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專題報導
帶著耳朵慢遊台南 乘載文化的府城聲景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帶著耳朵慢遊台南 乘載文化的府城聲景 圖片

帶著耳朵慢遊台南 乘載文化的府城聲景

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台南歷經荷蘭、明鄭、清朝等時期的治理,留下許多深具歷史的建築,造就了台南豐厚的文化底蘊。而那些飄香百年的台南小吃,不僅滿足了旅人的味蕾,更吸引遊客一再前來。
然而,台南的魅力,除了好吃、好看,還很好聽!自2015年開始蒐集台南聲景的目目文創,便致力發掘府城的特色聲響,透過聽覺探索文化歷史,讓旅行有了新的層次。

台灣,準備好了! 用觀光和穆斯林交朋友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灣,準備好了! 用觀光和穆斯林交朋友 圖片

台灣,準備好了! 用觀光和穆斯林交朋友

百年一遇的世紀大疫讓國際旅行變得困難,但好客的台灣人,竭誠款待的熱忱沒有因此暫歇。萬事達卡與新月評等發表的2021年「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GMTI),台灣再次刷新名次,與英國並列「非伊斯蘭合作組織旅遊目的地」(non-OIC)的第二名,僅次於新加坡,意味著一旦國門打開,歡迎有朋自遠方而來。

邁向綠色經濟的台灣研發 AI智慧倉儲與微生物染料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邁向綠色經濟的台灣研發 AI智慧倉儲與微生物染料 圖片

邁向綠色經濟的台灣研發 AI智慧倉儲與微生物染料

台灣工研院2021年獲得愛迪生獎金獎與銀獎的兩項技術──AI智慧倉儲與微生物染料,分別提升了倉儲業的效率,降低紡織業的環境汙染,是綠色經濟裡不可忽視的突破。尤其近年ESG(Environment 環境保護、Social 社會責任、Governance 公司治理)觀念興起,成為企業績效、市場投資的參考指標,這兩項技術未來將吸引更多企業使用,引領產業轉型。

患難見真情 台灣與立陶宛的友誼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患難見真情 台灣與立陶宛的友誼 圖片

患難見真情 台灣與立陶宛的友誼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破壞、人類生命的傷害,帶來國境封鎖、確診隔離等前所未有的衝擊。但人性良善的力量能在黑暗中發出光亮,台灣與立陶宛急速升溫的友誼,便是一例。

翻譯台灣圖書創作 為原創IP另闢國際之路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翻譯台灣圖書創作 為原創IP另闢國際之路 圖片

翻譯台灣圖書創作 為原創IP另闢國際之路

文化娛樂原創IP(intellectual property)近年來在台灣大放異彩,除了漫畫角色,戲劇、電影等跨界合作或海外授權較為人熟知,文學作品跨界漫畫與戲劇,也有越來越夯的前景。台灣圖書IP不僅在國內逐漸加溫,在海外,也結出豐盛的果實。
引薦文學作品至國外出版,向來是政府輔導IP產業的重點,文建會(文化部前身)於1990年啟動「中書外譯出版計畫」,為國際文學交流開啟了第一扇窗,之後交棒給臺灣文學館,改為「臺灣文學翻譯出版補助計畫」,重點放在純文學的推廣。爾後文化部成立人文及出版司(簡稱人文司),以輔導出版產業為目標,將翻譯出版補助計畫拓展至純文學以外範疇,讓國際讀者認識台灣精彩豐富的圖書創作。

種樹,為地球降溫 公私協力播下永續種子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種樹,為地球降溫 公私協力播下永續種子 圖片

種樹,為地球降溫 公私協力播下永續種子

輕輕地把樹苗放入挖好的小坑裡,再拿土覆上樹苗根部壓實,取水來讓樹苗喝足,植樹的動作很簡單,在當今的世界卻很迫切。因應溫室效應、極端氣候帶給全球的衝擊,種樹是最土法煉鋼,又最有效、低成本的解法。
在全球種樹的行列中,台灣不落人後。全台的森林覆蓋面積達65%,我們更努力找出能種樹的地方,就如「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慈心)在條件嚴峻的海邊,種起保衛海岸線的保安林;「台灣好植地專案」在都會裡找地種樹,為灰色叢林添綠意。

為真食物代言 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為真食物代言 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 圖片

為真食物代言 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

Green & Safe創辦人、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用「為了喝牛奶,不如直接養一頭牛」形容她,再也不為過。所謂富過三代,才懂吃穿,出身永豐餘集團第三代,何奕佳對吃也有一套講究,但她追求的不僅是美味、品味,還有真滋味。

金控投資長領航氣候行動 程淑芬的永續藍圖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金控投資長領航氣候行動 程淑芬的永續藍圖 圖片

金控投資長領航氣候行動 程淑芬的永續藍圖

曾獲得台灣最佳分析師、亞洲頂尖永續超級女性、全球資產管理業頂尖女性榮譽的程淑芬,為現任國泰金控投資長,也是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主席。長期觀察全球金融趨勢並關心環境的她,積極參與國際氣候倡議,持續議合企業淨零轉型。
看程淑芬如何從雲林小村落裡一名不服輸的小女孩,一路努力,引領台灣綠色金融發展,協助企業將ESG刻進公司經營的DNA,讓台灣在淨零永續的趨勢中,走向未來。

解開超級颱風之謎 不斷跨域的科學家林依依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解開超級颱風之謎 不斷跨域的科學家林依依 圖片

解開超級颱風之謎 不斷跨域的科學家林依依

專長為跨領域衛星遙測、大氣與海洋科學的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依依,在跨域研究尚未如現在熱門的20多年前,便已開始進行熱帶氣旋、碳循環、大氣與海洋交互作用等領域的研究。林依依的開創性研究,增進了人們對超級颱風的了解;她也探討颱風及火山爆發對碳循環的影響。屢獲美、法國家太空總署、美國地球科學聯盟、美聯社、USA Today、CNN、日本NHK電視台等報導的林依依,將台灣的研究量能帶上國際舞台。
在男女比例懸殊的科學界,林依依在研究者、老師、媽媽等多重身分中,依然表現亮眼,她的成功,點燃許多女科學家的研究熱情。

台灣女孩的正向月經行動 林念慈、林薇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台灣女孩的正向月經行動 林念慈、林薇 圖片

台灣女孩的正向月經行動 林念慈、林薇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來每個女孩都不簡單。」
這回《光華》請讀者們「看過來」,我們訪問的兩個女孩真的「都不簡單」。要打破亙古以來的月經迷思,林念慈在尼泊爾創立「棉樂悅事工坊」,推動環保正向經期運動,2017年入選英國廣播電台全球百大影響力女性(BBC 100 Women)。林薇成立社團法人「全球小紅帽協會」(簡稱「小紅帽」),關注包括月經貧窮、月經不平等、月經汙名化等議題,更是台灣首位英國「黛安娜人道主義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