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讓愛傳遞下去 《光華》天使傳愛新書座談會
2022-06-30

《光華》天使傳愛新書座談會

 

《聖經》中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弟兄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外交部《台灣光華雜誌》出版的《天使傳愛》專書,記載了許多從國外離鄉背井的神父、修女們,為台灣這塊土地所做的無私奉獻,真正地實踐了聖經中所曉諭的大愛。

 

到疫情影響,許多學校改為遠距教學,輔仁大學的校園也顯得冷冷清清,但圖書館所在的濟時樓九樓,卻傳來陣陣掌聲。

此次《光華》排除萬難所舉辦的「天使傳愛:新書座談會」,除了現場有近百名師生參加外,《光華》、輔大、光啟社三方同步進行直播,吸引近500位人士線上聆聽,教廷駐台大使館代理臨時代辦達保祿蒙席(Msgr. Pavol Talapka)也以視訊方式參與。在與談人妙語如珠的對話與分享下,讓聽者如沐春風,感動入心。

台灣是滋養信仰自由的沃土

《天使傳愛:天主教在台灣》新書,收錄了《光華》自1976年創刊以來,20篇有關天主教在台灣的精華報導,呈現遠道而來的神職人員們,對台灣的貢獻與付出愛心的真摯行誼。

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致詞時指出:「天主教在台灣的發展,就是一個傳揚愛與和平的歷程,我想在此呼應,近年來台灣尊重民主、自由、人權價值的環境,尤其是這些傳愛天使在台灣發光發熱的最大助力。而台灣這塊多元包容的土地,就是滋養宗教和信仰的沃壤。」

輔大學術副校長袁正泰表示,2022年是我國與教廷建交80週年,《天使傳愛》正好見證了這個重要的里程碑。

袁正泰說,他其實是很內向害羞的人,但每次只要看到神父修女在旁邊,他的心就可以定下來祈禱,「他們提醒我,天主是愛,天主與我同在,給予我很大的鼓勵,安定我的心。」剛好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鍾安住分享天主教事蹟的同時,發生震央在花蓮6.1級、台北3級之地震,由於這場座談所散發出的平安與喜樂,讓與會人士保持相當程度的鎮定與從容。

做在最小的兄弟身上

主持人《光華》總編輯陳亮君指出,《光華》在1970年代就有第一篇關於天主教的報導──聖母聖心會資助快樂兒童中心的事蹟;1980年代報導了光啟社的故事;1990年代則有單國璽榮膺全球第五位華人樞機主教等事件。此外,還做過「神父的臉」特輯,編採團隊特地走訪新竹、花蓮、台東等地,記錄各地神父們的容顏,這些都在台灣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象與記憶。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鍾安住分享,這本書提到的一位包德良神父,曾在他十歲的時候,到他的故鄉雲林縣崙背鄉去傳教。60年前的台灣社會都很窮苦,鍾安住說:「他拜訪家庭時都會帶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個家庭都有很多問題與憂苦,神父仔細聆聽,解答問題,技巧性用耶穌的話來勉勵,並且送一點美援的衣服與奶粉,當他離開時,每個家庭都很高興,我想,我的聖召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我也要當神父,把喜樂、安慰、平安與希望帶給人們。」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前副總統則是分享,他在結婚前還不是天主教徒,但在醫療與公共衛生領域,與神父、修女有很多的互動,例如聖母聖心會在萬華聖若瑟醫院的葛永勉修女、趙懷仁修女。他輕聲地說:「那個時候台大是當地最好的醫院,但全台灣最多保溫箱的地方,不是在台大哦,而是在萬華。趙修女的臂膀,就像是小baby的搖籃一樣,台灣當時所有的早產兒都是她們在照顧,真的就像聖經所說,是做在最小的兄弟身上。」

還有耶穌會的谷寒松神父與耶穌孝女會的丁德貞修女,在樂生療養院照顧麻瘋病人。陳建仁娓娓道來,有人會問為什麼要照顧他們,丁德貞修女就很簡單的說:「因為天主是愛啊!」有人反問一位女病人,這位病人說:「從來沒有一個人,了解我身上的傷痕這麼仔細。她幫我擦澡的時候,完全不會碰到我的傷口。」

陳建仁提及,丁德貞修女後來有一點失智,在她過世之前,所有樂生療養院的院生去看她,她每一個人的名字都叫得出來,可見每一個人在她的心目中都是她所最鍾愛的子女。

陳建仁的分享讓在場觀眾感動於心,頻頻以掌聲回應。
 

外交部與輔仁大學共同舉辦「天使傳愛:新書座談會」活動。

外交部與輔仁大學共同舉辦「天使傳愛:新書座談會」活動。
 

聖愛在台灣

完全沒有看稿,就像如數珍寶般熟悉的陳建仁說,大家以為神父都很溫和,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哦!有一位葉由根神父發帶著殘障兒童與父母親一起到立法院抗議,台灣照顧身心殘障人士的相關法令就是這樣被催生出來的。

