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準備好了! 用觀光和穆斯林交朋友
2022-05-30

由操刀中正紀念堂的建築師楊卓成所設計的台北清真寺,是台灣第一座清真寺,也是台灣穆斯林倚賴的信仰中心。

由操刀中正紀念堂的建築師楊卓成所設計的台北清真寺,是台灣第一座清真寺,也是台灣穆斯林倚賴的信仰中心。
 

百年一遇的世紀大疫讓國際旅行變得困難,但好客的台灣人,竭誠款待的熱忱沒有因此暫歇。萬事達卡與新月評等發表的2021年「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GMTI),台灣再次刷新名次,與英國並列「非伊斯蘭合作組織旅遊目的地」(non-OIC)的第二名,僅次於新加坡,意味著一旦國門打開,歡迎有朋自遠方而來。

 

台北清真寺前教長、阿拉伯語導遊馬孝棋,接待過來自印尼、中東等地的穆斯林旅行團,來訪的穆斯林旅客往往對台灣好奇不已,時常詢問:「台灣有穆斯林嗎?有清真寺嗎?」面對這樣的提問,也是穆斯林的馬孝棋回答得從容:「當然有。」

多元台灣,是了解穆斯林文化的起點

台灣民間俗稱「回教」的伊斯蘭教,信徒稱作「穆斯林」。穆斯林在台灣的發展,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當時閩南沿海不少穆斯林家族移民來台,如著名的「台西丁家」與「鹿港郭家」,均為阿拉伯裔,雖然後代多已漢化,但祭祀時禁用豬肉的傳統,依稀可見伊斯蘭信仰留下的印記。目前在台的穆斯林,主要是二戰後的外省族群,前國防部部長、作家白先勇之父白崇禧即是虔誠的穆斯林,踏入台北六張犁的回教公墓,還可見到被劃定為市定古蹟的白氏家族墓園「白榕蔭堂墓園」,是台灣罕見的伊斯蘭建築形式。

有趣的是,穆斯林之間流傳著一句俗諺:「十個回回九個馬」(「回回」即「回族」之意),台灣的穆斯林以馬姓最為常見。臉孔深邃的馬孝棋解釋,華裔穆斯林的祖先多來自西亞、中亞,由於當地的阿拉伯文姓氏頗多以「M」字開頭,漢化後便取諧音為「馬」姓。馬孝棋的家族也來自中亞,祖先在明朝時經西域絲路進入中國,除經商外,也曾協助朝廷修訂天文曆算,到了父執輩輾轉遷徙到南京,從事軍工後勤事業,在戰亂中尾隨國民政府的號召來台。

因台灣並非伊斯蘭教國家,屬小眾族群的穆斯林後代,散居各地,潛移默化下被同化,如今本土的穆斯林人口不到5萬,遠不及民間信仰、基督教信徒的人數。不過,低調的他們在多元社會的台灣同樣不可或缺,尤其面對近年崛起的穆斯林市場,他們常挺身站在第一線,擔綱起媒合雙邊交流的觀光大使。
 

馬孝棋是虔誠的穆斯林,也積極推動穆斯林友善環境的認證。

馬孝棋是虔誠的穆斯林,也積極推動穆斯林友善環境的認證。
 

崛起中的穆斯林市場

伊斯蘭教在台灣為少數宗教,在世界上卻是第二大宗教,全球的穆斯林人口約有18億,占全球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主要集中在亞洲、中東與北非。近年穆斯林人口快速成長,中產階級崛起,帶動的旅遊商機備受矚目,據萬事達卡的統計,2018年穆斯林旅遊人次高達1.4億,約占全球旅遊人數的十分之一。

台灣因地理位置鄰近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等穆斯林國家,具地利之便,還有新南向政策相輔相成,強化與東協國家之間的交流,故本國籍的穆斯林雖不多,但加上在台移工、留學生,粗估約有30萬穆斯林在台灣。為了迎接這些短期旅遊與長期留台的穆斯林朋友,即便是疫情封停國境的這些年,促進友善穆斯林環境的腳步沒有停下,「不論是改善、輔導旅遊環境,或者對外的宣傳行銷,打底的工作都不會因為疫情而暫停。」交通部觀光局國際組組長黃勢芳如此說。

同時擔任「國際穆斯林觀光產業聯合發展協會」理事長與「台灣因哈特國際清真認證有限公司」總顧問的馬孝棋亦表示,這兩年雖暫時無法帶團,但他改由四處為旅遊業者、政府部門講課,分享帶穆斯林旅行團的技巧,也為各大風景區、車站、旅館民宿、餐廳、休閒農場等景點進行「清真標章」(Halal Certification)的輔導與認證。

合乎伊斯蘭教義的清真認證

所謂「清真」,表示合乎伊斯蘭教義,舉凡獲得認證的產品(包括原物料、食品、醫藥美妝等)與場所(餐廳、地標景點等),是穆斯林在外消費的首選。

因穆斯林除了眾所皆知的「不吃豬肉」,依據《古蘭經》的戒律,舉凡食衣住行育樂,都有一套相應縝密的規範。包括女性外出必須戴頭巾、穿長袍;禁止飲酒、吃動物的血與自死(而非人為屠宰)的動物;如廁後必須水洗,禮拜前也必須淨身;一日五次向聖地麥加的方向作禮拜……等,馬孝棋便解釋,穆斯林不僅是伊斯蘭教信徒,更是「具有宗教生活的一群人」。

