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蝶蝶不休的奧秘 台灣蝴蝶的多元性與保育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蝶蝶不休的奧秘 台灣蝴蝶的多元性與保育 圖片

蝶蝶不休的奧秘 台灣蝴蝶的多元性與保育

高山群立的台灣,擁有多樣生態系,是蝴蝶棲息的好地方。台灣共有400多種蝴蝶,特有種就佔了八分之一。1960年代開始,台灣大量出口蝴蝶,作為工藝用品,成為國際知名的「蝴蝶王國」。
不過,隨著蝴蝶產業轉移至南美洲國家,台灣的蝴蝶加工重鎮也跟著沒落,保育的觀念則逐年興起。學界與民間保育機構合作,調查台灣各地的蝴蝶蹤跡,不僅為了守護物種,也從中觀察環境的變化。因為,蝴蝶不只是美麗的生物,也是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

寶島無盡藏 公民總動員,為「生物多樣性」發聲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寶島無盡藏 公民總動員,為「生物多樣性」發聲 圖片

寶島無盡藏 公民總動員,為「生物多樣性」發聲

都會區中再狹仄的巷弄,路旁、露台仍堅持種上幾盆花花草草。雖然難免麻煩,人們對於飼養寵物卻樂此不疲,甚至視之為家人,在寵物生病時,還願意花上大筆錢治病。每到週末假期,野外就充滿了健行、登山、賞鳥、垂釣、浮潛的人。即使在Covid-19疫情嚴峻期間,無法輕易外出,人們總期盼室內能有一點生氣,反倒引起了另一波花藝、觀賞植物的風潮……

來自大地的訊息 世界土壤的博物館—台灣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來自大地的訊息 世界土壤的博物館—台灣 圖片

來自大地的訊息 世界土壤的博物館—台灣

常聽到形容人「窮到吃土」,在英文裡也有「dirt poor」的說法;但土壤可一點都不「窮」,抓一把土,裡面的微生物數量高達百億種;而且你可知,台灣的土壤種類多元,依據美國的土壤分類系統共有12個土綱,在狹長不超過400公里,東西寬不過100公里的台灣島上,包羅了有機質土、淋澱土、灰燼土、氧化物土、膨轉土、旱境土、黑沃土、極育土、淋溶土、弱育土、新成土等11類。這多元的土壤,訴說著什麼訊息呢?

向海學習永續 守護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向海學習永續 守護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 圖片

向海學習永續 守護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

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從船上望見台灣,高喊著:「福爾摩沙!」近百年以前,連橫在《台灣通史序》寫下「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海天一色共存的美麗島嶼,不分時代與族群,是我們對台灣的第一印象。雖然受限於科技,過去的人類並不曉得,除了地上走獸、空中飛禽,台灣的海底世界又是何其珍貴的美麗。

愛的語言學 台灣推東南亞七國 母語教材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愛的語言學 台灣推東南亞七國 母語教材 圖片

愛的語言學 台灣推東南亞七國 母語教材

台灣孩子語言學習資源豐富,不只小學引入東南亞語言選修課程,教育部更費時五年研編三大套共30本的「新住民家庭母語教材」,為新住民孩子的母語基礎扎根,在愛與接納中學習。

竹藝新生 竹的多元可能與想像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竹藝新生 竹的多元可能與想像 圖片

竹藝新生 竹的多元可能與想像

全世界竹林的面積約85%分布在亞洲,台灣竹林就佔森林面積的6%,竹林資源豐富,先民取材於自然,製成生活器具,不管是小時候的童玩竹蜻蜓、竹水槍,或是過年時常聽的俗諺「炮竹一聲除舊歲」;夏天躺著沁涼透心的孟宗竹蓆;或是家裡已經坐了30年,雖然已發出伊伊歪歪聲響,還不壞的竹椅凳;或是廟會南管的洞簫;相聲表演中,打節奏的快板;更或在武俠世界裡頭,黃蓉的打狗棒碧玉棍,這些都是竹製品。

友善動物之循環經濟 永續動物飼料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友善動物之循環經濟 永續動物飼料 圖片

友善動物之循環經濟 永續動物飼料

戰爭、疫情、氣候變遷等因素,讓俗稱「黃小玉」的黃豆、小麥、玉米供應青黃不接,造成全球蛋白質缺乏的危機。台灣廠商運用生物科技,將原本是廢棄物的蠶蛹、綠豆殼作成機能性的動物飼料,循環經濟發功,不僅有助生態永續,更為提供動物性蛋白提出解方。

味蕾與口感的分派 肉圓裡的小鎮故事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味蕾與口感的分派 肉圓裡的小鎮故事 圖片

味蕾與口感的分派 肉圓裡的小鎮故事

「你喜歡吃炸的肉圓,還是清蒸的肉圓?搭配濃郁的醬料或是清爽的醬汁?」從肉圓的口味偏好,可以看出一個台灣人來自島內哪個區域。吃完肉圓後,再將四神湯或大骨湯倒入碗內,感受醬料與湯頭融合的清甜,這是老饕才懂的內行吃法。

蹦跳國際的街頭美味 台灣小吃——刈包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蹦跳國際的街頭美味 台灣小吃——刈包 圖片

蹦跳國際的街頭美味 台灣小吃——刈包

近十多年來,台灣揚名國際的食物,不僅只有珍珠奶茶和鼎泰豐18摺的小籠包,刈包gua bao也竄出成為新寵;以麵皮包覆的肉餡美味,半開放的形式又能融入各式的創意,這個以台語發音的台灣小吃gua bao,您認識了沒?

流傳百年米食滋味 市井小吃──蘿蔔糕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流傳百年米食滋味 市井小吃──蘿蔔糕 圖片

流傳百年米食滋味 市井小吃──蘿蔔糕

象徵好彩頭的菜頭粿(台語:蘿蔔糕),是年節桌上的經典菜餚,蒸炊糕粿也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然而少有人知的是,這一方雪白、味道質樸的台灣小吃,竟是因為追思明鄭時期的末代王爺,而得以流傳。
時至今日,台灣各地仍有許多職人,守著傳統蘿蔔糕的製粿手藝,堅持磨米漿、刨蘿蔔絲……每個步驟都絲毫不馬虎。因為有他們守在爐火前,才讓蘿蔔糕裡蘿蔔的鮮甜、米食的芬芳滋味得以持續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