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竹家.築鄉 台灣原住民的竹與竹構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竹家.築鄉 台灣原住民的竹與竹構 圖片

竹家.築鄉 台灣原住民的竹與竹構

論及「用竹」,台灣原住民在食衣住行方面,皆展現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在建築中,不僅有原住民累積數百年的生活智慧,更蘊含著民族的精神與文化。

台灣新創服務東南亞 移工金流.東聯互動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灣新創服務東南亞 移工金流.東聯互動 圖片

台灣新創服務東南亞 移工金流.東聯互動

隨著台灣政府推動普惠金融,金融科技業者東聯互動設計的數位智能平台,移工只要下載app,即可以較銀行優惠的手續費、匯率,將錢匯回家鄉,讓他們在台灣工作更安心。

世界竹地標 草嶺石壁的 竹林療癒力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世界竹地標 草嶺石壁的 竹林療癒力 圖片

世界竹地標 草嶺石壁的 竹林療癒力

自古文人雅士鍾情於竹,騷人墨客詠竹、畫竹,唐代劉嚴夫《植竹記》云:「君子比德於竹焉」,宋朝大文豪蘇軾有云:「無竹令人俗」、「居不可無竹」;竹因此被賦予高雅、有節的品格。
在海拔1,600公尺的雲林石壁森林療癒基地,上百公頃清幽雅潔的竹林,坐落著現代工藝地景,增添竹林之療癒新意,因此獲得「世界竹地標」之美譽。

「普」世紀科儀・「度」族群恩仇 鷄籠中元祭170年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普」世紀科儀・「度」族群恩仇 鷄籠中元祭170年 圖片

「普」世紀科儀・「度」族群恩仇 鷄籠中元祭170年

「三、二、一!開門!」農曆七月一日這天,基隆張廖簡宗親會主任委員開啟「老大公廟」的「龕門」(俗稱「鬼門」),迎接老大公們(是為民間常稱之「好兄弟」)來到陽間,接受常民供養,也為為期一個月的鷄籠中元祭揭開序幕。

百變竹藝 蛻變自傳統的當代設計語彙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百變竹藝 蛻變自傳統的當代設計語彙 圖片

百變竹藝 蛻變自傳統的當代設計語彙

物質富裕的商業社會,總有數不盡的琳琅產品等待消費,然而,回首農業時代的日常器物,卻仍散發出樸拙卻雋永的美感。雖然這些產品未必合乎現代人使用,所累積的文化內蘊、美感與知識技藝,卻能成為創作者取之不竭的靈感來源。

東港迎王平安祭 消災解厄.風調雨順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東港迎王平安祭 消災解厄.風調雨順 圖片

東港迎王平安祭 消災解厄.風調雨順

古時皇帝會特任欽差大臣,代替天子下鄉巡視,查弊救災;台灣受歡迎的王爺信仰也有相同的考察制度。尤其是屏東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是東港東隆宮崇敬的神祇溫王爺,每三年邀請天庭結拜的五位王爺,代替玉皇大帝下凡巡狩東港,求福禳災。 東港人以莊嚴隆重的典禮迎王,王爺們出巡遶境,消災賜福。為了感念祂們的恩澤,特地製作豪華的王船,以燒王船的方式,恭送王爺們回駕,也押解疫疾厄運離去,送瘟出境,合境平安。

台灣竹的「文藝復興」 竹、筍文化與生活態度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灣竹的「文藝復興」 竹、筍文化與生活態度 圖片

台灣竹的「文藝復興」 竹、筍文化與生活態度

竹子纖細柔美,常年生機盎然,台灣知名畫家藍蔭鼎的水彩畫作〈千竿繞屋〉,畫出竹圍村戶的田園生活內涵。
台灣竹林資源豐富,竹在傳統農業社會中與人相依相隨,隨著科技進步,竹的應用從素樸進化到現代,甚至昇華成一種生活態度。

Bravo!好一場文化奧運! 島嶼文化,世界注目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Bravo!好一場文化奧運! 島嶼文化,世界注目 圖片

Bravo!好一場文化奧運! 島嶼文化,世界注目

「熱」,是今夏的關鍵字。太陽熱情如火地擁抱著地球,全球四海一家的氣氛也很高昂,疫情後的第一場奧林匹克運動賽事,吸引了全球炙熱的目光。

永續,遇見更好的世界 台灣永續旅遊的實踐與共好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永續,遇見更好的世界 台灣永續旅遊的實踐與共好 圖片

永續,遇見更好的世界 台灣永續旅遊的實踐與共好

2023年「全球綠色目的地年會」(Green Destinations Global Conference),台灣六處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不僅全數入選該年度百大綠色目的地,更獲頒「2023全球百大目的地故事獎」(2023 Green Destinations Top 100 Stories),為台灣永續旅遊發展寫下璀璨新頁。

台灣的時代,他們的故事 外籍漫畫家筆下的「台灣」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灣的時代,他們的故事 外籍漫畫家筆下的「台灣」 圖片

台灣的時代,他們的故事 外籍漫畫家筆下的「台灣」

台灣出版風氣的自由與蓬勃,不僅為漫畫產業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近年也吸引許多外國漫畫家選擇來台出版作品,甚或打造異國視角的「台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