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遇見南島 在這裡,台灣與世界交會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遇見南島 在這裡,台灣與世界交會 圖片

遇見南島 在這裡,台灣與世界交會

台灣,在不同時期以各異的姿態被世界看見。
近年來,晶片是台灣的關鍵字。上個世紀中,MIT的產品幾乎席捲全球;學術界研究南島族群往太平洋群島擴張的路徑,推測台灣可能是南島族群可追溯最早的原鄉;在沒有文字的史前時期,台灣玉是東南亞地區交易熱絡的產品。
佇立在東台灣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就說著台灣與世界一起脈動的故事。

台南酒吧夜未央 兩分魔幻,三分日常,五分微醺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南酒吧夜未央 兩分魔幻,三分日常,五分微醺 圖片

台南酒吧夜未央 兩分魔幻,三分日常,五分微醺

「台南」,是調酒領域近年崛起的一個重要關鍵字。突然崛起的百來家酒吧,除了歷年均有入圍「亞洲 50 大酒吧」;任職於其中的調酒師,也常在大小賽事摘獎;就連位於紐約,入圍「世界50大酒吧」的「Double Chicken Please」,其創辦人、調酒師詹家恩(Gn Chen),也是台南囝仔。
台南是小吃的城市,是廟宇的城市,是古蹟的城市,也有人說,台南是咖啡的城市,是「含糖量最高」的城市,台南又是如何成為酒吧的城市?

從地瓜簽到台灣「藷」光 跨世代的甘藷傳奇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從地瓜簽到台灣「藷」光 跨世代的甘藷傳奇 圖片

從地瓜簽到台灣「藷」光 跨世代的甘藷傳奇

甘藷的外形像台灣,又有堅韌的生命力,被用以象徵台灣精神。它在16世紀是貴族的食品,但在早期的台灣,是許多窮困人家維生的食物。近年甘藷被發現含有許多營養素,躍為「超級食物」,有業者用創意開發商品,扭轉其過往的廉價形象。
原是飄洋來的「舶來品」甘藷,落地生根台灣400年,期間歷經多次品種改良,在台灣寫下跨世紀與跨世代的甘藷傳奇。

創新米食傳統滋味 鬆糕、狀元糕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創新米食傳統滋味 鬆糕、狀元糕 圖片

創新米食傳統滋味 鬆糕、狀元糕

飄散著蒸氣的小攤位,為空氣染上一絲米香,賣得是一個個身著樸素外衣的純白米糕,在這片小小舞台上,展現出米食的美麗與珍貴,還有稻米經歷時光打磨後,所展現的無限可能。

油然而生的美味 台灣苦茶油的華麗轉身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油然而生的美味 台灣苦茶油的華麗轉身 圖片

油然而生的美味 台灣苦茶油的華麗轉身

「我們希望苦茶油有一天能夠成為台灣的國油。每當有外國朋友來,就送他們這瓶油作為到訪台灣的禮物;台灣油茶籽,成為代表台灣的農產品。」台灣籽苦茶油小島大果創辦人之一陳生慶如此說。

甜蜜的回甘 古早味飲料──冬瓜茶、菊花茶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甜蜜的回甘 古早味飲料──冬瓜茶、菊花茶 圖片

甜蜜的回甘 古早味飲料──冬瓜茶、菊花茶

台灣的手搖飲揚名國際,珍珠奶茶更是來台必嚐,然而飲料不只解渴,更能補身、滋養,撫慰心靈。台灣人對飲料的依賴,早在手搖飲風靡前就已存在,古早味的飲料,如冬瓜茶、菊花茶等,至今仍深受喜愛,甚至成了手搖飲店的熱銷產品。
一同來探究台灣的飲料文化,以及守護傳統飲料的職人精神。

森林島嶼的療癒魔法 阿里山的檜意森活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森林島嶼的療癒魔法 阿里山的檜意森活 圖片

森林島嶼的療癒魔法 阿里山的檜意森活

台灣是座森林島嶼,逾六成國土面積為森林所覆蓋,3.6萬平方公里有268座逾3千公尺高山,密度之高世界少有。
高山與森林裡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尤其是阿里山,擁有全球珍稀的紅檜巨木森林,這次不走馬看花,而是跟著森林引導員、森林療癒師,以沉浸式體驗山林,讓這片大自然療癒你的身心靈。

你家潤餅包什麼? 花生糖、皇帝豆、豆菜麵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你家潤餅包什麼? 花生糖、皇帝豆、豆菜麵 圖片

你家潤餅包什麼? 花生糖、皇帝豆、豆菜麵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唐‧杜甫,〈立春〉)
「一捲潤餅就像沒有文字的族譜,記錄了你身世的密碼,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不用問算命仙,咬一口潤餅就知道了。」
台菜作家陳靜宜在《喔!臺味原是如此》一書中如此說道。

台菲「原」聲對話 走向世界的夥伴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菲「原」聲對話 走向世界的夥伴 圖片

台菲「原」聲對話 走向世界的夥伴

台灣與菲律賓之間,「菲」比尋常的緣分,還可遠溯至南島語族遷徙的時期。過往的考古證據,提出台灣是南島語族發源地的論點,學者研究其遷徙路徑是從台灣出走,先遷往菲律賓群島,再往南到婆羅州一帶,隨後一分為二,分別往東邊的太平洋和西邊的印度洋。

獨立書店的文化風景 郭怡美書店、底加書店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獨立書店的文化風景 郭怡美書店、底加書店 圖片

獨立書店的文化風景 郭怡美書店、底加書店

不約而同在2022年書店掀起歇業潮時開店的郭怡美書店、底加書店,創辦人皆是出版人,也都懷抱著「閱讀就是力量」的信仰,並透過開書店實踐夢想。
郭怡美書店認為書店是為了閱讀與社區而存在;底加書店認為書店是一種社會學的實踐。兩家獨立書店逆勢的存在,描繪了台灣迷人的閱讀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