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用AI提升事實查核效率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與資策會攜手合作
2022-03-1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透過社群平台,以活潑的圖文設計,吸引年輕一代關注不實訊息的議題。(林旻萱攝)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透過社群平台,以活潑的圖文設計,吸引年輕一代關注不實訊息的議題。(林旻萱攝)
 

在網路的世界裡,一個謠言會以文字、影音、圖片等各種版本出現,導致不實消息遠多於真實事件,而事實查核記者面對這些龐雜的資訊,過去只能土法煉鋼,先閱讀完一則又一則的謠言,再依主題分類、決定調查順序。

幸運的是,台灣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簡稱資策會)透過觀察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調查過程,研發出「不實訊息快篩平台」與「AI鑑識技術」,大幅提升查核效率,這二項技術在此領域的應用是一大突破,因此獲得2021年美國R&D 全球百大科技開發獎與企業社會責任特殊貢獻獎。

 

2021年5月中旬,台灣原本趨緩的Covid-19疫情,突然變為嚴峻。台北市政府5月15日提升疫情警戒為第三級,規定民眾出門要全面配戴口罩,眾多的相關謠言伺機而起。隔天,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立即公告十大不實傳言,在假訊息的戰爭爆發前,就先全面防守。能夠搶得先機的原因,除了查核團隊的努力,還有賴於資策會開發的技術,讓查核記者能快速了解目前流傳最廣泛的不實訊息。

防止病毒般的謠言擴散

疫情之下,Covid-19的不實訊息如病毒般擴散,增加大眾的憂慮。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舉例:「化學兵要進城噴灑有毒的消毒水」、「有人開車沒戴口罩被罰1萬5千元」、「某『專家』提出正確的口罩戴法」等等,這些謠言都引起民眾不同層面的恐慌,誤導大家對疫情的理解與討論。

帶領團隊開發出「AI鑑識技術」的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組長陳棅易博士發現,不實訊息有幾個特徵,會讓民眾誤以為很重要,激起他們轉發的欲望,例如誇大或變造引述照片和專家說法。面對這項挑戰,團隊運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簡稱AI),讓機器人學習不實訊息的特徵與語氣,幫助台灣查核中心優先調查那些「極可能」為不實的案件。

同時,陳棅易團隊也開發「不實訊息快篩平台」,台灣查核中心只要按下一鍵,就可以將資料庫內的不實訊息分類,查核人員即能在短時間找到要調查的主題。陳慧敏說:「過去,我們是將所有的訊息分配下去,每個人都在滑手機看不實訊息。」但經過資策會團隊半年蹲點觀察後,「原本一週只能開兩次編務會議,討論要調查的主題,現在每天都能開!」

此外,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總監張文村博士,也帶領團隊分析不實訊息傳播的路徑,找出散布謠言的帳號,以及這些帳號之間的關聯性,進而通知相關單位去了解情況,以達到事前防治。

與國際分享成果

張文村表示,針對不實圖片防範,國外已經有一些新創公司專門處理這類業務。他舉例說明:「有些人為了詐領汽車保險金而偽造照片,保險公司就需要一套技術來辨別。」而在不實訊息的領域裡,國外雖然有一套「原則」來處理,但是技術還不成熟。因此,當資策會開發的這兩項技術獲獎後,便吸引了歐盟前來詢問交流,「他們很驚訝台灣的技術已經做到這麼前面了!」陳棅易笑著說。

除了技術之外,台灣也是調查中文不實訊息的重要國家。蔓延全球的Covid-19爆發初期,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因為曾經歷SARS,且得知中國附近出現零星確診個案,加上武漢封城,過去跑兩岸新聞的陳慧敏直覺不對勁,立即向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副總監克里斯汀娜.塔達戈勒(Cristina Tardáguila)提議開始一個全球性的查核計畫。隨即,「新冠病毒事實聯盟」(CoronaVirusFacts Alliance)成立。

