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小徑上的移動風景 溫暖人心的行動服務
2023-08-03

孩子們戴上3D眼鏡,台灣的美景彷彿觸手可及,他們開懷的笑容,就是美力台灣團隊持續巡演的動力。

孩子們戴上3D眼鏡,台灣的美景彷彿觸手可及,他們開懷的笑容,就是美力台灣團隊持續巡演的動力。
 

「修理紗窗、紗門、換玻璃」、「磨菜刀、磨剪刀、換刀把」、「肉粽,燒肉粽……」,職人們開著車在街巷穿梭,放送熟悉的叫賣聲。因著時代變遷,行動服務也發展出新樣貌,許多人看見地方的需要,融入創意與服務精神,延伸出電影車、書車、到宅沐浴車等,上山下海,成為路上最暖心的風景。

 

「哇啊!」戴著3D眼鏡的孩子們,盯著電影車放送的畫面,不時地發出驚呼。美麗的楓紅、悠游的魚群、漫天飛舞的紫斑蝶,全都彷彿近在眼前,天真爛漫的小朋友伸手向前抓,模樣十分可愛。這裡是「美力台灣」電影車在桃園大溪南興國小的放映現場,像這樣開著電影車,放映精彩3D影像的計畫,開跑至今十多年,全台巡演超過3,100場,跑了逾27萬公里,所引發的感動無法計量。
 

小朋友見到宛如變形金剛的行動書車,興奮地上前尋寶。

小朋友見到宛如變形金剛的行動書車,興奮地上前尋寶。
 

用影像捕捉俯拾即是的感動

發起美力台灣計畫的導演曲全立,是位資深影像工作者,操刀過許多知名歌手的MV,像是梅艷芳、周華健等。然而,就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35歲的曲全立被診斷出腦中長了顆拳頭大的腫瘤,還包住六條神經,情況十分危急。

雖然在歷經漫長手術後,曲全立從鬼門關走了回來,但也留下後遺症,他喪失了左邊的聽覺與左眼的正常視力,以及半邊顏面失調,成了別人口中半聾半盲的傻瓜導演。

重生後的曲全立,對影像工作的熱情依舊,但不再瘋狂接案,只想留下更具意義的作品。當3D拍攝還是冷門艱澀技術時,曲全立傾家蕩產自學,從器材、技巧通通自己摸索。曲全立在自傳書中《這世界需要傻瓜》提到,過去的自己總往遠處看,想找台灣看不見的風景,病後重新省視人生,才發現最珍貴的風景就在腳下。台灣有媲美大堡礁的珊瑚礁,還有能短時間從平原到高山的多變海拔,孕育出各樣特有物種,更有許多一輩子全心傳承傳統技藝的百工百業。不計收穫,曲全立一股傻勁地以3D影像記錄台灣的自然、人文風景,拍出令國際評審驚艷的《3D台灣》,獲得世界3D大獎的肯定。

曲全立許下要讓偏鄉孩子也能看到3D電影的心願,他賣掉工作室打造行動電影車。天馬行空的夢想無前例可循,不停地被拒,才終於找到車廠願意改裝,3.5噸的貨車有著高解析度的螢幕、環繞音響、良好的遮光效果,甚至嘗試裝冷氣,曲全立堅持每個細節,只為給孩子一個深刻的觀影體驗。

上山下海,連離島也想辦法把電影車弄上船。廟埕、操場、大樹下都成了行動電影院,不只自然美景,藝陣、製香、爆米香等台灣傳統技藝也映入孩子眼簾。曲全立所到之處,像個小小簽名會,孩子總愛圍著他要簽名,曲全立則寫上好好長大、勇敢面對等,來勉勵孩子。

這幾年,曲全立在放映影片加入台灣超人的故事,這些超越自我的身心障礙者,他們永不放棄的身影,每每都帶給觀眾許多鼓舞。席間一位孩子分享了想對影片主角說的話,「你即使少了一隻手,你也很美麗。」小朋友發自內心的由衷讚美,連現場的大人也備受鼓舞。而這些正能量的種籽,隨著電影車的巡演種進更多人心裡。

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同樣深入校園服務的,還有行動書車。根據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統計,2022年全台公立公共圖書館的圖書巡迴車共60台,幾乎每個縣市都有書車的蹤影。如今看來普及的行動閱讀服務,最早可溯及日治時期,台灣第一所公立圖書館「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成立,當時就設有巡迴書庫的服務,會將圖書送到偏遠地區,讓不便至圖書館的民眾也有機會接觸藏書,藉此推廣閱讀風氣。

我們跟著桃園市立圖書館(簡稱桃市圖)的行動書車,來到中壢龍岡國小。書車停妥後,館員會展開兩側的鷗翼,俐落地在川堂擺上桌椅充當櫃台,還準備了好多張小椅凳,方便孩子坐在一旁閱讀。不一會工夫,原本看起來普通的小貨車,就像變形金剛般,化身書香使者,準備迎接小朋友上門。

