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融合綠能科技 台電電幻1號所
2022-09-26

在「電幻1號所」的放電場,最能感受科技感十足的電幻魅力。

在「電幻1號所」的放電場,最能感受科技感十足的電幻魅力。
 

向來給民眾中規中矩國營事業印象的台灣電力公司(簡稱台電),成立於1946年,至今已有77年的資歷。從2016年起,台電內部對於品牌未來定位開始翻天覆地的討論,並且從啟動文史資料的保存工作開始,企圖把老字號的招牌不但要擦亮,還要鑲上金框。

 

台電對外積極展示自身的藝文量能,除了舉辦多場人文藝術展覽、成立文物研究中心、協辦源自法國的「白晝之夜」(Nuit Blanche)、釋放公共空間打造公共裝置藝術等等,獲得許多國內外藝術與設計大獎的肯定。2019年,台電更在新北市新板特區的新大樓打造了一座綠能展示空間,以文創×科技的新姿態,為台電鍍上一層又潮又年輕的新形象。

解放你對電力的想像

也許你以為,隨手可得的電力,只是讓家裡的燈泡在黑夜時為你綻放光明,或是為電器注入能量為你所用,這是常識和習慣侷限了你的想像;如果你有機會造訪電幻1號所,就會看到電力結合藝術、融合科技、合併運動的新創想,馬上解放你對於電力呆板應用的視野。

剛認識電幻1號所的人,會被外部一座金屬鏡面牆所吸引,這座「城市光井」是一個互動式裝置藝術,白天透過金屬牆反射周遭的景觀,夜晚則呈現LED燈光與人的互動動畫;當路人經過光牆,會帶出三種呈現太陽能、風能與潮汐能的動畫效果,十分吸睛。不過,熟門熟路的人,會直接前進到二樓,在櫃檯領取計分手環,體驗能源健身房(ENERGYM)的厲害。無論是踩踩飛輪,練練投籃身段,測一測左右的彈跳力,或是來段熱瑜珈,把汗水轉化成發電的能量,心情也隨之發光。

「在這裡,我們把綠能智慧的未來內涵及應用做了最好的展示,希望讓民眾認識並擁抱綠能。」台電公眾服務處處長袁梅玲說明打造電幻1號所的初衷。二樓健身房的目的,是想讓大眾了解再生能源的發電原理,藉由有趣的健身活動,把再生能源需要自然動力發電的概念結合,也就是每一種健身活動搭配一種再生能源,例如左右彈跳達標後,就能啟動天花板上的小風扇;地熱飛輪,是用腳踏車的踏動模擬擾動地底岩漿的效果,當踩踏次數達標後,就會釋出地熱的蒸汽化為動力等,完成所有運動項目後,在越短時間內達標者的分數越高。「許多玩遊戲上癮後的人,最後變成認真來運動,還有人每周都來報到。」袁梅玲說。
 

一樓的POWERLAB是利用能源當成創作的異想世界。

一樓的POWERLAB是利用能源當成創作的異想世界。
 

在風力發電機上沉浸體驗

二樓除了有娛樂性質的健身設施之外,還有教育性的互動裝置,例如在六片透明面板上捕捉風力、光電、水力等即時發電動態的能源觀測站,或是運用積木模擬智慧電網做電力調度的電力心跳,都能加深參觀者對電力輸配的認識。

而一樓有座最受歡迎的VR六軸機器人,是透過FPV(First-Person View)穿越機以第一人稱的鳥瞰視角,從1號所出發去到台中高美濕地的風場,一路上跟著起伏飛行帶點小刺激,接著就會看到真實的風力發電機矗立在眼前,而且可以跟著維修人員進入觀看內外構造,並到達20層樓高的風力發電機頂端感受他們在風機上維修的情境,是很難得的體驗。袁梅玲說,機械手臂上還有裝置小風扇的設計巧思,讓體驗者從視覺、聽覺與觸覺一起沉浸於飛行在虛擬真實的世界中。

與科技藝術相遇,在工作坊碰撞創意

作為與民眾溝通互動的場所,電幻1號所更用心在整體空間的舒適感,當你進入這方場域,首先感受空間極簡風格帶出的靜謐氛圍;走上樓梯,會看見懸吊在挑高天花板上的巨型垂飾,這是利用發電的副產品煤灰與白瓷3D列印所做成的裝置藝術《氤氳》,每個吊飾覆上紋路起伏的白瓷,是藝術家闞凱宇透過電能數據運算轉化為表面波紋,想把看不見的電力能量匯聚成雕塑品,表達了煤灰再利用與循環經濟的價值。這件藝術裝置還獲得了被喻為歐洲設計界奧斯卡的義大利A’Design Awards全球設計比賽的銅獎。二樓還有期間限定的裝置藝術,例如這一季的《彼岸》,是藝術家林書瑜借用流水落差的位能(比擬水作為再生能源的動力方式)觸動機械花的開闔,不但呈現能量與花生命週期之間的關聯,又有流水與機械、能量與花等自然與科技共存的意義,是一件參觀者可以親自參與的藝術裝置。而之前也曾展出聲光互動裝置,或是用枯樹枝加上動力機械製作成的仿生獸等裝置藝術,都能啟發參觀者對科技加上藝術的想像。

