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柿柿如意 跟著柿子去旅行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柿柿如意 跟著柿子去旅行 圖片

柿柿如意 跟著柿子去旅行

秋分時節,柿子紅了,趁著這個季節才吃得到柿子的時機,來一趟小旅行,前往柿餅最大產地新竹縣新埔鎮,捕捉陽光穿越曬柿子的棚架,所形成光影變化的瞬間,怎麼拍怎麼美,此刻每人都是攝影大師。錯過了時令,也不用懊惱,到柿染工坊DIY,留下「柿柿如意」的印記,日日「柿」好日。

台味燈節.點亮家鄉 為地方創「生」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味燈節.點亮家鄉 為地方創「生」 圖片

台味燈節.點亮家鄉 為地方創「生」

不約而同地,南台灣的兩個小鎮選擇以「光」為引子,台南普濟殿的彩繪燈籠和鹽水月津港的藝術燈飾,在街區內、河道旁亮起,燈會擾動了沉寂已久的街區,帶來了笑語、人聲,一格格繽紛的燈景頻頻洗版臉書和Instagram;十年來,燈會也成了小鎮的生活記憶、文化的印記。

果真好吃 台灣鳳梨實力堅強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果真好吃 台灣鳳梨實力堅強 圖片

果真好吃 台灣鳳梨實力堅強

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多品種的鳳梨,不僅鮮食鳳梨的口感細嫩多汁,酸甜有韻,獨步全球外,靠著優勢的品種與果農專業的栽培管理技術,奠定堅實的外銷基礎,讓鳳梨成為目前台灣水果外銷量第一的水果。

是記憶,亦是鄉愁 緬懷你我的老台北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是記憶,亦是鄉愁 緬懷你我的老台北 圖片

是記憶,亦是鄉愁 緬懷你我的老台北

台北城歷經100多年的發展,不管東區、信義區的摩天大樓如何炫目,以北門為中心的這一片老城區,依舊保留了時代的痕跡與況味。頑固堅持著老派浪漫風格的老餐廳、復古懷舊又文青味十足的咖啡館、風華典雅的百年古蹟、時光凝結的曲徑巷弄,還有那蒸騰著熱氣的常民小吃、講究風味的江浙菜餐廳等等,值得讓喜愛老台北的朋友們去細細品味。

「棗」到幸福 春天蜜棗.甜蜜上市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棗」到幸福 春天蜜棗.甜蜜上市 圖片

「棗」到幸福 春天蜜棗.甜蜜上市

農曆春節前後,又名「團圓果」、讓大家「團圓棗,早團圓」的蜜棗上市。1944年被引進台灣,不到10公克又酸又澀的印度原生棗子,到了台灣,華麗變身成重達200公克、甜脆多汁的蜜棗,這都要歸功於農業專家與農民的努力,為大家「棗」到幸福。

用零廢棄做到循環經濟 小智研發的地球永續方案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用零廢棄做到循環經濟 小智研發的地球永續方案 圖片

用零廢棄做到循環經濟 小智研發的地球永續方案

2021年Covid-19在台疫情升級,重症病房需求量遽增,彼時全球船運早已停擺,建築原料嚴重缺乏。台灣材料再生科技公司小智研發(以下簡稱小智)利用投入17年研發成熟的廢料再生專利技術,只花了短短十個月,就地取材,將因疫情產生的大量醫療廢棄物「無毒再生」,打造出40間世界首創的模組化防疫隔離病房「MAC Ward」,能因應不同功能需求,在短時間內進行拆裝移動與重組;其中有6間負壓病房專門針對ICU重症而設計,通過最嚴格的醫療檢測標準。

華人導演台灣逐夢 何蔚庭與李永超的跨國鏡頭人生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華人導演台灣逐夢 何蔚庭與李永超的跨國鏡頭人生 圖片

華人導演台灣逐夢 何蔚庭與李永超的跨國鏡頭人生

說起台灣電影,一定離不開侯孝賢、楊德昌、李安等大導演。近年來,台灣電影除了這些大師名導,也開始出現國際導演的名字,馬來西亞的何蔚庭,緬甸的李永超、趙德胤等青年導演正快速崛起,並在國際影壇受到矚目。他們以不同的異國視角在台灣進行創作,為台灣電影注入全新的風貌。
「在台灣做電影,容易被人看見。」曾拿下坎城影展、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國際奇幻影展、羅馬尼亞國際影展、金馬獎等獎項的馬來西亞導演何蔚庭,紐約大學畢業後來台發展,拍出不少影展得獎作。

深澳線上的美麗家園 從黃金、黑金到人文礦藏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深澳線上的美麗家園 從黃金、黑金到人文礦藏 圖片

深澳線上的美麗家園 從黃金、黑金到人文礦藏

台灣東北角上的深澳支線,沿著海岸線綿延往前,這條猶若日本湘南江之電的濱海鐵道,背山臨海,擁有絕色風景。即便當年促使鐵道興建的礦脈資源早已絕盡,但累積豐厚的人文底蘊與獨特的自然景觀交織,仍吸引觀光人潮前往。

台灣色,是什麼顏色? 多元紛呈島嶼色彩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灣色,是什麼顏色? 多元紛呈島嶼色彩 圖片

台灣色,是什麼顏色? 多元紛呈島嶼色彩

台灣街頭總是鮮豔斑斕,朝氣明麗,在這其中,足以作為代表的「台灣色」是哪一種?是國旗上的青藍與鮮紅?還是傳統廟宇建築中常見的朱紅與明黃?抑或是茄芷袋、遮雨棚等常見塑膠製品的紅藍綠?答案總是眾說紛紜。

搭火車優遊客家山城 內灣線產業的時代變化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搭火車優遊客家山城 內灣線產業的時代變化 圖片

搭火車優遊客家山城 內灣線產業的時代變化

台灣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有「樟腦王國」的美譽,當時全球超過七成的樟腦由台灣出口作為無煙火藥的原料與電影底片的賽璐珞。在天然樟腦被其他材料取代後,儘管產業盛況不再,但沿著島內支線鐵路,仍可一窺昔日開採與製作的地點。
位於新竹的內灣線,是樟腦盛世過後興建的鐵路,前身是日治時期的輕便鐵道,有些車站位置是當時焗製樟腦的所在處,而居住在內灣線附近的客家人正是當初樟腦產業發展的主要勞力。搭乘內灣線,不僅可以欣賞客家族群的生活樣貌,還能走入周圍山林,了解隨時代變遷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