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海角天涯,國家寶藏 聽見與海相連的島嶼心跳──鵝鑾鼻遺址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海角天涯,國家寶藏 聽見與海相連的島嶼心跳──鵝鑾鼻遺址 圖片

海角天涯,國家寶藏 聽見與海相連的島嶼心跳──鵝鑾鼻遺址

距台北至少半日車程的墾丁,地標性的大尖山昂然屹立,沿途可見淨是蒼鬱蓬勃的綠意,崎嶇嶙峋的礁岩以及沙灘鑲嵌在海岸線上,遠方是隨著地平線舒卷展開的大海,溫潤且生機的風景,喚起人內心難言的萌動。
是以,墾丁,總是有人。無論是燠熱的夏季或者爽涼的秋冬,為了獨特的地景與豐沛的生態,人們情願不遠千里。回首往昔,說來,這一份冥冥裡的嚮往,與千年前的人類在此長期落腳的理由,並無不同。

台灣的朝聖之路 迎媽祖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灣的朝聖之路 迎媽祖 圖片

台灣的朝聖之路 迎媽祖

每年三、四月的「迎(迓)媽祖」,是台灣最熱鬧的民俗節慶。八天七夜、九天八夜,人們跟著台灣「第一女神」—— 媽祖徒步進香;走在香路上,是人與神、人與自己心靈對話的時刻,也是體現人們無私奉獻與相互扶持的好時光。
台灣版的「朝聖之路」,300、400公里的進香路,無論還願、祈願或體驗,苦行過後,你將能感受邁出的每一個步伐,皆蘊含了療癒心靈的感動密碼。

「菲」常任務 台灣暖實力出動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菲」常任務 台灣暖實力出動 圖片

「菲」常任務 台灣暖實力出動

去(2023)年在菲律賓開幕的台灣技術團示範農場,用「台灣經驗」改善在地小農生活;菲律賓家扶中心剛落腳在馬尼拉就遇上疫情,仍堅守不退,扶助菲國人民打造「韌性社區」;還有深耕在地將近30年的慈濟菲律賓分會,醫治了無數菲國人民的身心。

有一種甜叫南洋甜 鄉愁與人情的回甘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有一種甜叫南洋甜 鄉愁與人情的回甘 圖片

有一種甜叫南洋甜 鄉愁與人情的回甘

人對於甜味的喜好,是本能;甜點,有著讓人重溫某些甜美時刻的魔力。近年,偶有南洋風的甜點在百貨、市集上快閃一現,對多數台灣人而言,這是味覺版圖的新領域,但對許多初代移民來說,是鄉愁的寄寓。

生命的禮讚 紫斑蝶追追追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生命的禮讚 紫斑蝶追追追 圖片

生命的禮讚 紫斑蝶追追追

每年秋冬,當東北季風吹起,一波波冷氣團來襲,全台各地的紫斑蝶悄悄地在島內遷徙,數十萬隻的紫斑蝶聚集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山谷度冬,形成紫蝶幽谷。當天氣漸暖,紫斑蝶們再次動身,啟程北返,每分鐘數以萬隻的蝴蝶通過國道,壯觀的景象令人驚嘆!就讓我們一同追逐那迷人的紫色身影,感受生命的喜悅。

台灣糕餅的甜鹹之間 探索味蕾的邊際線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灣糕餅的甜鹹之間 探索味蕾的邊際線 圖片

台灣糕餅的甜鹹之間 探索味蕾的邊際線

切開大餅,喜孜孜地一口咬下,這才發現紅豆餡裡夾著肉鬆和麻糬,腦裡的味覺畛域頓時展開一場激烈爭辯,究竟鹹與甜是可以共存於糕餅裡的嗎?

未來蛋白質新選擇 低碳飲食.永續趨勢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未來蛋白質新選擇 低碳飲食.永續趨勢 圖片

未來蛋白質新選擇 低碳飲食.永續趨勢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糧食安全與環境永續議題備受關注,植物基食品因消耗資源較少,近年來全球蓬勃發展。
台灣工研院中分院開發的植物蛋、植物基龍蝦、鵝肝;食品新創Lypid推出全球第一塊植物五花肉,皆為全球尋找替代性蛋白質提供解方,展現台灣科技力。

台式零食的古早味 甜之道的探尋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式零食的古早味 甜之道的探尋 圖片

台式零食的古早味 甜之道的探尋

拜全球化之賜,現代人的零食、甜點多到目不暇給,還五湖四海。但在物資不豐足的年代,你是否好奇,古時候的零食、甜點是什麼模樣?什麼滋味?如何演變?

一座橋的武林 西螺大橋的時代風采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一座橋的武林 西螺大橋的時代風采 圖片

一座橋的武林 西螺大橋的時代風采

西螺大橋,昔日是遠東第一大橋,1953年通車時,串連台灣西部公路交通與經濟,也是西螺人北上圓夢的起點。而今,她被彰化、雲林兩縣登錄為歷史建築,並朝向轉型為文化觀光橋梁。橋身31處隧道般的鋼拱,伴隨橋上的文化慶典、藝術展覽,延續這座時代之橋的風華史蹟。

舌尖上的甜蜜蜜 台式糕餅物語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舌尖上的甜蜜蜜 台式糕餅物語 圖片

舌尖上的甜蜜蜜 台式糕餅物語

不讓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專美於前,更比馬塞爾.普魯斯特手中那塊瑪德蓮蛋糕更富記憶與故事;台灣的甜滋味有一味藏在台式糕點裡,揉入在地風土食材,在漢餅的傳統中不斷創新,焙烤台灣專屬的記憶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