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英國外交官的台灣紀行 斯文豪的福爾摩沙大發現
2023-06-12

斯文豪駐台期間,在打狗(現今高雄)尋覓設立領事館的地點,最後由後來的官員籌建於哨船頭,高雄市政府在近年修建完成並開放參觀。

斯文豪駐台期間,在打狗(現今高雄)尋覓設立領事館的地點,最後由後來的官員籌建於哨船頭,高雄市政府在近年修建完成並開放參觀。
 

斯文豪(1836年~1877年,Robert Swinhoe,或稱郇和、史溫侯),19世紀英國派駐台灣的首任領事,除了促成台灣烏龍茶外銷美國,也是第一位將在台灣採集的動、植物標本,有系統地發表物種名錄,讓世人認識台灣生物多樣性與人文地貌的博物學家,是台灣自然史拓荒時期最重要的人物。

 

漫步台灣的山林間,常可聽見嘹亮悅耳的「啾~啾~」聲,音似鳥鳴,這極可能是被暱稱為「鳥蛙」的斯文豪氏赤蛙。

「斯文豪」之名在生物界名氣響亮,台灣許多的鳥類、知名的哺乳動物,皆由他命名,或以他的姓氏為名。細探可發現他就是19世紀自稱「郇和」的英國首位駐台外交官。

斯文豪在青少年時期就醉心觀察自然事物,尤其喜愛鳥類。他在18歲時考上外交官,之後被派往香港受訓並學習漢語,1856年首次來到台灣,在新竹香山(又有一說是在新竹湖口)採集不少動物,從此結緣台灣。

國立台灣博物館副研究員林俊聰說,1858年斯文豪與植物採集專家威爾福(Charles Wilford),搭乘英艦不屈號(Inflexible)逆向繞行台灣兩周。1860年斯文豪被任命為英國駐台副領事,是英國首位駐台外交人員,1866年接任英國駐廈門代理領事離台。斯文豪停留台灣合計僅短短四年,透過採集、僱用獵人或購買動、植物標本,記載自然景觀與風土民情,也深入原住民部落,並發表多篇台灣鳥類、哺乳類等重要文章。

林俊聰說,19世紀歐美探險家陸續來台,採集的動、植物標本均送回母國,但斯文豪除將標本送回英國,更以國際通用、由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提出的屬名加種小名組合成學名的分類法「二名法」,有系統地加以整合與發表,為台灣的生物學研究留下偉大的足跡。
 

斯文豪在台灣採集、購買許多物種,還撰文向世界介紹台灣生物的多樣性,有些更親自命名,是台灣自然史研究的先驅。

斯文豪在台灣採集、購買許多物種,還撰文向世界介紹台灣生物的多樣性,有些更親自命名,是台灣自然史研究的先驅。
 

斯文豪來台的探險之路

林俊聰整理斯文豪來台灣的探險之路;在他1858年兩周環島日誌中,記錄了訪澎湖、台南國聖港、熱蘭遮城外海、安平、打狗、枋寮、車城,繞道台灣南部北上蘇澳灣進入蘭陽平原,再抵基隆。接著從基隆、到大武崙、馬鍊到金包里(金山),日誌中還記錄:「到硫磺礦區,沿路風景很美,平地稻浪搖曳,山上草木青翠。」他折返基隆後沿滬尾(淡水)、梧棲港、安平經澎湖回到廈門。

1861年斯文豪抵台赴任,先後於台灣府(台南)、滬尾、打狗(高雄)尋找設立領事辦公的合適處所,也留意周遭的物種。1863年他在淡水河口觀察記錄了兩隻黑面琵鷺,1864年在猴山(柴山)捕獲台灣獼猴,1866年更前往雪山調查生物,採集了水鹿標本,期間陸續發表論文研究。

學術界統計,斯文豪直接,或他人研究斯文豪所採集的標本而命名的台灣物種,鳥類有227種、哺乳動物近40種、植物246種、陸生蝸牛與淡水貝類200多種、昆蟲400多種,還有兩棲爬蟲類、魚類、無脊椎動物等,他一生至少發表過52篇有關台灣的文章,讓世人知曉台灣生物的多樣性,是公認的台灣自然史研究的先驅。

自豪採集台灣鳥類的成績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棲地生態組長林瑞興說,1863年刊登於IBIS期刊的〈台灣鳥類學〉(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是斯文豪發表有關台灣鳥類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文獻,文中描述台灣的鳥種高達186種,之後還補充發表,總計以「斯文豪」直接或間接命名的鳥種就達227種,包括他交由英國學者古德(John Gould)命名、現列為保育類的藍腹鷴(學名:Lophura swinhoii)。至今,台灣記錄的鳥類總數已達686種,就有33%與斯文豪有關。

斯文豪在〈台灣鳥類學〉中寫道,鳥是他最喜愛的動物,他短暫停留台灣時,盡可能地蒐集當地鳥類標本和資料,也提出一份自覺「相當完備的鳥類名單」,並對此成績感到自豪。

「若要談台灣的鳥類研究史,必定從斯文豪開始。」林瑞興說,鳥類一直生存在這裡,但以二名法讓世人知道台灣有豐富的鳥種,斯文豪是第一人,「他在台灣鳥類研究的重要性,絕對是開創性的,為眾人所公認。」
 

斯文豪的第五代旁系子孫Christopher Swinhoe-Standen跨海來台追尋斯文豪的足跡,並於領事館園區留下多幀照片。

斯文豪的第五代旁系子孫Christopher Swinhoe-Standen跨海來台追尋斯文豪的足跡,並於領事館園區留下多幀照片。
 

外交官、博物學家、藝術家的將才

除了鳥類,斯文豪發表的〈福爾摩沙哺乳動物〉一文,是台灣最早有關哺乳動物的生物科學報告,文中提到包括台灣獼猴、台灣黑熊、梅花鹿、雲豹、麝香貓等超過20種動物,透過斯文豪的研究,正式將台灣的哺乳動物推上國際生物學的舞台。林俊聰說,大英博物館現仍完整保存斯文豪所蒐集、但在台灣已滅絕的雲豹標本。