孩子看到書車,立刻蜂擁上前,「哇!有佐羅利耶!」、「我想看這本」、「可以借書耶!」,孩子興奮地圍著書車尋寶,挑選自己想看的書,輕鬆地坐在小椅凳上就翻了起來。有三年級的孩子借了杯子蛋糕食譜書,說自己生日快到了,想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手作;也有小朋友每次都來借三國演義,想把系列套書都看過。

除了校園,行動書車也會開到偏遠社區、養老院、獄政單位等,還會搭配其他活動,像是在榮民之家邀請住民說故事的活動,或是小型的戲劇、魔術表演等,吸引民眾靠近,才有機會把書送到人們手上。

想方設法把書中的浩瀚世界送到各個角落,行動書車在駐點時也會主動挖掘合適的據點,桃市圖從去(2022)年開始合作的敦品中學即是一例。

隸屬法務部矯正署的敦品中學,是間專門收置誤入歧途青少年的矯正學校。敦品的學生或許都曾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中受挫,校長郭宗裕總是期許孩子,「給自己再一次從學校開始的機會。」閱讀就是他認為很關鍵的一環,十分樂見行動書車開進敦品。

閱讀能讓孩子探索有興趣的事物、打開視野,敦品中學老師鍾廷葳分享,有孩子會看著食譜書說想要做給家人吃、描繪將來開店的夢想。而校方舉辦閱讀BOOK思「義」的心得徵稿活動,鼓勵學生分享在行動書車的閱讀收穫,孩子用掃地機器人來形容作家一層層探索底層勞動者的辛苦,也有孩子讀了心理學書籍後,期許自己能「信任自我、欣賞自我」。正如郭宗裕勉勵孩子的:「閱讀的收穫是在腦子裡,誰也拿不走的。」
 

學生從書車挑本書,坐在椅凳就翻了起來,閱讀在無形中化為日常。

學生從書車挑本書,坐在椅凳就翻了起來,閱讀在無形中化為日常。
 

生活服務串起台東人情

韓劇《我的藍調時光》中,李秉憲飾演的東昔開著雜貨車在鄉間穿梭兜售,如此場景在台灣也不陌生。在人口密度不高的鄉間,經常有人開著發財車,賣起菜、肉、五金雜貨,而軍營、工地附近的「小蜜蜂」,則販賣飲料、零食、便當等。這幾年台灣許多超市、超商品牌都接連推出行動服務車,致力提供質感生活的品牌無印良品,也在去(2022)年夏天打造一台文青感的移動服務車,在台東的各鄉鎮間駐點。

雖然日本的無印良品早在三、四年前就已有移動服務車,因受限於疫情,台灣的無印良品移動服務車則全由台灣規劃、設計,逐步摸索。剛上路的第一個月跑六個鄉鎮,到現在每月穿梭在台東16個鄉鎮,有時一天還跑五個點,希望能服務到更多居民。

移動服務車的「擔當」黃稚泓,經常是一個人開著服務車上山下海,上架、補貨、諮詢、收銀通通一手包辦。移動服務車的停留據點蠻多是社區文健站,父母外出工作,祖父母就把孫子帶在身邊,黃稚泓看到小孩閒晃,還貼心準備繪本,化身故事哥哥,讓阿公阿嬤能安心採買。

黃稚泓長時間在各地蹲點,居民對無印良品的移動服務車也逐漸從陌生到熟悉,會分享適合駐點的時段,也會邀請移動服務車在社區活動中現身。像是池上國中的畢業典禮、台東熱氣球嘉年華、關山小鎮市集、金峰鄉紅藜季等,參與地方的節慶與盛事。

移動服務車在台東服務一年多,黃稚泓收錄了點點滴滴的感動。天氣炎熱,民眾會送來飲料關心他會不會中暑;農忙的先生,還來不及洗去手上的泥土,就趕緊跑來為妻小採購;不擅言詞的父親,悉心挑選衣服送給孩子當畢業禮物。去年918花東大地震時,更是讓黃稚泓印象深刻,有位住在台北的大姊,特地返鄉善後,看到自己的家受損嚴重,正憂心不已時,看到無印服務車的出現,直說讓她轉換了心情。對無印良品來說,縱使移動服務車的損益不見得能平衡,但能為地方提供生活服務,解決生活的需求,才讓移動服務更有意義。

咱來唱恁的歌

生在珍視自由、平等的台灣,每個大眾沒留意到的群體,總一定會有人挺身關注。曾多次獲得金曲獎的音樂製作人謝銘祐,就將焦點放在65歲以上的長者,他稱他們是「沒有自己的人」,那一代的人環境困苦,犧牲學業、興趣,一輩子為了父母、小孩打拼,貢獻台灣的經濟奇蹟,得到的回饋卻很少。「我就立志要組一個團,去唱歌給他們聽。」

