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亞洲賞鳥首選 感受台灣鳥時光
2023-08-14

賞鳥是一場與自然台灣的邂逅。

賞鳥是一場與自然台灣的邂逅。
 

造訪台灣,除了拜訪創意又新潮的都會市區,走訪各地的人文風景,品嚐各方的小吃美食;安排一段賞鳥行程是我們想向你建議的提案。那是一場與自然台灣的邂逅,賞鳥要耐心,靜靜地候著,聽見鳥聲,拾起望遠鏡,看鳥兒靜靜地待在鏡頭裡,看那身羽毛是造物主的彩繪成果,看那穠纖合度的身軀,那澄亮的眼睛與你四目相對時,與這靈巧生物邂逅的幾秒鐘,將是你在台灣停駐時,永誌難忘的「鳥時光」。

 

根據中華鳥會2023年公布的台灣鳥類名錄,紀錄鳥總數為686種,並認定32種為台灣特有種及台灣特有亞種計52種。特有種的成因之一是冰河時期之後因地理隔絕而獨立演化;而台灣位處鳥類東亞遷徙途徑的核心位置,讓來自各方的候鳥與台灣結下深深淺淺的緣分。
 

在大雪山遇見夏候鳥紅尾鶲,牠喜歡停棲於森林內枝葉稀疏的枝椏或電線上。

在大雪山遇見夏候鳥紅尾鶲,牠喜歡停棲於森林內枝葉稀疏的枝椏或電線上。
 

賞鳥的一日

清晨五點半,外語鳥類嚮導洪貫捷開車到客人下榻處,接了來自加拿大的Robin和Paula,這對夫妻利用來台商務的空檔,預約了一日的賞鳥行程,目的地是大雪山山區,目標當然就是台灣特有種。

車行在大雪山林道上,洪貫捷降下駕駛座旁的車窗,留意聆聽窗外的鳥聲。一聽見鳥的蹤跡,在安全處停好車,一行人下車徒步找鳥。說是徒步其實也僅走了一小段路,我們先駐足在林道四公里處下木浪坑溪旁,循著鳥音的方向,洪貫捷熟悉鳥的習性,總能馬上捕抓到身影,發現有樹葉晃動的跡象,望遠鏡馬上調過去就對了。

洪貫捷引我們往高處看,有些鳥兒身影小小一隻,卻愛站上樹梢,一副睥睨天下的姿態。有些鳥愛在樹叢間藏得深深地,不輕易露臉。看到鳥兒不能大聲歡呼,驚擾人家,因為這邊才是牠們的地盤。在第一個停駐點,我們就聽到、看到了24種鳥類,其中有常見的白頭翁、黑枕藍鶲,撞見了一群斯氏繡眼,而一開張就遇到特有種小彎嘴,更是幸運。

開車繼續尋鳥聲前進,在11公里處,遇見了灰喉山椒鳥,身上的羽毛還有黑橘和黑黃兩種版本;15公里處遇見赤腹山雀;19公里處有被鳥友暱稱為「小叮噹」的紅頭山雀;又在高海拔處,遇見一公一母的藍腹鷴、白耳畫眉和台灣白喉噪眉。

碰到某些鳥,洪貫捷會特別解釋,像繡眼畫眉,布農族稱其為希利克(siliq),是布農文化裡的占卜鳥。中低海拔常見的紅嘴黑鵯,是台灣的特有亞種,也是布農族的取火鳥。

在47公里遇見火冠戴菊,50公里處有煤山雀和躲在樹叢間幾乎難以辨識的台灣叢樹鶯,最後儘管雨勢愈大,天色漸暗,我們還是收穫了一隻黃腹琉璃,為一天的賞鳥行程畫下完美句點。

賞鳥的行程

洪貫捷是師大生命科學系碩士,台灣少數專研鳥類生態的專業嚮導,投入外語鳥導已逾十年,2015年,他曾與美國賞鳥名人Noah Strycker一起在台灣找鳥。他說起外國賞鳥客的需求,「出國就是要看特有種呀!不用看自己家裡有的東西,你會想出國看麻雀嗎?」洪貫捷玩笑地說。在台灣賞鳥可規劃1~12天的行程,重點就是看齊台灣的特有種與特有亞種。