如果你是屬於知識派的參觀者,位居一樓的創客交流區(POWERLAB)應該很得你心,這裡每個月都會舉辦至少一場的工作坊,例如上一季的系列活動是顛覆五感的能源美學,授課老師教大家如何用棒棒糖發出聲音,或是運用古老的風車力量來場舉重比賽,甚至有老師異想天開,把穿在身上的布料當成控制器等等,運用了不同的媒材與行動,注入五感的新體驗,非常有創意。除此之外,電幻1號所還自製綠能教具,簡單的「永續居家」,讓小朋友動手組裝小型風力發電模型,吹動扇葉就能點亮模型家的燈泡,讓孩子了解風力轉換為電力的過程,也啟蒙他們打造自己的風力小家園。難度高一點的能源撲克牌,有專屬的玩法,每位玩家都是用電個體戶,能彼此互聯或提供電力交易,形成區域型智慧電網,是亟需腦力的益智遊戲。這些教具已經與雙北地區指標性學校合作,而且持續在其它校園發酵中。

「我們希望構築一座接軌未來的共創平台,以跨界工作坊形式,讓各領域創作者不斷在創造和實驗中尋找拓展綠能應用的答案。現在則是積極推廣到教育層,深化孩子對再生能源的印象。」袁梅玲說,電幻1號所開幕至今,參訪人次已突破十萬,並有上萬位民眾參與活動,而且持續與周邊學校互動,藉由活動與工作坊散播再生能源的知識。
 

VR六軸機器人帶你沉浸飛行在虛擬真實的世界中。

VR六軸機器人帶你沉浸飛行在虛擬真實的世界中。
 

積極轉型,要創新更要會溝通

以往台電的變電所大多結合在地都市規劃,將空間與民共享,但這次電幻1號所所在是台電新蓋的新民大樓,樓高共21層,二到六樓是停車場,六樓以上是辦公室,地下四層則是一次配電的變電所,供電給新板特區以及周邊住戶使用。與學校和公益團體合作,把回饋的力度加大並讓更多人受惠,是台電近期積極創新轉型的範本之一。

「大眾的轉念對於社會永續發展很重要,所以台電努力創造與社會對話的機會。」袁梅玲認為電幻1號所在其中扮演了很好的角色,例如今年與教育部國教署專業教師群,以及台灣最大創新教育團隊「雜學校」合作,共同研發三款全新教具將綠色能源教育落實於全台小學、國中、高中、大學乃至於一般民眾,或是與板橋高中、新板特區學校以及地方政府成立「D.T.聯盟」,推展生活科技課程也兼顧新北市生活科技教學的特色。不僅如此,2020年教育部首次辦理「台灣科學節」活動,電幻1號所就獲選為「十大科普基地」之一,而且和《科學少年》雜誌合作「捕捉風的儀器」讓青少年自製風速計,還有與賽先生科學工廠合辦「來電植物園」,讓民眾製作華德箱植物瓶,結合科普知識與手作活動,也得到2021年第17屆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獎教育推廣組的首獎。

這是全台第一個再生能源主題展示館,也是台電推出的第一個場域品牌,打造之初請到卡爾吉特公司統籌策展設計,並與交通大學建築所教授龔書章、台灣創意中心(今台灣設計研究院)總顧問張光民等多位設計師與多媒體公司合作,獲得2020年第十三屆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hinese Society of Interior Designers TID 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金獎,以及公共空間的機構空間類、品牌設計類獎的肯定,同時也獲得國際矚目,得到2020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2020年美國博物館協會的媒體與科技繆思獎(Media & Technology Muse Awards, MUSE Awards)、場域數位體驗(Onsite Digital Experience)榮譽獎、2021美國國際獎項協會(IAA)繆思國際設計獎金獎等,讓台電更有信心繼續推出2號,甚至3號所。

「台電期許這個品牌成為未來全台綠能教育中心,將綠色思潮、能源轉型的概念帶入,共創台灣的永續未來。」袁梅玲笑著說,目前最希望這裡能成為民眾假日最想來的休閒場所,一起探索能源實驗與電力生活美學,感受文創融合綠能科技的電幻魅力。

更多照片請至《融合綠能科技 台電電幻1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