於是謝銘祐組了麵包車樂團,一行人開貨車、載著樂器,到各地的醫療院所、安養機構巡演,唱歌給長輩聽。因為是無償演出,謝銘祐笑說,加入麵包車的先決條件,是有工作、生活無虞,才能無後顧之憂地為長者服務。只要長照機構邀請,麵包車樂團就會排入行程,每個月至少10場表演,一年一百多場,謝銘祐這一唱,就從35歲唱到現在50多歲。

〈雨夜花〉、〈舊情綿綿〉、〈黃昏的故鄉〉……,麵包車樂團不唱自己的歌,唱的都是長輩們年輕時候的歌,台下的聽眾有的拍手、有人跟著唱,沉浸在屬於他們的年代。為讓偏鄉長輩也能享有演唱會級的聲光效果,謝銘祐帶著麵包車樂團與透南風工作室合作,整合公私部門的資源,自2018年開始在老年人口多的偏鄉舉辦演場會,一樣專唱長輩們的歌曲,取名為「恁的演唱會」。

對謝銘祐與麵包車樂團而言,唱歌給長者聽,是搶著跟時間賽跑,「常常是唱了這一場,下一場就某個老人過世了。」謝銘祐遺憾地說。有時,台下的觀眾病情嚴重,是躺在病床上,全身插管,由醫護人員推來聽表演。當樂團的歌聲響起,病床上的他們聽到流淚,「無聲的掌聲卻是如此響亮。」謝銘祐說,這是任何表演都沒有的回饋,「我常說,我們不是在做公益,是這一群人給我們一個舞台,告訴我們音樂是可以有力量的。」
 

敦品中學舉辦閱讀BOOK思「義」心得徵稿活動,製造孩子被鼓勵的機會。

敦品中學舉辦閱讀BOOK思「義」心得徵稿活動,製造孩子被鼓勵的機會。
 

為失能者實現洗澡的微小心願

對多數人而言,洗澡是件稀鬆平常的事,但對長期臥床的失能者及家屬來說,連移動到浴室都難如登天,只能透過擦澡,勉強維持清潔。然而長久下來,不僅會產生異味,也增加褥瘡、感染風險,還會帶來心理負擔與無力感。好好洗澡成了失能者難以達成的奢望。

直到2008年,台灣有了第一輛到宅沐浴車,載著專為失能者設計的擔架與組合式浴缸,並有專業的護理師及照服員組成服務團隊,長期臥床的人終於有機會能洗一個有尊嚴的澡。

一手催生台灣到宅沐浴的,是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他在因緣際會下認識日本的到宅沐浴,便親赴日本學習。回台後,持續克服車輛改裝、設備等硬體問題,也著手服務人員的訓練。黎世宏表示,到宅沐浴最注重的是安全,以及被洗者的感受,「在長輩人生的尾聲,能持續接受這樣洗澡的次數,是用手指頭算的出來,洗一次就少了一次的。」

考量偏遠地區的用水、熱水器並不那麼方便,所以沐浴車上配有冷、熱水設備,以管線輸送至個案家中。為避免個案著涼,浴缸裡會有流動且恆溫的乾淨清水。黎世宏分享一個案例,有一對姊弟長期照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母親,第一次接受到宅沐浴時,起先媽媽很緊張,在服務團隊悉心的引導下,泡到水裡後,媽媽鬆開緊握的雙手,臉部表情也和緩了下來。媽媽感動到流下淚的同時,姊弟倆早已跑到客廳抱著彼此痛哭,直說很感謝有到宅沐浴,讓她們終於盡了孝,實現媽媽的心願。

是這些點滴的感動,鼓舞了黎世宏持續推廣,在大眾仍對到宅沐浴陌生時,他帶著團隊全台灣巡迴,40天洗了100多位個案。他也成立台灣沐浴福祉專業照護協會,進行人員培訓,製作沐浴服務的技術指引,細分成529個步驟,連摺毛巾都是專業,將毛巾摺出好多個角,避免重複擦拭造成感染。如今,在協會的倡議下,政府將到宅沐浴納入長照給付項目,減輕民眾的負擔,全台許多縣市也都響應了到宅沐浴的服務,還有新加坡的團體特地來台學習。

不論是放電影、推廣閱讀、生活服務、音樂演出、到宅沐浴等各式的行動服務,都不僅是提供服務、滿足需要,而是在服務的過程中,彼此相伴。這股擦出火花的力量,成為台灣一抹美麗的人文景致。

更多照片請至《小徑上的移動風景 溫暖人心的行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