多日的行程會這樣安排,洪貫捷攤開地圖解釋,在桃園接機後,轉往台北住宿一晚,在陽明山山區尋找中低海拔的特有種台灣藍鵲、台灣紫嘯鶇、黑冠麻鷺及台灣竹雞。接著拉車到中部山區待數天,從中低海拔看到高海拔,在大雪山、合歡山、玉山、阿里山等地,就可以收穫台灣絕大多數的特有種。要看小翼鶇在阿里山比較容易,千元鈔面上的台灣帝雉在大雪山不容易遇見,那就往塔塔加找。

尤其長約50公里的大雪山林道,會是洪貫捷推薦的首選,那邊被暱稱為「特有種一條街」,「天氣好的話,我們可以在大雪山一天就可以看見20種特有種,你知道,台灣的特有種總共才32種!」接續拉車往東部到太魯閣國家公園或墾丁,找東岸才有的特有種烏頭翁;如果有離島行程,就到蘭嶼去找蘭嶼角鴞;在冬季更不可錯過來台灣西南沿岸度冬的黑面琵鷺,2023年就記錄超過4,000多隻。若是五月到訪,會再安排到雲林林內的湖本村去看八色鳥,那邊是八色鳥夏季到台灣繁殖時的重要棲息地。
 

台灣賞鳥人口眾多,常見都會公園區就有愛鳥者駐足觀察鳥的活動。

台灣賞鳥人口眾多,常見都會公園區就有愛鳥者駐足觀察鳥的活動。
 

台灣的優勢

洪貫捷曾經遇過一位年齡約40左右的客人跟他抱怨,覺得太早來台灣了,很後悔,這是「明貶實褒」,因為台灣的賞鳥環境太舒適了。

台灣的基礎建設好,道路鋪設四通八達,可以上到3,000多公尺高,賞鳥不須跋山涉水,例如大雪山林道的路況平穩,賞鳥就在路邊,不用涉入茂密的灌木叢林,無須擔心水蛭的攻擊,也不用擔心瘧疾、登革熱、蜱蟲等疾病,這對於商務旅客、銀髮族是最舒適不過了,而且還VISA friendly。

「台灣的尺度很小,我們可以在50公里的路程中,從海拔300拉到海拔2,500公尺,在短時間之內,找到不同樣的棲地,看到不一樣的東西。」洪貫捷說,因此十分推薦歐美賞鳥者把台灣當作亞洲的首站。

當然賞鳥看緣分、機運,洪貫捷常玩笑說「沒看到不退錢」,採訪當天,雷雨胞一路追著我們,但他分享當天的eBird紀錄,足足有54種鳥類,其中15種是特有種。「如果今天天氣再好一點,黃山雀、大彎嘴就可以看到,如果客人運氣再好一點,被稱為滷蛋的台灣鷦眉,這隻就可以收下來,在50K的地方,通常褐頭花翼或是紋翼畫眉可以收下一隻。」洪貫捷說得惋惜。但也如同Robin與我們分享,「Fantastic!」他完全沒有預期會遇到這麼多種鳥類;Paula則說,只停駐在一個地點就能夠看到這麼多鳥類,是很美好的體驗。

都會的賞鳥趣

除了跑遠一點到山區找鳥,在台北都會及近郊也可賞鳥,舉凡陽明山前山公園、台北植物園、大安森林公園、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台灣大學、關渡自然公園等綠地,都可以尋見鳥的蹤跡。

清晨六點,我們跟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約在台北植物園,想一睹都會綠地鳥兒的樣態。他先解釋,台北植物園的植群較鬱閉且層次多,又有水池,環境的樣態較多元,能夠提供較多樣性的鳥類在此活動。