新冠病毒事實聯盟的規模,是全球性查核計畫前所未有的,90多個國家共同分享查核報告,彼此協助查證和交流。「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當時收到許多國家的協助請求,調查當地華文社群流傳的不實訊息。國際團隊如果要研究中國的資訊戰,也會從我們的報告找線索。」陳慧敏表示,此次合作不僅讓成立不久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有機會向全球的查核高手學習,也奠定了台灣在國際查核圈的地位。
 

資策會服創所組長陳棅易(左2)與資安所總監張文村(右2)帶領團隊研發出加速事實查核的AI技術。(林旻萱攝)

資策會服創所組長陳棅易(左2)與資安所總監張文村(右2)帶領團隊研發出加速事實查核的AI技術。(林旻萱攝)
 

一起為亞洲的事實查核努力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於2018年成立,雖然迄今僅三年多的時間,但是產出的查核報告數量與品質,每年都獲得國際事實查核聯盟認證。也因此能與臉書合作,向其提供查核報告,降低不實訊息貼文的觸擊率。去(2021)年,台灣也有第二家查核機構MyGoPen取得認證,成為目前中文世界唯二與臉書合作的查核單位。

除了臉書,台灣也是通訊軟體LINE的重度使用者,因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與LINE合作,在頁面上建置查證平台,成為首創與LINE合作的查核機構。

台灣在事實查核領域,已經累積一些經驗,因此面對新進此領域的亞洲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蒙古,能提供一些經驗。「蒙古在成立事實查核中心前,有兩次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線上交流。」陳慧敏分享了團隊如何在人力缺乏與政治對立的社會風氣下,從零開始。

前(2020)年,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2020總統大選開票夜,發布查核報告〈【錯誤】網傳影片「票是這樣唱2號喊蔡英文得票」?〉更獲得當年全球查核報告「最有影響力」大獎,調查證實總統選舉與立委選舉的唱名同時進行,才會發生唱名2號,卻畫記在1號候選人蔡英文的情況。當時,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是從民眾的舉報得知此消息,由此可見台灣社會一同對抗不實訊息的努力。

培養查證的素養

「查證的速度遠不及謠言。」陳慧敏坦言,媒體識讀的教育工作在這個時代,至關重要。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每年都會舉辦三場工作坊,超過一半的參加者都是國中小或大學老師,他們也為此調整教材,讓老師能將所學帶回課堂。針對台灣使用LINE的大戶──樂齡族,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與電腦公會手機班的老師合作,透過他們善於教導樂齡族的經驗,將事實查核的觀念傳遞給他們。

而一直在Mobile 01、PTT、 Dcard與臉書等平台做社群分析的資策會,也關心網路輿論對大眾的影響,因此開發Google線上應用程式「查克佬 Check it Out」,為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使用的「AI鑑識技術」簡易版,民眾下載後,只要將有疑慮的新聞段落放進程式,就會顯示內容為不實訊息的風險程度。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在官網、臉書、Instagram粉絲團與推特介紹各種查核技巧,希望民眾能從被動接受訊息,轉為主動調查,建立起「看到可疑訊息,先查證、不轉傳」的習慣。「台灣的事實查核社群,在國際上算是相當活絡。」陳慧敏指出台灣除了有事實查核中心,還有串接查核機構來回覆民眾的「聊天機器人」美玉姨、防詐達人、LINE查證平台,以及提供民眾舉報、分享自我查證結果的開源式平台「真的假的Cofacts」。

就如台灣政務委員唐鳳,於2021年的美國丹佛民主峰會所分享:「不必下架就能戰勝假消息」、「民主是與民協力」,台灣民間自主發起對抗假訊息的行動,用生活化的方式來解釋議題,為公眾議題盡力,而這也與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律賓獨立媒體《拉普勒》(Rappler)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瑞薩(Maria Ressa)的信念相符:「沒有事實就不會有真相,沒有真相就不會有信賴,沒有信賴就不會有民主,就不可能解決攸關世界存亡的問題。」

更多照片請至《台灣用AI提升事實查核效率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與資策會攜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