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老城甦醒 台中舊城區的文藝復興
2023-12-04

漫步綠空鐵道,用火車的視角觀看街景,享受都市中的優閒綠意。

漫步綠空鐵道,用火車的視角觀看街景,享受都市中的優閒綠意。
 

台中舊城區,在清治時期曾是省城的預定地,亦是日治時期台中州廳的所在,管轄中彰投,更是縱貫線上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曾活躍歷史舞台,卻又一度褪去風華。幸好,近年一波波老屋再生、中央書局重啟、歷史建築修復、綠空鐵道啟用等,彷彿宣告台中舊城區的文藝復興時代已然來臨,為這座老城重新注入活力。

 

「鐵道鑲嵌著這座城市現代化的故事。」台中文史復興組合創辦人格魯克如此敘說,1908年縱貫線通車,台中成為往來南北、南投的重要樞紐節點,因著交通的便利,貨物在此集散,誕生了市場,繁華了地方。1920年代台灣文化協會活躍於台中,創立了中央書局,更讓台中成為台人文藝思想的基地。格魯克表示,台中是一個相對較內陸的區域,若沒有鐵道的運輸,這座城市無法得以快速的繁榮。鐵路帶來了物流、人流還有知識的交流,說鐵道見證了台中現代化,的確一點也不為過。探訪台中舊城區的故事,也就從鐵道開始。

守護一個地名

在老台中人的記憶中,通勤、補習、約會,總有台中舊火車站的相伴。這座完工於1917年的車站,外觀有著紅磚牆面配上白色水平飾帶,還有銅板瓦的屋頂,以及站體中央的塔樓,氣勢非凡是它給人的鮮明印象。

對於從小住在台中火車站附近的格魯克而言,鐵道是他日常的風景,「從我房間的窗戶看出去,能看到火車行走鐵橋,」就讀大同國小時,沿著綠川步行上學,看到火車從房子上方呼嘯而過,通過鐵橋駛入車站,是他再熟悉不過的場景。格魯克笑說,在地人稱呼鐵橋有個親切的名字,叫做「火車路空」(台語hué-tshia-lōo-khang)。如果向在地人問台中肉員怎麼走,大概會得到這樣的台語回答:你從前站要過火車路空之後,再右轉復興路去台中肉員。對當地人而言,「火車路空」不僅僅是一座鐵橋,更是一個地標、一個地名。

然而,這些生活場景,卻差一點在鐵路高架化後消逝。因鐵道而繁盛的台中舊城區,鐵道與周邊地區的發展脈絡緊密相連,一旦這些消失了,是否意味著未來將會失落某些文化記憶?這是格魯克內心的擔憂。那是2014年,距離台中鐵路高架化還有兩年,格魯克從留下鐵橋為起點,拓寬想像,有了將鐵道沿線化作空中花園的發想。

為將想法與大眾溝通,格魯克以國際間兩座舊鐵道改造成公園的實例,紐約「高線公園High Line」及巴黎「綠蔭步道Promenade Plantée」,讓鐵道公園變成重新認識城市的方式。在格魯克成立的台中文史復興組合,以及其他公民團體的持續奔走下,終於促成了「綠空鐵道軸線計畫」,為台中留下一座兼具文化意涵與舒適綠意的空中走廊──「綠空鐵道」。
 

宮原眼科保留建築的歷史感,用木頭書櫃與挑高天花板營造空間氛圍,吸引旅人造訪。

宮原眼科保留建築的歷史感,用木頭書櫃與挑高天花板營造空間氛圍,吸引旅人造訪。
 

從火車視角觀看城市

全長1.6公里的綠空鐵道,連結台中市西區的演武場(未來將作為國家漫畫博物館)到東區的帝國製糖廠。只要從高架化後的台中火車站出站,走入舊車站裡便能沿著舊鐵道連接到綠空鐵道。不需與車爭道,緩步走在舊時的路軌,能看到枕木、碎石,還有鐵路電氣化的痕跡。日治時期為克服地勢低窪建造車站,於是整治綠川、墊高鐵道,讓火車走在人車、房屋之上。所以行走在綠空鐵道,一路高度從半層樓到兩層樓不等,讓人們能以昔時火車的視角,重新觀看舊城區。

