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無限閃耀《生命之光》 舞鈴劇場赴菲律賓、汶萊巡演
2023-12-07

團長劉樂群表示,舞鈴創造的藝術並非曲高和寡,而是要貼近生活。(林旻萱攝)

團長劉樂群表示,舞鈴創造的藝術並非曲高和寡,而是要貼近生活。(林旻萱攝)
 

若解構舞鈴劇場每部作品的組成:扯鈴,是為圓心;音樂、燈光、影像、舞蹈、特技等,是為線;最後由點、線,再串聯成面。看似簡單的元素,透過舞鈴的巧手,編織成一面網,展現出跳脫既有框架、專屬舞鈴的表演語言。

 

巡演過30多國、3,000多場次,享譽國內外的舞鈴劇場於2023年獲外交部特別選派,前往菲律賓和汶萊,演出集結經典劇碼大成之作──《生命之光》。
 

利用影像、燈光和音樂,配合舞者律動,以及鈴的拋接,是舞鈴的拿手好戲。(駐汶萊代表處提供)

利用影像、燈光和音樂,配合舞者律動,以及鈴的拋接,是舞鈴的拿手好戲。(駐汶萊代表處提供)
 

菲律賓巡演,展現台灣的美

10月8日至12日,舞鈴抵達首站菲律賓。

巡演期間適逢台灣國慶,他們首日於國慶酒會帶來20分鐘精華版演出,再分別於卡洛斯羅慕洛禮堂(CPR)和菲華文經總會大禮堂呈現《生命之光》完整內容。

扯鈴在鈴舞者操縱下,搭配音樂、燈光和影像,時而是主角,時而又是配角,和舞蹈、特技等元素,舞出一段生命如何展開探索旅程的精采故事。

雖然整段表演中沒有台詞,甚至連其中一角海洋女神所唱的歌曲也是以南島語系重新編撰而成,但全場觀眾仍是全神貫注。

到了表演中段,舞鈴也巧妙安排互動環節。隨機邀請觀眾上台,體驗扯鈴在線上滑動的驚奇感,宛如化身一位操控棍子上精靈的魔法師,結束後還能拿到一組扯鈴,突然的驚喜讓全場觀眾都躍躍欲試,希望成為下一個幸運兒。

《Scottish Field》評論員Jeremy Welch所著推薦文曾這麼描述舞鈴劇團的演出:「買張票來看表演,你不會後悔的。」相信菲律賓超過1,550位觀眾,也能認同這句評論。

而舞鈴劇團數十年的巡演經驗,不僅在全球收穫許多好口碑,更讓他們掌握快速適應每個場地的「超能力」。

於菲國的巡演行程中,第三場於文經總會大禮堂的演出,他們使用高低舞台,突破硬體限制,帶給觀眾不輸於專業劇場的觀賞體驗。

在舞鈴團隊徹夜努力下,重新裝台、配置燈光才如期呈現的演出,如願收穫觀眾如雷掌聲,當時的畫面,即使巡演結束仍停留在團長劉樂群的腦海中,他說:「我從觀眾的反應也獲得相當多的能量。」

另外,他也提及一段小插曲。第二天演出結束後,當地英語報發行量第一的《馬尼拉公報》總監Badette Cunanan親自和他致意,她開心地說:「表演真的太美了,讓我很想去台灣。」劉樂群對此表示,舞鈴表演所呈現的美,能讓不同國家、語言的人產生認同,而心生認識台灣的想法,是讓他感到最開心的部分。

菲國三天巡演,總計獲得當地官方媒體《菲律賓國家通訊社》,和主流媒體如《馬尼拉時報》、《菲律賓自由商業報》、《商業鏡報》、《人民日報》和《每日論壇報》等大幅報導。
 

前進汶萊遮魯東國際學校及Pusat Ehsan特殊教育學校,舞鈴帶著當地師生們一同體驗扯鈴等雜技項目。(駐汶萊代表處提供)

前進汶萊遮魯東國際學校及Pusat Ehsan特殊教育學校,舞鈴帶著當地師生們一同體驗扯鈴等雜技項目。(駐汶萊代表處提供)
 

汶萊巡演,激起友誼的漣漪

帶著這樣的能量,舞鈴於10月19日至24日接續前往汶萊。作為台灣首個獲該國首肯演出的台灣藝文團體,這也是舞鈴第一次踏上和平之國的土地。

在駐汶萊代表處的努力下,於該國首都斯里巴加灣市遮魯東國際學校(JIS)藝文中心進行的《生命之光》兩場演出,獲得與會各國使節及汶萊當地官員的正面、積極回應。

另外,此行特別於JIS及汶萊首間特殊教育學校Pusat Ehsan校園,為當地師生帶來的展演、交流活動,竟意外在當地社會泛起漣漪。

雖是校園展演,舞鈴團隊仍帶上正式演出使用的燈光和音樂,為師生表演《生命之光》精華片段,表演結束後,也同樣帶領學生體驗扯鈴等民俗技藝。

看著在空中飛躍的扯鈴,現場學生無不驚呼連連。其中,在JIS校園展演活動時,一位學生在語言不通的狀況下,積極地與團員互動,直至活動結束,都還希望對方能教他更多扯鈴的技巧,意猶未盡的樣子,讓在場的所有人印象深刻。

