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做了一支檜木精油產品,就飛到國外去參展,很少人像檜山坊的李清勇與黃素秋那樣瘋狂。
僅做了一支檜木精油產品,就飛到國外去參展,很少人像檜山坊的李清勇與黃素秋那樣瘋狂。
台灣屏東歸來社區,當地出產的柳川牛蒡,味道濃郁,口感鮮嫩,是許多食材達人的料理口袋名單之一。無論是日式天婦羅、法式龍蝦料理或義式巧克力,歸來牛蒡都能奇妙地融入其中。過去20年來,在返鄉農夫陳建行的努力下,當地牛蒡更逐漸轉往有機耕植,並開發出多樣的加工品,打響了歸來「牛蒡原鄉」的名號。
宗教之美,在博在精,在歷史文化,在心之所向。寶相莊嚴,啟迪藝術修為;禪堂遺風,淨化紛擾心靈。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慈悲看世界,大千皆有情。
在擁有83年歷史的澡堂裡「泡書」,或在台北市精華地段改裝的日式宿舍裡,爬上屋頂看星星,在擁擠的灰色叢林夾縫中,擁有一整片藍天。打造這些空間的柏成設計創辦人邱柏文總是會問,如何讓空間再有趣一點,讓老屋再多一點可能性。
你的房子是你更大的軀殼。它在陽光下生長,在夜的寂靜中安歇,而它並非沒有夢想。你的房子不做夢嗎?它不曾夢想離開城市前往樹林或小山頂嗎?
紀伯倫《先知‧房子》
位於台東市區,竣工於1960年的公東高工聖堂大樓,是瑞士建築師達興登(Justus Dahinden)的作品。
不知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身在擁擠的台北都會,天空被高樓切割成一塊塊、一角角,破碎得讓人心情鬱卒;要驅車往盆地邊緣走,才能遇見像碗公倒扣的一整片完整天空,和在碗底飄盪的白雲,碗的邊緣是連綿的山群,被各式不同深淺的綠意環抱,心境不自覺地開朗起來。對於自然,人們總不由自主有一分嚮往與眷念,但是住在都會裡,自然卻是遙不可及。
在一個又是艷陽、又打著響雷的午后,《台灣光華雜誌》與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共同在思劇場進行「移動中的東南亞──從新住民看新南向」座談,與會人士不約而同提到,新住民在台灣,不只豐富了台灣文化的多元,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
鋼鐵總是冷凜堅硬,塑膠顯得廉宜輕巧,更貼近於自然的木頭,則是多了一份溫潤與沉穩。木材是一種古老的素材,與人類文明相濡以沫,從千年古剎,到大船小舟,不同的地域經緯、風土民情,都懂得善用來自大地的恩澤。
因母親罹癌逝世,心中的不捨與不平,成為改變的契機,激發了德盟檢視儀器總經理曾湘德,從生產工業內視鏡轉而研發醫療內視鏡,成為目前台灣唯一垂直整合研發、設計、製造到維修的高階內視鏡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