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築起台法研究合作之橋 血漿製劑專家──白台瑞
2021-09-06

白台瑞

 

法國籍的血液製品專家、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工程學院副院長白台瑞(Thierry Pierre Robert Burnouf),推動國際學術研究的合作,透過知識的傳承與研究的突破,帶領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殿堂發光發亮。在台灣居住超過十年,並且拿到台灣身分證的他認為:「長留在台灣是一個快樂的選擇。」

 

八月正值台灣大學的暑假,臺北醫學大學(以下稱「北醫大」)特聘教授白台瑞的實驗室裡,仍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各樣的實驗,沒有因為夏天的到來,或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封鎖而停頓。

白台瑞說,這是台灣與法國很大的不同,法國人十分重視休假,但在台灣留得愈久,愈來愈習慣用工作取代休假。這話才說完,馬上被研究助理證實:「白老師是工作狂人,白天忙著指導學生,晚上及假日才是他工作的開始。」

瘋狂點子成真

被學生封為「瘋狂科學家」、「paper製造機」,白台瑞來台灣執教鞭13年,加上他先前在法國研究單位的資歷,已累積在期刊或專書發表超過300篇文章,平均一年近15篇的產量,他同時也是20多項血液製品製程技術國際專利的發明人,尤其是他指導的博碩士學生,要發表文章前,他更是逐字修改,十分認真。

今年六月,他與法國里爾大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研究中心」合作研究的成果,於著名的國際神經醫學期刊《Brain》刊登。這項研究是在小老鼠鼻腔內,滴入「血小板裂解液」(PPL),可以幫助腦組織受損部份之修復,也讓因為車禍、跌倒或運動傷害造成的創傷性腦損傷,露出治療的一線曙光。

會開始這個研究,白台瑞笑著說,其實是從在花園除草開始。

八年前,白台瑞回法國度假,在花園整理花草時,與神經科學專家的鄰居聊天。白台瑞提到他在台灣的研究,是利用血小板萃取物進行再生醫學的研究。專注在帕金森氏症研究的鄰居David Devos一聽,馬上邀請白台瑞到校演講,因此開啟了雙方利用血小板裂解液(PPL)來治療帕金森氏症的契機。

白台瑞解釋,人類血小板具有止血的功能,尤其血小板中,含有「神經營養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可以用來修復受損的腦神經細胞,既是如此,為何不用來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呢?

「其實這是一個瘋狂的點子,」他透露,一開始在台灣還申請不到研究經費。之所以「瘋狂」,首先要說服學術審查委員,「用血小板來修復腦細胞」不是天馬行空的想法,並且要能用實驗來驗證。還好法國的合作單位先申請到當地研究經費的補助,今年科技部更給予傑出研究獎的鼓勵。

白台瑞也將研究範圍從起初的帕金森氏症,擴展到ALS(俗稱漸凍症)、創傷性腦損傷,這些成果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Lancet與 Trends in Biotechnology等國際性的學術期刊上,無疑是研究的原創性獲得肯定。

與台灣的緣份

白台瑞是在法國里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因緣際會參與了法國國防部輸血中心的研究計劃,於是一頭鑽進血液的研究世界裡。

1995年,台灣希望探求自行生產血漿製劑的可能性,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邀請當時擔任法國國家血漿分離與生化科技實驗室主任的白台瑞來台灣演講,分享他在血漿分離術的專業,從此牽起了他與台灣的緣份。

他隨後到美國血漿製造專業的良衛公司(Haemonetics Corporation)擔任副總裁,協助台灣永信藥品公司,發展血漿分離術的計劃。而後,在血液基金會、國衛院等單位的支持下,成立世信生物科技,再度邀請他擔任執行長,成為台灣日後發展「國血國造」政策的先鋒,他因此一直維繫著與台灣的緣份。

身為在血液製劑製程方面的專家,白台瑞受世界衛生組織(WHO)委託,擔任委員,負責起草多項血液製程的規範,為確保發展中國家能夠依照這些建議,一步一步地生產安全且有品質的血液製品,包括血漿製劑,以減少各國間經血液傳染疾病之傳播。