早年穆斯林在台旅遊相對不便。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處長馬惠達,波斯後裔,有著淺金髮色、淡藍眼珠的他,也是一名穆斯林,他回憶小時舉家出遊的經驗,總得勞師動眾,相當不便:「至多只能兩天一夜,還要帶著媽媽滷的一大鍋牛肉,餐餐配白饅頭。」

友善穆斯林環境的發軔於民間的觀光交流,帶團的導遊更是雙向溝通的橋梁。為滿足穆斯林團客的需求,馬孝棋就曾在帶團時大費周章地攜帶鍋鏟餐具同行,甚至與餐廳溝通烹調方式與用餐時段,但他不厭其煩,同樣的信仰背景讓他更具同理心:「幫穆斯林朋友,就是幫忙自己。」

台灣在友善穆斯林環境推動得早,2011年政府便與「中國回教協會」合作,開始推動清真認證,目前台灣各地共計有13處國家風景管理區,機場、台灣高鐵、台鐵等重要交通樞紐,以及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等地標景點,都已加設祈禱室與淨下設施,友善程度大幅提升。
 

台北101是許多穆斯林旅客指定造訪的地標景點,位於89層的觀景台亦標註了麥加朝聖的方向。

台北101是許多穆斯林旅客指定造訪的地標景點,位於89層的觀景台亦標註了麥加朝聖的方向。
 

換位思考接待穆斯林旅客

因為不理解,不少人會誤解受古老信仰規範的穆斯林生活方式不合時宜,然清真的理念與原則,包括強調產品原料的把關與溯源、重視食材衛生、避免凌虐動物的屠宰模式等,其實也合乎現代人追求的公共衛生、食品安全、友善動物等精神,「大眾應慢慢建立起一個觀念,穆斯林可以吃的,一般人也可以吃。」馬孝棋有所期許。

推動清真認證、接待穆斯林旅客,對台灣人也像結交不同文化、宗教的新朋友。馬惠達指出,台灣人口組成以漢民族為主,漢文化的特點在於文化禁忌較少,對宗教或飲食的包容力特別強,但對於穆斯林來說,獨特的生活方式反倒格外難維持,容易走向漢化。因此在面對穆斯林旅客,國人心態上更需予以尊重,好比穆斯林視豬肉為不潔之物,炊具、餐具都需要專用,一旦器物盛裝過豬肉,就算經洗滌仍不可使用;甚至用餐環境也必須避忌豬肉,不可同桌甚至同一空間吃飯,嚴格的規範無法與素食者可吃「鍋邊素」來作類比。

「但這些並不是嚴苛,是穆斯林的生活本來就是如此,要從這個角度理解,真心去接待客人。」馬惠達強調。他同時也指出,宗教上強烈的凝聚力,讓穆斯林的社群網絡相當緊密,而對重視誠信的他們來說,比起認證標章,穆斯林更講究彼此的信任。因此在接待穆斯林旅客上,不妨回歸到以人為本的互動交流,除了對外宣傳上務求真實,將心比心才是贏得信任的不二法門,而只要獲得信任,台灣友善穆斯林的口碑自然會在社群中傳開。

不過,除了恪守宗教規範,穆斯林旅客對異國文化體驗的需求,與一般旅客並無太多不同。如何凸顯在地文化特色,同時兼顧友善穆斯林環境,箇中的眉眉角角往往因地制宜,沒有標準答案,馬惠達也建議,與其拘泥於認證標準,業者不妨嘗試換位思考,才能真正體貼客人的需求。

便利、多元的「台式待客之道」

台灣的觀光資源多元,交通便捷,南來北往相當方便,是吸引穆斯林旅客的重要優勢,「不同地區的穆斯林會有不同的旅遊偏好,」黃勢芳便觀察:「中東穆斯林因為氣候炎熱乾燥,不排斥濕雨,格外喜愛綠色環境;印尼穆斯林偏好大型購物商場。這些條件台灣都具備,且都可以用快速的交通串連起景點。」

馬惠達則以轄區範圍為例,因台北是首善之都,友善程度高,是許多穆斯林旅客的首選,毗鄰的東北角與宜蘭,車程短,觀光資源豐富,尤其適合規劃一日遊,「東北角有美麗的海岸線,以海鮮為主的飲食相當適合穆斯林旅客,還可以做浮潛、衝浪等水上運動;山上有精彩的淡蘭古道與草嶺古道,令人發思古之幽情;還有礁溪溫泉;壯圍的噶瑪蘭文化、大同部落的泰雅文化……多元的觀光資源可以滿足各種需求。」

目前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管理區亦已選定30個代表場域,包括餐廳、民宿、體驗場域,搭配導覽與導遊串聯成示範遊程,「我跟業者說,這不是考試,而是學習態度與心境上的轉換,不必有太多壓力,而是要去思考,你願不願意交這個朋友?你為了這個朋友,準備了什麼來歡迎他?」馬惠達說。

對於一向以文化多樣性、包容性著稱的台灣,接待穆斯林旅客絕非問題,這一場從民間乃至官方,甚至與台灣內部文化共鳴的觀光交流,在國門將要重啟的時刻,尤其令人引頸期待,「很多人常常問我,我們準備好了嗎?」對此,馬惠達相當樂觀:「我們,準備好了!」

更多照片請至《台灣,準備好了! 用觀光和穆斯林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