散步在綠空鐵道上,除了可欣賞沿途植栽,以及呼應著鐵道、上頭富有台中文學意象的裝置,偶爾有高架的火車從頭上通過,底下則是車水馬龍,亦是十分特殊的體驗。當行經綠川,望著鐵道與綠川交會,遙想彼時綠川旁的民宅,是有著庭園的日式木屋、整齊的街道,彷彿穿梭在有小京都之稱的時代。

在格魯克的領路下,我們來到台中路上的第一火車路空,同時也是行政區的交會線,他笑說走讀時最喜歡考考大家現在人在哪個行政區。結果方向感不好的我們,連著錯了好幾區。其實可以從街區的屬性稍作區分,像是中區商店林立熱鬧繁盛,西區則是機關、學校、宿舍群的所在,屬於文教區;而火車後站的東區,早年因為糖廠與酒廠位居於此,發展出各種工廠,屬於勞動力密集的產業區。

沿著鐵道散步

格魯克表示,大眾常誤以為火車站附近就只有中區,當初推動以綠空鐵道為軸心的舊鐵道周邊再生,就是想打破這個既定印象,「我們對城市的認識不能那麼狹隘,應該是一個全面性的。」所以他對舊鐵道再生的想像,是連通前後站,涵蓋整個舊市區。在推動綠空鐵道的同時,格魯克也帶民眾走趟「沿著鐵道散步」小旅行。

從後火車站出發,探詢過去糖鐵中南線的遺跡。建造於日治時期的舊台中火車後站,最早是糖鐵中南線。中南意味著台中到南投,糖鐵不僅開進糖廠,也開到香蕉市場。因應香蕉的大量出口,私人貿易公司也應運而生,例如復興路上一棟俗稱「文青果」的建築,從其建築式樣的華麗,便可窺見當年榮景。再到其他如水河齒科、台中產婆講習所遺址、博愛檢驗所等,見證台中醫療發展的活歷史。

而藏身在巷弄裡的「富興工廠1962」,則是台灣最早的化妝品公司盛香堂的老工廠。過去後站工廠林立,這間老工廠生產的林森美髮霜、賓士髮蠟、櫻桃香皂都是許多台灣人的記憶。工廠雖然曾隨著生產線轉移而荒廢,如今則有設計團隊將之改造為文化共創空間。保留舊時工廠的建築構件,並有各式創意團隊進駐。花藝、餐廳、黑膠唱片、古著服飾等在此匯集,並不定期舉辦市集,讓廢棄工廠再生為舊城區的新生活美學聚落,還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及台灣金點設計獎肯定。
 

富興工廠保留老工廠建築構件,匯集有意思的小店,成為舊城區生活美學聚落。

富興工廠保留老工廠建築構件,匯集有意思的小店,成為舊城區生活美學聚落。
 

散策舊城區的N種方式

遊客來到台中舊城區,大多會造訪宮原眼科,在興建於日治時期的歷史建築裡,品嚐冰淇淋或買份道地台灣伴手禮。這棟1927年由日本眼科博士宮原武熊建造的建築,原本一度面臨危樓拆建的命運,後來被日出集團買下修復。保留建築的歷史感,內部以木頭書櫃裝飾,挑高玻璃天花板所灑落的光線,營造既懷舊又典雅的氛圍,讓這棟建築成為舊城區的知名景點。

不過,舊城區的精彩不只宮原眼科,在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蘇睿弼的眼中,舊城區就像個千面女郎,有萬千樣貌,可以用各種主題來遊逛,每次都有不同精彩。

2012年,蘇睿弼因研究計畫進駐舊城區,在閒置多年的銀行二樓空間打造「中區再生基地」,開始推動舊城區都市再生。他以工作坊的形式出版《大墩報》,帶著一批批的年輕人採集舊城區的故事,「每刊都是年輕人的集體創作。」蘇睿弼形容,舊城區裡到處都是寶,每期都能以不同主題來挖掘,青創、職人、建築、巷弄美食、書店與咖啡店等。蘇睿弼表示,這個城市的魅力就是,步行距離內的小街區裡,有老店、有小巧的選物店新舊並陳,很有生活的氛圍。

蘇睿弼過去旅居日本專研建築時,就特別關注空屋議題。他發現台中舊城區的空屋都很有自己的故事,屋主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搬離,但老家就擱著閒置,沒有流動到買賣市場。他認為,空屋、老屋不是只能拆掉重建,透過空屋媒合,協助年輕人修繕閒置空間,讓更多人願意到舊城區生活。

