘭純手工打造的。」大廳堂的座位採階梯式,有兩層樓高,可容納1,200人,其橡木製的座椅特別從美國訂做,樸質而穩重。疫情前,這裡經常舉辦管風琴演奏會,供民眾聆聽悠揚的琴音。
 

牛津學堂第一展間展示了馬偕家族的文物和生平事蹟。

牛津學堂第一展間展示了馬偕家族的文物和生平事蹟。
 

牛津學堂:台灣首座西學學堂

和花園相連的牛津學堂,是間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現作為真理大學校史館,可以在此看到馬偕家族的照片與物品展示,以及他在醫療、教育方面的史蹟貢獻。除此之外,另闢真理大學校史及長老教會在此發展歷程的展間,成為許多中小學校外教學的熱門場所。

這座由馬偕親自設計督建的台灣第一座西學學堂,是他傳道、醫療和教育的基地,門楣題有「理學堂大書院」,英文名為Oxford College,是馬偕為感謝加拿大牛津郡鄉親盛情襄贊建校經費的紀念,後來亦稱作牛津學堂。他在這裡免費教授聖經神學、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及醫學概念等學問,而且補助學生交通費,甚至提供吃住,吸引了許多人前來學習。何月妃說:「這座學堂在1882年9月落成,是當時地方的盛事,落成典禮由英國領事胡拉特(A. Frater)主持,與會人士包括洋商及地方士紳共1,500多人參加,清廷官吏還特別施放煙火助興,十分隆重熱鬧。」

歷經了清治、日治與民國時期的學堂,如今被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其配置仿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大厝三開間,又混搭了西洋風格,例如左右兩廂的護龍,看得見圓拱形「雨披」的門窗和百葉窗;屋頂是台灣傳統的紅瓦斜屋頂,卻加裝了西式氣窗「老虎窗」,並冠有西式教堂的小帽尖(Pinnacle),又類似中國尖塔的造型。不過,建築工法還是採傳統蒸熟的糯米加石灰、烏糖汁與砂相拌,代替水泥接合來自廈門的磚瓦。

馬偕在此地不僅為台灣神職教育播種育苗,同時積極幫助服務在地人;他在學堂門前的空地上,教導滬尾民眾基本的公衛常識;在自宅裡幫他們拔除蛀牙、贈送他以檸檬汁加上奎寧調製成的「白藥水」治療瘧疾,還從國外輸入胡蘿蔔、甘藍菜、番茄、花椰菜等蔬菜種子,免費供當地人種植,豐富台灣人的餐桌。

經時間流轉,這座學堂曾做為教室、宿舍、圖書館或禮拜堂,也曾留下清法戰爭的痕跡。

牧師樓、姑娘樓,日韓遊客必遊的勝地

真理大學原本就有全國最美大學之一的美譽,校內的百年建物和大禮拜堂在2021年被民眾票選為新淡水八景之一。何月妃表示,真理大學的建築群中最有人氣的,莫過於「牧師樓」,因為曾在周杰倫自導自演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作為神祕「琴房」的背景,而被列入韓國觀光客的遊台指南裡,意外成為打卡熱點。連帶地也讓鄰近的「姑娘樓」與「教士會館」受惠,成為遊客取景的勝地,每年招徠近九萬人造訪。

牧師樓與姑娘樓的外觀相仿,都是由紅磚、迴廊、斜屋頂、高台階所組成,這兩棟二層樓高的迴廊式洋樓,是後馬偕時代教會宣教士的宿舍。其中,被稱為「姑娘樓」的宿舍,建於1906年,為當時淡水女學校校長金仁里姑娘、高哈拿姑娘兩位女宣教師的宿舍。「姑娘」是台灣教會對外國單身女宣教師的尊稱;在二次大戰期間,姑娘樓一度成為淡水中學男生宿舍,並改名為「朱雀寮」,現在則是真理大學校長室。

另一棟是吳威廉牧師在1909年為自己建的宿舍,他是馬偕返回故鄉時暫時接掌宣教事業的代理人。在這之後,台北神學校校長和淡江中學校長(均為牧師)也住過,因而俗稱為「牧師樓」。 二次大戰期間,牧師樓一度為淡江中學男生宿舍,並改名為「青龍寮」,之後也曾作為純德女中的琴房教室。值得一提的是,兩棟洋樓前方有大片的草坪,可以遠眺淡水河美景,是許多新人婚紗拍攝和影視取景的絕佳舞台,值得遊客前來一遊。
 

姑娘樓與牧師樓相鄰,兩樓均為紅磚迴廊洋樓,為典型英國殖民建築樣式,加上校方精心布置的花園,成為校園幽靜的秘境。

姑娘樓與牧師樓相鄰,兩樓均為紅磚迴廊洋樓,為典型英國殖民建築樣式,加上校方精心布置的花園,成為校園幽靜的秘境。
 

馬偕故居:點燃台灣魂的燭芯

最後來到馬偕的故居,這是他1875年親自建造的寓所,不但是馬偕在這裡開拓宣教的重要基地,也是日後娶妻生子到臨終的居所。這棟美麗的建築,和前面介紹的牛津學堂、牧師樓、姑娘樓等紅磚建築大不相同,而是一座白堊洋樓建築。這建築有幾個特徵,例如抬高地基、四周有迴廊當作涼台,非常適合熱帶氣候宅邸的需求。進入到故居之內,房間內處處可見白色百葉窗遮蔽刺眼的陽光,起居室有座壁爐,圍在爐前的茶几和椅子屬情境擺設,些許勾勒出西方家庭的日常樣貌。其他的房間則標記出餐廳、女兒房等馬偕一家的房間配置,走道上展示了一些照片和書信文件,讓人得以想像這家人在這裡度過的美好時光。

何月妃提到,這間房舍在馬偕逝世後,華羅德牧師和宋雅各醫師等宣教師曾在此短暫居住。後來馬偕的兒子偕叡廉創辦了淡江中學,再度以此故居作為校長寓所,因此在故居內看得到他辦公的房間。二次大戰時,馬偕故居化身為「安樂家」,收留許多失依的婦女,之後成為淡江中學男生宿舍。1965年真理大學創校後,故居曾經做為圖書館、實習旅館和學人招待所等多種用途。

參觀真理大學的建築群,可以窺探百年前洋人牧師馬偕在這裡耕耘始末的印跡;除了他在醫療和教育上對台灣人具深遠的貢獻,他以淡水為家,在此娶妻生子,學台語融入民眾生活,死後葬骨於淡江中學校園內的馬偕墓園,都傳遞出他心繫台灣的深情。

更多照片請至《洋牧師佇留的印記 真理大學建築群 真理大學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