陳建仁又舉與他同名的劉建仁神父(Robert J. Ronald)為例,劉建仁神父從美國來到台灣,得到小兒麻痺,回國治療後,又回到台灣,卻出了車禍。劉神父說:「車禍與小兒麻痺是天主給我的禮物,因為讓我知道貧窮的人所受的苦。」台灣所有殘障人士的職業訓練制度,則是從劉神父開始推動出來的。

「看到這本書,讓我真的是感謝天主,正如德蕾莎修女所說:『我能夠照顧每一個最小的兄弟,因為對我來說,他們每一個都是受難的耶穌。』這些神父修女也是把每一個需要照顧的人,當成是受難的耶穌來看待,真的是了不起。」陳建仁說。

把愛傳出去

專研天主教歷史的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陳方中指出,如果要說一個反話,傳教士來到台灣,可以說要感謝中國共產黨,因為如果沒有他們在中國進行宗教迫害,把傳教士驅逐出境,1950年代就沒有那麼多的傳教士來到台灣。到了1980年代,全台有近500位的神父,其中包括300多位台灣本地的神父在服事。

陳方中說,鑽研天主教歷史可以發現,有位馬赫俊神父在桃園成立「愛生勞工中心」,輔導台灣第一個工運團體;耶穌會的古尚潔神父(Fr. José María Ellacuría Beascoechea S.J.)在台北的新事勞工中心,啟蒙台灣勞工意識,可以證明當時社會有部分人士將傳教士與帝國主義連結在一起,是一種錯誤的印象。

陳建仁也舉例,宜蘭聖母醫院的神父,遇到沒有錢看病的窮人,就請他們寫下借據,每隔一段時間就把借據燒掉,他們是行公義、好憐憫的榜樣。

去(2020)年創辦聖嘉民啟智中心、羅東聖母醫院安寧病房的義大利籍神父呂若瑟(Fr. Giuseppe Didone),為疫情告急的家鄉義大利募款,結果曾受到聖母醫院照顧的人太多,一下子湧入許多捐款,呂若瑟神父說錢夠了,不要再捐了(不到一週就募到1.5億元)。陳建仁另提及,劉一峰神父也是,他的二手回收站因大火毀掉,需要40萬元復原,也是很快募到善款,他也說夠了,希望將愛心捐款留給其他更需要的地方。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右5)、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右3)、輔仁大學學術副校長袁正泰(左3)及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鍾安住(左5)於座談會後合影留念。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右5)、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右3)、輔仁大學學術副校長袁正泰(左3)及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鍾安住(左5)於座談會後合影留念。
 

在地化與全球化

至於台灣與國際上神職人員的核心理念與養成教育,以及天主教學術研究上的課題,總主教鍾安住指出,全世界培養神父修女,都是根據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有關《師鐸之培養》法令、聖傳,以及歷代教宗的教導,也會依據修會的精神與神恩,做特別的培訓與教導。在台灣,對本地的神父會重視本地化,因此如輔仁大學的總修院,也會研讀儒家思想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強調中華文化,但是基本靈修學與神學都是類似的。

文學院院長陳方中則是指出,透過學術的研究,可以澄清民眾對天主教的誤解,重新回歸對真理的追尋。

輔仁大學校牧室林之鼎神父表示,輔仁大學有12個學院,各有特色,如何彼此交融,他以一進校門的十字架來做比喻,一直一橫交錯,也像衣服的經線與緯線,彼此交融,彼此支持,成為生命共同體。就像在台灣,不只承襲中華文化,也有本土文化,這個在地的本土文化也與南島文化共存,讓台灣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接點上,如果可以在台灣做得好,就可以成為世界性的典範。

與國際交流

座談會的尾聲,主持人陳亮君請與談人分享台灣天主教與國際交流的現況。

總主教鍾安住表示,天主教的英文Catholic Church就是公教會,也就是具有公共性與世界性,天主教台灣總教區與世界交流頻繁,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有所限制,但在今(2022)年六月即會參與梵蒂岡舉辦的世界家庭大會,明年也會參加在里斯本舉辦為期一週的世界青年節,等疫情過去,學術等各方面的交流都會很順暢。

陳建仁也分享擔任副總統時,三次到梵蒂岡晉見教宗的經歷,讓他感受到教宗很關心台灣。他說:「晉見教宗時,我把《光華》的封面拿給教宗看,通常教宗接見最多都是三分鐘,可是那一次聊了很久,可見教宗很關心在台灣生活的大家。」

陳建仁還送給教宗賴甘霖神父的影片,教宗一看到馬上就念出賴神父的西班牙名字;教宗曾在阿根廷指導過在金門服事的費峻德副主教,當他送給教宗已故費副主教的畫冊時,教宗回答說:「我很清楚他去台灣。」

被教宗任命為宗座科學院院士的陳建仁也強調,我國與教廷的邦誼十分穩固,現在已進入80週年,台灣與梵蒂岡共享相同的普世價值──自由民主、法治、人道與多元,對人權的保障都是一致的。

正如輔仁大學副校長袁正泰所說:「輔仁大學是一所宗座大學,過去60年一直肩負著幫助政府推動與教廷關係的使命。」而《光華》所出版的《天使傳愛》專書,則是兼有傳承與邁向未來的重要意義。

更多照片請至《讓愛傳遞下去 《光華》天使傳愛新書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