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家在福爾摩沙 馬偕牽成的台加情緣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家在福爾摩沙 馬偕牽成的台加情緣 圖片

家在福爾摩沙 馬偕牽成的台加情緣

在與加拿大安大略省左拉鎮相距超過一萬一千公里的台灣淡水,有一條街被命名為「馬偕街」,每年6月2日是淡水公定的「馬偕日」。走訪淡水,在老街上一定會遇到蓄著大鬍的馬偕銅像;近年來古道健走日盛,許多人走踏淡蘭古道,重訪馬偕當年的宣教之路。這位來自加拿大的宣教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偕叡理,台灣人暱稱「馬偕博士」),他是加拿大長老教會首位海外宣教師,在傳教、醫療、教育各方面,留給台灣無價的珍寶。
因為他的到來,台灣自此有位大鬍子的「偕牧師」,他娶了在地女子張聰明,加拿大因此有了一位說著一口流利台語的「台灣女婿」,加拿大也多了位充滿自信的「福爾摩沙新娘」。隔著太平洋相望的兩個國家——台灣與加拿大,因著馬偕,有了特殊的連結。

用水果連結世界 在台灣生根的新興果樹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用水果連結世界 在台灣生根的新興果樹 圖片

用水果連結世界 在台灣生根的新興果樹

數百年前香蕉傳入,而台灣優良的種植技術,栽培出令人引以為傲的台灣香蕉,外銷至日本、杜拜,還成為東京奧運選手村的食材。
時間推移到1980年代,台灣引進了原產地在亞馬遜河流域的黃金果,經過育種篩選,台灣種植的黃金果,外型渾圓飽滿,果肉甜美;而自日治時期便從各地引進的熱帶水果,如星蘋果、人心果等,則始終只有在中南部零星栽種,直到近年,在東南亞新住民、移工間口耳相傳,創造新的商機。
在時間長流裡,被引入台灣的水果不計其數,台灣豐饒的土壤,滋養了萬物,讓來自世界的新興果樹在此開枝散葉。

果然不一樣 台灣水果的應用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果然不一樣 台灣水果的應用 圖片

果然不一樣 台灣水果的應用

水果吃在地的、當令的最好,但若在春寒料峭時,想吃夏天的芒果或荔枝怎麼辦?所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若使熱帶水果經過脫水加工或是熬煮轉化,將果實的風味濃縮至果乾、果醬裡,變化出美妙的滋味,使得四季都可以品嚐到。

在台灣書寫熱帶 馬華作家在台灣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在台灣書寫熱帶 馬華作家在台灣 圖片

在台灣書寫熱帶 馬華作家在台灣

他們是文壇中的一支「外來兵團」,擁有撒豆成兵的能力,筆下的文字奇譎又魔魅,意象恢弘富麗。雖然來自南洋,卻在台灣落地生根,寫作出版,相繼成名,擁有讀者支持,甚至以台灣作家的身分引介、發揚到海外。這群人,我們稱呼他們:「馬華作家」。

柿柿如意 跟著柿子去旅行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柿柿如意 跟著柿子去旅行 圖片

柿柿如意 跟著柿子去旅行

秋分時節,柿子紅了,趁著這個季節才吃得到柿子的時機,來一趟小旅行,前往柿餅最大產地新竹縣新埔鎮,捕捉陽光穿越曬柿子的棚架,所形成光影變化的瞬間,怎麼拍怎麼美,此刻每人都是攝影大師。錯過了時令,也不用懊惱,到柿染工坊DIY,留下「柿柿如意」的印記,日日「柿」好日。

台味燈節.點亮家鄉 為地方創「生」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味燈節.點亮家鄉 為地方創「生」 圖片

台味燈節.點亮家鄉 為地方創「生」

不約而同地,南台灣的兩個小鎮選擇以「光」為引子,台南普濟殿的彩繪燈籠和鹽水月津港的藝術燈飾,在街區內、河道旁亮起,燈會擾動了沉寂已久的街區,帶來了笑語、人聲,一格格繽紛的燈景頻頻洗版臉書和Instagram;十年來,燈會也成了小鎮的生活記憶、文化的印記。

果真好吃 台灣鳳梨實力堅強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果真好吃 台灣鳳梨實力堅強 圖片

果真好吃 台灣鳳梨實力堅強

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多品種的鳳梨,不僅鮮食鳳梨的口感細嫩多汁,酸甜有韻,獨步全球外,靠著優勢的品種與果農專業的栽培管理技術,奠定堅實的外銷基礎,讓鳳梨成為目前台灣水果外銷量第一的水果。

是記憶,亦是鄉愁 緬懷你我的老台北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是記憶,亦是鄉愁 緬懷你我的老台北 圖片

是記憶,亦是鄉愁 緬懷你我的老台北

台北城歷經100多年的發展,不管東區、信義區的摩天大樓如何炫目,以北門為中心的這一片老城區,依舊保留了時代的痕跡與況味。頑固堅持著老派浪漫風格的老餐廳、復古懷舊又文青味十足的咖啡館、風華典雅的百年古蹟、時光凝結的曲徑巷弄,還有那蒸騰著熱氣的常民小吃、講究風味的江浙菜餐廳等等,值得讓喜愛老台北的朋友們去細細品味。

「棗」到幸福 春天蜜棗.甜蜜上市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棗」到幸福 春天蜜棗.甜蜜上市 圖片

「棗」到幸福 春天蜜棗.甜蜜上市

農曆春節前後,又名「團圓果」、讓大家「團圓棗,早團圓」的蜜棗上市。1944年被引進台灣,不到10公克又酸又澀的印度原生棗子,到了台灣,華麗變身成重達200公克、甜脆多汁的蜜棗,這都要歸功於農業專家與農民的努力,為大家「棗」到幸福。

用零廢棄做到循環經濟 小智研發的地球永續方案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用零廢棄做到循環經濟 小智研發的地球永續方案 圖片

用零廢棄做到循環經濟 小智研發的地球永續方案

2021年Covid-19在台疫情升級,重症病房需求量遽增,彼時全球船運早已停擺,建築原料嚴重缺乏。台灣材料再生科技公司小智研發(以下簡稱小智)利用投入17年研發成熟的廢料再生專利技術,只花了短短十個月,就地取材,將因疫情產生的大量醫療廢棄物「無毒再生」,打造出40間世界首創的模組化防疫隔離病房「MAC Ward」,能因應不同功能需求,在短時間內進行拆裝移動與重組;其中有6間負壓病房專門針對ICU重症而設計,通過最嚴格的醫療檢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