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延伸閱讀
回家的路上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回家的路上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 圖片

回家的路上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

19歲離家後,阮義忠的足跡踏遍台灣各地,也觸及世界各偏遠角落,但他鮮少回家。卻在2017年宜蘭美術館「回.家──阮義忠影像回顧展」的機緣,促成了他回家的路。2018年元旦,「阮義忠台灣故事館」開幕,遊子在外地多年的漂泊,最終落腳在家鄉,用這方空間繼續訴說台灣的故事。

英姿煥發‧裙襬搖搖 LPGA台灣高爾夫球錦標賽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英姿煥發‧裙襬搖搖 LPGA台灣高爾夫球錦標賽 圖片

英姿煥發‧裙襬搖搖 LPGA台灣高爾夫球錦標賽

美國籍的高爾夫好手奈莉.科達(Nelly Korda)2015年參加由裙襬搖搖高爾夫基金會贊助、美國青少年高球協會舉辦的「曾雅妮邀請賽」,贏得她生涯首座青少年冠軍。3年後,20歲的她又在裙襬搖搖主辦的2018年LPGA台灣錦標賽,拿到個人LPGA生涯的首座金盃,她說:「我生涯2次的冠軍都與裙襬搖搖基金會有關,我也會永遠記住台灣這美好的地方。」

劃時代之研 中研院90年,迎向大眾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劃時代之研 中研院90年,迎向大眾 圖片

劃時代之研 中研院90年,迎向大眾

美國的長紅電視劇《宅男行不行》,以一群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作為主角,描述智商高人一等的天才與一般人大相逕庭的日常,並且成功吸引全球觀眾爭相觀賞。而在台灣,也有這樣一個天才濟濟的地方,超乎想像的奇人軼事不勝枚舉,就是台灣最高學術研究殿堂──中央研究院。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圖片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外型像是來自外星球的太空船,但設計概念卻是從高雄當地根鬚盤錯的老榕樹群得到靈感,「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不僅外觀很前衛,營運團隊要做的事情也很搖滾,要在素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南台灣種出表演藝術的花朵,要站在台灣的南端向國際發聲。

鶯料理 跨文化飲食建築更生記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鶯料理 跨文化飲食建築更生記 圖片

鶯料理 跨文化飲食建築更生記

「華燈初上,門前川流不息的人力車載來衣著光鮮的達官顯要,及自新町轉介而來的藝妓。『鶯料理』雖是料亭酒家,實則扮演著昭和年間台南地區地下決策中心的重要角色,與府城近代的歷史發展息息相關。」(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世紀之音.永續發聲 央廣九十年,歷久彌新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世紀之音.永續發聲 央廣九十年,歷久彌新 圖片

世紀之音.永續發聲 央廣九十年,歷久彌新

一棵小苗,十年長青,九十春秋,高聳入雲。做為國家電台,也是台灣唯一的國際電台,中央廣播電台(以下簡稱:「央廣」)歷經滄桑,伴隨著國家歷史,寫下輝煌足跡。
廣播的力量,無遠弗屆,是穩定人心的燈塔,是鼓舞起航的風笛。「央廣」以14種語言,乘著聲浪,飛越萬里。90年來,未曾中輟,隨著時代脈動,脫胎換骨。邁入世紀之年,「央廣」與時俱進,用數位影音長駐人心,誓言要為環保議題永續發聲,讓「央廣」傳奇,永不止息。

台三線「樟之細路」 浪漫與慢行的大道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三線「樟之細路」 浪漫與慢行的大道 圖片

台三線「樟之細路」 浪漫與慢行的大道

2018年,全長四百多公里的國家級長程步道「樟之細路」正式被命名,這條之前不曾出現在地圖上的路徑,主要沿著以客家聚落為主的台三線,縱向串聯舊有的古道、農路、郊山步道而成。此地域昔日是大片的天然樟樹林,先民入山伐採煉腦,成就台灣樟腦王國的名號,也是帶領台灣通往十九世紀大航海時代與世界連結的路徑。

南迴地景再想像 南方以南藝術計畫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南迴地景再想像 南方以南藝術計畫 圖片

南迴地景再想像 南方以南藝術計畫

傳聞有9個太陽的南迴,陽光終年熱辣。今(2018)年5月,由台東縣政府啟動的「南方以南——南迴藝術計畫」, 邀請到20位藝術家走進太麻里、金鋒、達仁、大武,藉饒富文化對話的藝術創作行動,標誌出南迴地景的座標,吸引人前往這片陌生的土地,探索島嶼之南,猶存在的另一南方。

茹苦含辛廿年 山苦瓜的蛻變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茹苦含辛廿年 山苦瓜的蛻變 圖片

茹苦含辛廿年 山苦瓜的蛻變

明代《本草綱目》記載:「苦瓜,苦、寒、無毒,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花蓮農改場歷經20年辛苦的田間試驗,育出「花蓮1至7號」品種,讓山苦瓜不只是餐桌上的一道配菜,在現代科技萃取、純化技術的助力下,由生技公司與有機農場開發出多樣機能性的保健食品,讓山苦瓜不只苦,而且補。

歷史洪流下的公民 客家運動30年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歷史洪流下的公民 客家運動30年 圖片

歷史洪流下的公民 客家運動30年

1988年12月28日「還我母語運動」大遊行,訴求推動客語教育、開放客語廣播電視、修改廣電法對方言的限制,為客家運動開啟先聲。
卅年來,許多現代的「客家義民」戮力奮鬥,實現了當時客家運動的三大訴求,客語法定為國家語言,政府出資經營客家電視與廣播電台,客家意象深入台灣的風土人情,呈現台灣的民主與族群文化的多元與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