這份不論何時、何地,全心全意灌注在表演中的熱情,似乎讓汶萊當地感受到來自台灣那份真誠希望與朋友分享的心。汶萊官方媒體《Borneo Bulletin》,罕見在24日頭版頭位置,刊出舞鈴劇場團隊於Pusat Ehsan特殊需要學院師生進行展演活動的照片,標題處更寫下「來自朋友的幫忙」,是為當地外交的重大突破。

另外,更有當地英文、馬來文及華文媒體的連日報導。報導中皆提到,舞鈴的精彩演出,廣受汶萊當地各方佳評,更出現一票難求的罕見狀況;走訪兩所校園的展演行程,也讓當地看見台灣充滿慈善關懷、人道精神的一面。

此次由外交部舉辦之巡演行,不僅讓台灣透過藝文活動,獲得於各國媒體版面發聲的機會,更是為達成新南向政策「以人為本」精神,促成台灣與東南亞國家文化交流的具體象徵。
 

劉樂群的「舞鈴夢」,因為這群台灣藝術家們對舞台的熱情和努力而持續閃耀。(駐汶萊代表處提供)

劉樂群的「舞鈴夢」,因為這群台灣藝術家們對舞台的熱情和努力而持續閃耀。(駐汶萊代表處提供)
 

集眾人智慧,打造台灣品牌

而在斐然成績的背後,還能看到舞鈴多年對追求藝術、表演和美始終沒有停歇的腳步。

這點,17年前曾陪伴他們於菲律賓演出、現任菲華文教中心主任王映陽或許最清楚。劉樂群轉述:「她看到我們的表演後形容:『和十幾年前比起來,舞鈴的成長不是一點點,而是跳躍式成長。』」

聽到這樣的反饋,劉樂群先是謙虛地說了聲謝謝,同時也不改幽默個性反問:「所以是往上跳,還是往下跳?」但在收起笑容後,他直言,舞鈴如今的樣貌,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要設計出如此龐大的表演節目,劉樂群表示一起的工作夥伴們都很重要。他說,舞鈴是「集體創作」,在導演提出概念後,團隊內、來自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們便會開始集思廣益,提出想法,最後融合眾多意見,塑造出呈現於舞台上的模樣。

這樣的作法看似簡單,難度卻相當高,他說:「我們是藉由人與人有機的連結,才有辦法在融合各方的狀況下,打造出這些內容。」他也認為這樣的方式,是台灣走出國際的最好方向,「與其去比手臂、力氣,不如將重點放在我們的腦袋,讓藝術、創作和文化傳遞出去,影響更多人。」劉樂群這麼說。

這些外人搬不走的Know-How,除了為觀眾帶來《VALO首部曲──阿米巴》和《VALO二部曲──島嶼》等精彩劇碼,也獲得加拿大表演公司太陽馬戲團的注意,並在數年前向舞鈴遞出合併邀請,但劉樂群沒有同意。

「我很感謝他們的賞識,這也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我覺得成為他們的一員後,好像就實現不了我想像中舞鈴該有的樣子。」

那究竟「舞鈴」真正的模樣是什麼?扯鈴、新馬戲、舞蹈、特技,還是音樂?對於外界給的分類,劉樂群只說:「你要怎麼界定都沒關係,但對我們來說,舞鈴沒有受限在任何一個表演項目,或是跟誰很像,我們就只是一個叫做『舞鈴』的靈魂。」

這個靈魂,如同它的團徽寓意「無限」,用他們無框架、不設限的表演模式,帶著觀眾航向心中的「夢幻島」,拿回與生俱來的那對翅膀,成為彼得潘,翱翔於快樂中。劉樂群說:「這是與生俱來,每個人的天賦,」尤其每每聽到觀眾席間傳來親子討論劇情時,他總是很開心,「因為我們要讓每個人都能在劇場裡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

關於未來,劉樂群希望舞鈴能成為一個平台,繼續廣納更多的創意、經驗和技術,「因為我從以前就知道,我要創造的是一個能讓台灣更多藝術家發光的地方。」他如是說。

更多照片請至《無限閃耀《生命之光》 舞鈴劇場赴菲律賓、汶萊巡演

相關連結

外交部選派「舞鈴劇場」前往菲律賓及汶萊巡演「生命之光」,推動與新南向國家文化交流
臺灣舞鈴劇場訪汶赴益善特殊教育學校(Pusat Ehsan)進行慈善表演及交流,獲刊登汶萊英文官媒頭版頭條,展現臺灣良善力量
台灣舞鈴劇場在汶萊盛大演出,佳評如潮,展現台灣藝術文化之美 ,兼做慈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