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jumaq si ljazuan nua nasi, semu qeljev ta paljing ti Bulareyaung.」布拉瑞揚舞團臉書上,用排灣族語寫著:「回家是完整生命的延續,布拉開門。」這是編舞家布拉瑞揚敞開排練場,與民眾分享他回到台東築夢的活動文宣。轉眼五年過去,布拉瑞揚始終牽著原住民青年的手,將土地的養分化為一支支精彩舞作,一如初衷,打開門,邀請大眾共同探尋舞蹈與原住民文化的美好。
「a tjumaq si ljazuan nua nasi, semu qeljev ta paljing ti Bulareyaung.」布拉瑞揚舞團臉書上,用排灣族語寫著:「回家是完整生命的延續,布拉開門。」這是編舞家布拉瑞揚敞開排練場,與民眾分享他回到台東築夢的活動文宣。轉眼五年過去,布拉瑞揚始終牽著原住民青年的手,將土地的養分化為一支支精彩舞作,一如初衷,打開門,邀請大眾共同探尋舞蹈與原住民文化的美好。
夢想不論大小,有勇氣實踐,就是偉大的成就。內政部移民署的「新住民及其子女築夢計畫」(以下簡稱「築夢計畫」)自2015年啟動,至今受益者逾250人,對激發自我成長,推動雙向多元文化交流,成效卓著。台灣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友善國度,新住民進入這個陌生的環境後,不但可以很快地融入在地文化,並且能夠自由地彰顯原生母國的特色。在台灣友善的氛圍中,歡喜成長,自信回饋,閃耀幸福的光芒。
前些日子,媽媽們流行著一本書《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作者蘇美以犀利之筆,書寫因著孩子的降臨,她從一名悲春傷秋的文藝青年,轉變成足以隻身抵擋生活中槍林彈雨的女戰士。林介文亦如此。她是敏銳善感的藝術家,曾經在女性主體、異國戀情、原民認同議題裡徬徨,人說三十而立,但30歲的她在人生十字路,徘徊踟躕,直到孩子意外降臨,風景就此不同。
由《台灣光華雜誌》、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以及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二場「新南向文化沙龍」,首度移師至台東美術館舉辦。研討會中,邀請了與東南亞有深刻連結的原住民音樂人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台灣的新南向藝文發展及國際交流現況,並尋求未來建立多邊夥伴關係的可能性。
僅做了一支檜木精油產品,就飛到國外去參展,很少人像檜山坊的李清勇與黃素秋那樣瘋狂。
台灣屏東歸來社區,當地出產的柳川牛蒡,味道濃郁,口感鮮嫩,是許多食材達人的料理口袋名單之一。無論是日式天婦羅、法式龍蝦料理或義式巧克力,歸來牛蒡都能奇妙地融入其中。過去20年來,在返鄉農夫陳建行的努力下,當地牛蒡更逐漸轉往有機耕植,並開發出多樣的加工品,打響了歸來「牛蒡原鄉」的名號。
宗教之美,在博在精,在歷史文化,在心之所向。寶相莊嚴,啟迪藝術修為;禪堂遺風,淨化紛擾心靈。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慈悲看世界,大千皆有情。
在擁有83年歷史的澡堂裡「泡書」,或在台北市精華地段改裝的日式宿舍裡,爬上屋頂看星星,在擁擠的灰色叢林夾縫中,擁有一整片藍天。打造這些空間的柏成設計創辦人邱柏文總是會問,如何讓空間再有趣一點,讓老屋再多一點可能性。
你的房子是你更大的軀殼。它在陽光下生長,在夜的寂靜中安歇,而它並非沒有夢想。你的房子不做夢嗎?它不曾夢想離開城市前往樹林或小山頂嗎?
紀伯倫《先知‧房子》
位於台東市區,竣工於1960年的公東高工聖堂大樓,是瑞士建築師達興登(Justus Dahinden)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