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三個月後開幕時,我們將以大家的作品為驕傲」,為持續推動南迴地區發展、活化在地特色,臺東縣政府今年重啟規劃南迴藝術計畫,並於11日晚間在太麻里鄉金崙海灘舉行「南迴地景藝術季—邊境的游移」前導記者會,以南迴地域自然及人文生態為基底,讓創作洄游在山海邊之聚落,與當地社群、文化傳統交疊出新邊境景象與連結。縣長饒慶鈴表示,此次邀請包括饒愛琴等國內外14組橫跨三大洲藝術家,利用不同素材及表現方式,融合在地生活特色創作,帶領更多民眾體驗南迴的魅力。
「希望三個月後開幕時,我們將以大家的作品為驕傲」,為持續推動南迴地區發展、活化在地特色,臺東縣政府今年重啟規劃南迴藝術計畫,並於11日晚間在太麻里鄉金崙海灘舉行「南迴地景藝術季—邊境的游移」前導記者會,以南迴地域自然及人文生態為基底,讓創作洄游在山海邊之聚落,與當地社群、文化傳統交疊出新邊境景象與連結。縣長饒慶鈴表示,此次邀請包括饒愛琴等國內外14組橫跨三大洲藝術家,利用不同素材及表現方式,融合在地生活特色創作,帶領更多民眾體驗南迴的魅力。
由文化部、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主辦,雲手文創基金會策劃執行的【Tea Philo 哲學茶席】E-講座,於10日下午邀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以〈南方力量崛起:歌劇在衛武營〉為題,進行英語線上講座,並於哲學茶席FB專頁線上直播。
台北市澳洲紐西蘭商會連續4年舉辦單車環島公益活動,11日送愛到花蓮家扶中心;鑑於紐台的原住民有許多類似文化背景,澳紐商會打算引薦更多國外資源照顧偏鄉孩子。
越南南部近日舉辦大專院校招生諮詢日,駐胡志明市辦事處前往參展,成了上百攤位中唯一的外國教育部門,且台灣疫情穩定,對境外學生敞開國門讓學生印象深刻,頻頻詢問留學資訊。此外,越南國家高中考試(高中畢業和大學入學二合一考試)將於7月7日、8日登場,因此提前在考試前舉辦招生諮詢,吸引2萬名學生前往參加。
僑務委員會110年(第40期)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新生業於3月中至4月陸續抵臺,雖然今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基於國境防疫安全,申請來臺過程較往年嚴謹,但由於臺灣抗疫成果世界有目共睹,仍然是許多海外學生升學的首選。本次海青班共錄取767位學生,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印尼、緬甸、泰國、汶萊、越南、菲律賓、南非、與阿根廷等國,為遵循「防疫優先」原則,僑委會及學校嚴格落實執行學生入境後14日之居家檢疫規定,學生於檢疫期滿後需進行病毒核酸檢測,採檢結果為陰性後則接續進行7日自主健康管理,確保安全無虞後始得進入校園,以共同維護校園防疫安全。
目前地球溫度年年升高,能源消耗過大,為降低能源耗損,國際間各主要國家均投入綠色能源開發。其中電致變色玻璃能隔離光源及紅外光,達到室內溫度控制效果,減少辦公大樓民用住宅在夏季保持涼爽和冬季保持溫暖所必需消耗的大量能源,是解決現代不斷惡化的城市污染問題之一。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本著原子能科技民生應用之使命,積極從事綠能與系統整合的技術開發,輔導國內廠商技術升級,成功研發電致變色的快速鍍膜製程機台,此機台採用獨特的高密度電漿鍍膜系統,具大量生產及穩定的透光率特色,設備成本僅為傳統磁控濺鍍系統的1/3、鍍膜速率卻可以提高4倍,具備低成本、高產率的雙重優點,大幅提升產品之價格優勢與市場競爭力。
由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與外交部合辦的「伊斯蘭文化展」,自4月9日至4月18日止,在國父紀念館文華軒及二樓文化藝廊展出,今(9)日下午3時在該館文華軒藝廊舉行隆重開幕式,展覽由中華民國外交部、外國駐臺機構及中華民國回教協會精心策劃,共區分為「阿拉伯書法」、「伊斯蘭文物」、「伊斯蘭建築」及「伊斯蘭在臺灣」,這是近年來罕見具臺灣與伊斯蘭文化的交流展覽。
全球疫情復熾,世界各國施打疫苗的努力面臨挑戰。歐洲藥品管理局最快7日公布AZ疫苗發生血栓不良事件的最新評估。印度第二波疫情猛烈,繼5日新增病例破10萬後,6日仍新增逾9萬例。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網站追蹤數據顯示,截至台灣7日上午7時,全球至少287萬290人死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至少1億3222萬9591例確診。
台灣航訓事業新氣象,來台從事飛行訓練的越南民眾日益增加,駐台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阮英勇31日造訪安捷飛航訓練中心,關心越南學員在台從事飛行訓練的生活與學習近況,同時深入瞭解飛航訓練事業在台灣的發展情形。
能源轉型議題是目前全臺各縣市都積極面對的課題,臺東縣政府今(6)日在臺東縣政府新辦大樓辦理「2021臺東綠能論壇」,產官學界及地方公所代表共襄盛舉,今年論壇從「臺東在地關聯」出發,特別邀請地熱、公民電廠以及農業循環經濟三大領域的權威專家,講述臺東縣綠能發展潛能與方向,縣長饒慶鈴表示,在高度旅遊經濟發展之後,「綠能」將成為臺東重點發展的目標之一,期待透過綠能論壇匯集專家學者與來賓交流之意見,加速臺東綠能發展,開創不一樣能源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