找鳥一樣先尋鳥音,「鳥的叫聲我們會分鳴唱聲(song)和鳴叫聲(call)。簡單區分,鳴唱聲主要被認為是用來吸引交配對象和宣示領域,鳴叫聲則有多種形式和情境,用於聯繫、警戒、威嚇、乞食等功能。」不一會兒就聽到平地常見紅嘴黑鵯的叫聲,像貓叫「喵」的長音,尋聲找鳥,就看到樹枝上站著的全身黑、嘴巴紅、龐克頭的紅嘴黑鵯。接著聽到三個音節以上,嘹亮的「回、回、回」的聲音,呂翊維馬上點出是黑枕藍鶲,牠嬌小的身軀喜歡躲在濃密的樹林,所以常常聽得到聲音,卻看不見身影,若真的看見了,會驚嘆牠美麗的藍色。而不時聽到「咕咕咕咕」的背景音,呂翊維指是五色鳥,牠喜歡茂密的空間,所以在陽明山非常多,只要在繁殖季(四到八月),牠的聲音常常是整座山的背景音,加上夏季的蟬鳴,呂翊維說:「當你開始會認鳥音,然後有機會出國看鳥,你就會發現這個聲音是『台灣的聲音』。」

我們又在樹叢間,遇見鳳頭蒼鷹的亞成鳥在嘗試狩獵,一擊失敗,呂翊維笑說這一定是「菜鳥」。林子下有不怕人、喜歡走路的黑冠麻鷺,擺出蹲下身體前傾低頭的覓食動作,隨後神準地咬住一隻蚯蚓,這被許多人暱稱是「大笨鳥」,也是歐美賞鳥人士來台必看的鳥類。池塘邊,有紅冠水雞在悠游,一旁有白腹秧雞帶著小孩在池畔的植栽縫隙間覓食;樹鵲站崗似地停在樹枝上,讓我們看個過癮;而步道上,有數台相機待命,大家屏息關注著樹上斯氏繡眼的窩,等著成鳥育雛的畫面。

在呂翊維導覽下,植物園的鳥兒們各個有趣逗人,但如果沒有專門的鳥類嚮導指引,他推介eBird和Merlin鳥種識別兩款App可以參用。eBird是全球最大的賞鳥紀錄資料庫與網路平台,提供賞鳥愛好者在世界任何角落記錄自己觀察到的野生鳥類,中文化的eBird Taiwan網站自2015年正式上線,全台已有5,800多名eBirder,累積超過82萬份紀錄清單。eBird不只是賞鳥人的紀錄工具,搭配Merlin鳥種識別,查找鳥種資訊,還能夠告知所在地常出現的鳥種,以及季節的出現頻率。
 

來台灣賞鳥,進行一場與自然台灣的邂逅,體驗山林自然的壯闊與絕美。

來台灣賞鳥,進行一場與自然台灣的邂逅,體驗山林自然的壯闊與絕美。
 

感受台灣的真與美

疫情過後,隨著國門開放,世界的鳥友們開始能像鳥兒一樣自由移動,候鳥旅行各大洲,人們也為了賞鳥走天涯。中華鳥會去年底接待了捷克鳥會執行長Zdeněk Vermouzek來台,他參與了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還帶著家人在台灣自助旅行,走訪了台南、大雪山及太魯閣賞鳥,他的遊記刊登在中華鳥會的《飛羽》季刊,除了見識了台灣特有的鳥類外,也讚嘆台灣自然的豐富與多樣性,還有那無時無刻感受到的熱情好客和友善。

「Birds really connect people across continents(鳥類將各大洲的人們連繫在一起)」,在他遊記裡的一句話說得對極了!鳥的自由自在,吸引人們著迷於牠的姿態,以鳥為媒介,連結了人與人、國與國,賞鳥是國際間互訪的一個媒介;而賞鳥必須耐下心來,走入山林間、步道,體驗山林自然的壯闊與絕美,這也是我們想分享給你關於台灣的另一個樣貌。

更多照片請至《亞洲賞鳥首選 感受台灣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