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良恭說,當時博物學家發表物種時,就須附上物種型態,尤其是19世紀的攝影技術尚未很發達,動物標本無法呈現栩栩如生的樣子,就需手繪,斯文豪除了命名物種,還自己或請畫家手繪動物,展現其體型、毛色特徵等,他當年就彩繪一隻麝香貓,發表於《動物學雜誌》。

林良恭說,更有趣的是,斯文豪在台灣特有種老鼠——刺鼠(學名:Niviventer coninga)的命名描述,晚清時期台灣仍有人懷念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將台灣做為反清復明基地,斯文豪為此以當時漢人尊稱鄭成功的「國姓爺」(台語),來命名刺鼠的種小名。另外,斯文豪在柴山見到台灣獼猴常坐在空曠處的岩石上,因此將牠的英文俗名取為「Rock-Monkeys」。

斯文豪也發表了〈台灣爬蟲動物名錄〉,記錄15種台灣爬蟲類,包括綠蠵龜、玳瑁、食蛇龜、斯文豪氏攀蜥等。

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輔導員陳賜隆說,斯文豪氏攀蜥是台灣體型最大且最常見的蜥蜴。另外,以斯文豪為名的斯文豪氏遊蛇,主要活躍於中低海拔森林底層或邊緣的蛇類,數量不多,「見到牠需要運氣。」

值得一提的是,食蛇龜雖非台灣特有種,但「模式標本」(物種或分類群的典型特徵,用以比對未來發現的物種是否為新種)採於台灣。一般烏龜的腹甲無法閉合,但食蛇龜的腹甲有條韌帶可閉合,頭、尾和四肢可完全縮進龜甲中躲避天敵。

台灣茶葉外銷推手

「斯文豪」在博物學的採集成就廣為人知,在領事的領域則促成台茶外銷美國。林俊聰說,1860年台灣開港通商,台茶、糖、樟腦大量出口,斯文豪將台茶樣本寄給英國的茶評家以推銷台茶。

他還考察台灣產業發展,並寫成專文報告,吸引英國商人約翰‧陶德(John Dodd)來台考察,進而引進製茶設備及人力,1869年以「精選台灣烏龍茶」(Choicest Formosa Oolong Tea)之名外銷台茶至美國紐約,且大獲好評,自此讓台茶在世界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台博館現典藏一張當時銷往紐約的烏龍茶標籤紙,林俊聰說,當時外銷美國21萬斤,成績不錯,「斯文豪的產業評估報告,成為台茶外銷的推手。」
 

打狗英國領事館展示與斯文豪有關的老照片,讓人緬懷他為台灣自然史的付出與貢獻。

打狗英國領事館展示與斯文豪有關的老照片,讓人緬懷他為台灣自然史的付出與貢獻。
 

追隨斯文豪探險打狗

1864年初,斯文豪將領事辦公室從淡水南遷至府城,並將副領事館南遷至打狗,隔年他升格為領事。英籍學者、台灣女婿龔李夢哲考究打狗英國領事館建築群,發現斯文豪初遷打狗時,先是租賃港內一艘三葉號(Ternate)權充辦公室,後改租民房,而打狗英國領事館是由後來的官員,於1876年籌建於哨船頭,斯文豪並未入住。

即使如此,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仍將斯文豪在打狗的足跡與高雄的發展,串成「史溫侯探險之旅」,民眾可從海陸並進,探訪領事館,搭遊艇,追隨斯文豪探險港都。

打狗英國領事館位於打狗港入口西北方、現今中山大學入口處左方,領事官邸建於山丘上,居高臨下;辦公處位於山下,面對港口,方便往來的領事業務與商業貿易,二者之間開闢一條小徑上下連結,2013年高市府完成建築群修復作業,整合為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並對外開放,完整呈現英國領事館官邸、古道、辦公室等重要古蹟群。

我們拜訪這座以紅磚砌成的領事官邸,維多利亞時代新文藝復興風格,迴廊的圓拱顯得古意盎然,所在位置可右看西子灣夕照、左眺高雄港全景,港都的迷人風采一覽無遺。山下的領事辦公室有英國領事吉必勳與清官曾憲德交涉的蠟像,呈現晚清西風東漸的文明碰撞。

連接辦公室與官邸的小徑「唐納森步道」,總長約200公尺,以花崗石、咾咕石、紅磚等鋪設,相當古樸。高市府在步道旁設立斯文豪蠟像;他右手托著一隻斯文豪氏攀蜥,岩石上擺設他在柴山發現並命名的台灣獼猴,讓行經的遊客也能認識這位對台灣自然史貢獻卓著的外交官。

「不論過去或現在,沒有任何外國人,能像斯文豪一樣,將他的名字如此緊密地與福爾摩沙連結在一起。」已故的美國外交官達飛聲(James Davidson)如此評論斯文豪與台灣的關係。

「史溫侯探險之旅」航程,從新濱碼頭出發,駛經香蕉碼頭、三葉號可能的停泊處、旗後燈塔、雄鎮北門等,最後返抵園區。這趟撫今追昔之旅,不僅見證打狗的古韻交融,也讓人緬懷斯文豪讓福爾摩沙的自然史公諸於世的貢獻,令人感動斯文豪為他鄉自然史付出的心力。

更多照片請至《英國外交官的台灣紀行 斯文豪的福爾摩沙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