此時,白台瑞話鋒一轉反問:「你知道全世界那一個國家擁有最高的捐血率嗎?」答案是台灣,2300萬人中有200萬人捐過血。台灣享有全球第一的高捐血率,「台灣民眾擁有捐血助人的社會意識,加上捐血單位與社團積極的宣傳。」他強調,台灣有非常好的血液收集系統與政策,20年前基於「國血國用」的政策,一步一步發展,讓台灣血液供應與品管都維持在國際水準之上。

不只在血液製劑的成就,白台瑞指出,連法國參議院在五月時,首次通過支持台灣參與WHO在內等國際組織的決議,台灣在醫療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應該公開分享給其他國家,而WHO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不應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擾。

築起台法合作的橋

2008年,北醫大邀請白台瑞來台灣擔任訪問學者,喜歡研究工作的他,能夠將血漿分離的臨床工作,投入精進的研究中,並且能與醫療界有所連結,他欣然應允。

他還將在台灣的研究工作,拓展成跨國的合作,除了在北醫大成立國際生醫工程博士學位學程,擔任主任,並且經由他居中牽線,北醫大神經醫學研究中心與法國里爾大學合作,成立「神經科學共同實驗室」,由雙方一起從事神經科學研究。此外,兩校簽約成立「雙聯學位制」,讓博碩士生可以在兩國交換與交流,深化全球學術合作的網絡,目前至少有五位學生,在只要付台灣大學學費情況下,拿到或正在選讀雙校的博碩士學位。

2019年,白台瑞獲頒國際血漿製劑協會獎,以表彰其對血漿分餾技術等相關研究領域的創新與貢獻,成為台灣第一位獲此獎項的學者。白台瑞除了進行血漿、血小板的生物製劑,用於修復腦損傷、眼疾等再生醫學的研究外,他又爭取到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經費支持,研究將血小板奈米粒子作為抗癌藥物的載體,以求減少抗癌藥物的副作用;他同時指導學生進行幹細胞的研究,真可謂「血」盡其用。

研究之餘,白台瑞是公認的好老師,他不只是北醫大創校以來第一位外籍的研究所所長,還獲學校頒發師鐸獎,他「既法且台的指導風格」,讓學生又敬又畏,心悅誠服。

說到白台瑞「台」的部份,他看學生交的英文報告,因為品質太差,會直接用中文說:「看了會吐血。」卻又耐心地修改,有的還來回退件七次。他積極尋求產學合作,幫學生找資源解決問題,有一位來自布吉納法索的學生想做幹細胞的研究,白台瑞除了請自家北醫大幹細胞的專家黃彥華來協助指導外,還不遠千里,找來瑞典Uppsala University的教授Folke Knutson共同指導。

白台瑞私下與學生打成一片,尤其喜歡秀帶著法國腔的華語,不過,不幸讓人聽不懂時,他會露出「有些傷心」的表情,展現「法式」多愁善感的幽默。他還會不定期舉辦實驗室旅遊,帶著學生與助理去司馬庫斯或拉拉山旅遊。但留在台灣久了,反而接待外賓時,說英文會不小心夾雜一句華語,連他都不自覺。

白台瑞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一位台灣朋友以他法文名Thierry諧音取的。他很喜歡名字中帶著與「台」灣的緣份,加上「瑞」又有著吉祥、財富等豐富的意義。他認為,台灣給他機會豐富了職業生涯,將在血液的專長,拓展到生科工程、神經科學與癌症治療上。尤其對歐洲人來說,很容易適應台灣的生活,法國人什麼都吃,跟台灣很像。因此他有很多外國朋友很喜歡台灣,當離開時,心情總是十分難過。

只有剛來台灣的時候,不太習慣台灣繁忙的交通,第一次騎腳踏車在台北市基隆路上,猶如千軍萬馬的車陣,差點淹沒了騎腳踏車的他。但現在的他,平日騎腳踏車運動,自在地沿著景美溪河濱自行車道,一路騎至淡水。台灣對白台瑞來說,是人生中最美的風景。

更多照片請至《築起台法研究合作之橋 血漿製劑專家──白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