像是現由好伴社計承租的,即是1930年代的白福順律師事務所,原是地方仕紳的白福順因為二二八事件的牽連,逃離台中。如今,我們仍能從建築上的淺褐色十三溝面磚,還有當年的招牌,讀到時代的痕跡。

而民族路與繼光街交叉口上的「ChangeX Beer 南園酒家」也是幾經流轉,身世豐富。最早開立於1915年,是日治時期的西洋料理名店「精養軒」。經常有台中仕紳光顧,林獻堂的日記中,就有不少關於精養軒的記載,像是為夫人楊水心在精養軒慶生。到了1936年則成了台灣拓殖株式會社台中出張所,屬於半官方機構。戰後這棟建築歷經公共食堂,到了1962年成了南園大酒家,曾是60、70年代台中的四大酒家之一,繁華一時。來到當代,則在2018年由精釀啤酒品牌承租,歷經三年整修,掀開被鐵皮包覆的屋頂,將迴廊和天井蓋回來,化為當代的餐飲展演空間,重現這棟百年建築的風華。

城市記憶,鈴蘭通散步納涼會

透過編撰刊物讓年輕人認識舊城區,活化空屋讓舊城散發魅力,要怎麼吸引更多人進到舊城遊逛?是蘇睿弼時時放在心上的問題。他向歷史取經,舉辦「鈴蘭通散步納涼會」活動。今日的中山路,日治時期被稱作「鈴蘭通」,是台中第一條現代化的街道。從老照片裡可以看到街上有百貨公司,道路兩旁還有鈴蘭花造型的路燈,十分新潮。

蘇睿弼表示,在日治時期,鈴蘭通的店家就會舉辦遊行、變裝等活動,振興因中部大地震而蕭條的街區。據說就連店家也會扮裝,只要民眾認出是哪間店的老闆就可以換得獎品,十分有趣。而這樣的活動戰後仍持續,花車遊行、選美、摸彩,店家和居民使出渾身解數,為地方凝聚人氣。

如此活絡街區經濟的概念與蘇睿弼不謀而合,於是他重新編輯城市記憶,在2019年舉辦了第一屆的鈴蘭通散步納涼會,邀請大家來變裝遊行,一同探索舊城巷弄裡的小徑風景。後來,蘇睿弼還接到一個80幾歲老太太的電話,詢問下次舉辦時間,說自己身為老台中人,雖然已經不住台中,但明年也要拿出塵封的浴衣,一起重溫台中人的城市記憶。
 

經過多年的修復,台中州廳再現往日風華,遊客可預約參觀,感受建築的宏偉壯麗。

經過多年的修復,台中州廳再現往日風華,遊客可預約參觀,感受建築的宏偉壯麗。
 

建築的時光訊息

不只民間賣力挖掘舊城魅力,多年來,公部門也透過歷史建築的修復與活化,試圖完整這座城市的時代記憶。甫於2023年9月開放民眾預約導覽的台中州廳即是一例。

當今所見的台中州廳,是1912年動工興建,隔年完成第一期工程,歷經五個階段擴建至1934年,才有現今規模。如此壯觀的建築,則在2019年啟動修復工程,直到2022年才終於有機會重新在世人前亮相。

到訪州廳這天,氣候宜人,在秋日暖陽的照射下,紅磚白牆還有馬薩式斜屋頂,映襯在藍天白雲下,更顯氣派壯觀。恰巧遇上來自日本的團體旅客預約導覽,跟著聽了州廳建築的門道,像是州廳面朝東方,不同於華人慣習的坐南朝北,是想藉由陽光來殺菌,而地面墊高則是避免濕氣,用以減少兩國氣候不同所造成的不適。

行至二樓的某一廳室時,原本都是混凝土的地板突然變成了木地板,原來這間是當時為了接待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而準備的御休所。據說當年天氣好時,可從二樓走廊窗戶遠眺被稱為新高山的玉山呢!聽聞導覽老師如此介紹,日本旅客們全忍不住跑到窗戶邊眺望,試圖揣摩當年昭和天皇所看到的景象,甚是有趣。

除了台中州廳,台中市役所、刑務所官舍群等,也都陸續在修復下,重現往日風華。走逛舊城區,只要留心觀察,時代的痕跡無處不在,就像格魯克說的,剝開內裡,你會發現有趣的東西就藏在裡面。

更多照片請至《老城甦醒 台中舊城區的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