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用愛與直覺實踐瘋狂 黃偈的甜點詩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用愛與直覺實踐瘋狂 黃偈的甜點詩 圖片

用愛與直覺實踐瘋狂 黃偈的甜點詩

小學五年級做了第一個烤布丁;高中失戀靠著做蘋果派度過情傷;18歲休學創粉絲專頁開始了甜點創業路;21歲開店、24歲收起生意正好的甜點店,選擇到台東當志工,將自己歸零。他是黃偈,一名法式甜點師。
自述個性很急的黃偈,人生飛快前進,今年才26歲就已看過別人不曾看過的人生風景。看似叛逆、不按常規,其實一切源自他追夢的勇氣。

我的素食主張 從吃素開始的人生實踐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我的素食主張 從吃素開始的人生實踐 圖片

我的素食主張 從吃素開始的人生實踐

選擇吃素,是為了身體健康,或者出於對動物的慈悲憐憫,還是是由飲食開始的鍛鍊,目的是清淨心的修持,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理由,每個素食者都在吃素的過程,傳遞出一套獨一無二的生命哲學。這一期的《光華》,邀請作家李欣倫、料理家王培仁,分享她們如何從素食中實踐自我,活出豐盈不寡淡的人生滋味。

上山找解答 用插畫記錄山林—沈恩民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上山找解答 用插畫記錄山林—沈恩民 圖片

上山找解答 用插畫記錄山林—沈恩民

山,像一座寶庫,沈恩民走進山裡,走出迷惘,重新認識自我,定位人生方向。
由彰化高商到台科大,由手繪插畫到電腦美工設計,沈恩民在叱吒風雲中,一度迷失自我。身心俱疲的焦慮中,帶著畫筆走入山林,在大自然的撫慰下,沈澱心靈,解讀山林奧妙。經過數年的累積與沈澱,出版《山教我的事》,記錄與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林務局、台灣山岳雜誌的合作經驗,回歸純樸潔淨的初心,發現台灣最美的風景;與守護自然環境的衛士,一起為這座寶島奉獻心力。

無肉也歡 蔬食尚餐廳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無肉也歡 蔬食尚餐廳 圖片

無肉也歡 蔬食尚餐廳

這些蔬食餐廳不是靠健康訴求,或是永續口號來打動人心,而是挑動味蕾的驚豔感,讓五臟廟發出朝聖般的讚嘆:「就是好吃!」

南機場裡的禮運大同篇 非典型里長方荷生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南機場裡的禮運大同篇 非典型里長方荷生 圖片

南機場裡的禮運大同篇 非典型里長方荷生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如是說。這是台灣學子從小熟悉的篇章,但您可曾見過大同世界的模樣?在台北市極其弱勢、貧窮的中正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正努力一步步地實踐「是謂大同」的世界。

植物肉專家在台灣 蔬食風潮下的新產品與通路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植物肉專家在台灣 蔬食風潮下的新產品與通路 圖片

植物肉專家在台灣 蔬食風潮下的新產品與通路

美國人造肉品牌Beyond Meat在2009年創立公司,隨後颳起「新蔬食風潮」,吃素不再限於某些宗教團體,也開始吸引注重健康飲食、愛護動物與環境的消費者。不過在這波風潮興起之前,台灣早在1995年左右就已經研發出人造肉,並接下許多海外代工訂單,是此領域的隱形冠軍。
隨著吃素觀念普及,台灣消費者的購買通路也從傳統素料行擴展到網路電商平台,店家不僅提供更多元的選擇,也吸引吃葷的客群前來嚐鮮,藉此改變他們對素食的印象。

媒合國際人才一圓新創夢 STARTBOARD孵化加速器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媒合國際人才一圓新創夢 STARTBOARD孵化加速器 圖片

媒合國際人才一圓新創夢 STARTBOARD孵化加速器

台灣品牌、人才想要打入國際,國外創業團隊想要在台生根,異地創業的路上皆充滿荊棘,語言、法規、文化、素養,每一項都是創業新手頭痛的問題。七年級生林致孚看見東協印度白領菁英在台創業的痛點,也了解台灣團隊打入國際市場上的挑戰,因而創立STARTBOARD人才創業孵化器,輔導協助雙邊揮軍國際,邁向成功創業之路。

「蔬」醒人心 台灣蔬食運動正時興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蔬」醒人心 台灣蔬食運動正時興 圖片

「蔬」醒人心 台灣蔬食運動正時興

這是一場沒有緊張、沒有叫囂的社會運動,少了一份指責與批判,多了一份歡樂與責任;不用說教與抗爭,而是用「健康、環保、永續」的口號打動人心,這是一場響應世界潮流的「蔬食運動」。

米食復興運動 從一粒米開始的講究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米食復興運動 從一粒米開始的講究 圖片

米食復興運動 從一粒米開始的講究

台灣人吃米的量屢創新低,從六、七○年代,每人每年動輒80~90公斤的量,到如今降至將近一半,甚至米麥的食用量即將呈現「死亡交叉」。這不僅是從以勞力為重的農業社會,進展到工商社會的必然流變;也是由於美援時代,麵粉大量輸台,影響國人飲食口味,繼而造就今日米麵雙主食的結果。
大趨勢看來,米消費量正在減少,但細觀,民間不少米農、米職人與餐飲業者,從產地到餐桌,異業合縱連橫,他們想為台灣米另闢出路,也為這一段「從吃飽到吃巧」的過程,寫下了精彩的一頁。

「驛」想不到的精彩 走訪台日同名車站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驛」想不到的精彩 走訪台日同名車站 圖片

「驛」想不到的精彩 走訪台日同名車站

1960年代戰後經濟復甦的日本,年輕人開始海外旅遊,當他們到鄰近的台灣時,發現當時許多台灣青年與老人家能說流利的日文,更讓人驚喜的是,這裡看得到與日本同款的蒸氣火車與相同名字的車站。
每到一個日治時期的車站,欣賞百年前的遺跡與故事,就彷彿坐上通往那個時代的列車,歷史瞬間變得立體。對日本鐵道迷來說,來台灣走訪火車站,已經成為世代傳承的習慣,而台灣的鐵道迷則不斷致力於保存老車站的建築與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