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以降,異文化的交融不足為奇,對於歷經多次政黨更迭,生活在多元社會的台灣人來說,締造跨領域的對話,讓乍看風馬牛不相及的迥異元素,混得有理、混得精彩、混出特色,更是早已嫻熟於心的內建技能。
全球化時代以降,異文化的交融不足為奇,對於歷經多次政黨更迭,生活在多元社會的台灣人來說,締造跨領域的對話,讓乍看風馬牛不相及的迥異元素,混得有理、混得精彩、混出特色,更是早已嫻熟於心的內建技能。
英國創新智庫Nesta(National Endowment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Arts)曾在《創意地理學》(The Geography of Creativity)的報告書中指出:「一個可以提供多樣性、靈感刺激以及自由表達的環境……可以形成創意群聚。」
文化多樣性已是台灣表演藝術生態的珍貴文化資產,不只大型表演團體從本土邁向國際,還有與異國交融的小型、年輕舞團,展現台灣社會接受跨文化的可塑性,讓個人的獨特性可以發展,孕育身分認同。
成立於西元618年的「唐朝」,是人類歷史上文化璀璨的年代,多元民族的交融,東西文化的激盪,成就開放先進、兼容並蓄的盛世,其文化更影響周邊國家。
2012年由台灣企業家尹衍樑博士發起的「唐獎」設立在台灣,618成了唐獎的密碼,每兩年的6月18日,就是唐獎宣布得獎人的日子。唐獎考究21世紀人類所需要的智慧,遴選表彰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成就者。
19世紀末,美國南方興起爵士樂,自由、不設限的精神,廣傳全球。而台灣自由、文化豐富的環境,讓當代的爵士樂團擁有多元的風貌。國樂、客家山歌、原住民音樂等元素,都能融入爵士。台灣的兩大都市:台北與台中也每年舉辦國際爵士音樂節,而今年正值兩廳院舉辦夏日爵士音樂節20週年,象徵著台灣爵士樂發展的里程碑。
伴隨著迎神賽會而生的民俗藝陣,以最貼近土地的樂音與技藝,敬神謝天,展現台灣民間最具生命力的文化脈動。
結合章回小說、神怪傳奇的宋江陣、八家將等藝陣,隨著社會變遷面臨凋零之際,仍有振宗藝術團以創新的女子八家將、宋江陣等藝陣,融入舞蹈與武術,讓藝陣的展演更具時代的活力。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不只是《玩具總動員》裡巴斯光年的口頭禪,更是藍色星球裡許多國家的寄望。對於未知的好奇,對於無垠的探索,全人類用失敗堆疊起希望,用合作取代競爭,人類離太空一步一步近了。
前進太空的目標,台灣已走了30年,從像嬰兒般的匍伏前進,到現在可以自製衛星,奇蹟從來不是彈指就發生,台灣在政治外交腹背受敵的情況下,一步一腳印地完成了「福爾摩沙飛向太空」的奇蹟。
向來給民眾中規中矩國營事業印象的台灣電力公司(簡稱台電),成立於1946年,至今已有77年的資歷。從2016年起,台電內部對於品牌未來定位開始翻天覆地的討論,並且從啟動文史資料的保存工作開始,企圖把老字號的招牌不但要擦亮,還要鑲上金框。
還記得Covid-19疫情爆發後,台灣便組成口罩國家隊,工具機產業迅速動員,組出一台台口罩生產設備,不僅守護人們健康,也展現台灣工具機產業鏈完整、精密機械高度發展等優勢。
面對一波波智慧製造、淨零排放等趨勢,身為全球前五大工具機出口國的台灣,籌組碳中和聯盟、研發高階工具機主軸驅動器減碳技術、開發智慧節能產品等,積極尋找減碳解方。
在電影《真愛每一天》裡,男女主角因為共享了餐廳裡的一場「無光晚餐」,才開啟了對彼此的好感。在凡事訴諸影像的年代,閉上眼睛,沒有了視覺的輔助,純粹且帶有感情的聲音,召喚人們的感性,與視覺截然不同的溝通模式,引發了新一波的科技革命,新的商機崛起,人類從「螢幕」前全面解放。
每個國家的大型地標無庸置疑是頂尖建築師爭相競逐的一級舞台,然而與日常生活關聯甚深的公共空間,才是在地人更有共鳴的存在。市場在庶民文化中擔綱重要的角色,近年許多台灣的老市場,紛紛褪去老舊的鐵皮屋頂穿上新裝,除了硬體大幅升級,它們與過去又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