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延伸閱讀
「活」的鐵道博物館 工業遺址化身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活」的鐵道博物館 工業遺址化身 圖片

「活」的鐵道博物館 工業遺址化身

北門外,順著道路弧形轉角而建的鐵道部廳舍,半木造結構、紅磚外牆,左右對稱的塔樓,是屬於英國安妮復興樣式的兩層樓建築。此處不僅是許多老台北人記憶的美麗建築,也是台北近郊的通勤者,搭乘客運公車往返台北驛站路程中驚艷的一瞥。而位在台北東區、京華城對面的台北機廠,則是台鐵車輛的健檢中心,昔日各式各樣的機電車行駛一定里程、時數後,都要召回進廠維修保養。這偌大的腹地,記錄數十年來台鐵車輛的修檢技術及工人以廠為家的勞動生活史。

巷仔內遇見工藝時尚 用設計為台灣製造業發聲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巷仔內遇見工藝時尚 用設計為台灣製造業發聲 圖片

巷仔內遇見工藝時尚 用設計為台灣製造業發聲

如何權衡個人創意與商業,是多數設計師無法迴避的課題,台中由於人事、房租成本低,競爭壓力不比台北大,因此有更多可容納實驗性嘗試的空間。許多年輕設計師選擇在此扎根創業,他們租下市區巷弄裡的民宅,開設一間間概念獨具的文創商店,彼此串聯、互相激勵。

阿鮭的夢‧想 雪霸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阿鮭的夢‧想 雪霸國家公園環境教育 圖片

阿鮭的夢‧想 雪霸國家公園環境教育

源於2015年新竹市三民國中表演藝術科教師黎煥鵬於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偶戲課程,開啟了解說教育課課員卓孝娟與志工伙伴們一場場的偶戲發想與展演,不僅激發民眾對櫻花鉤吻鮭的愛護,也喚起了整個生態環境的保育意識。

董陽孜當代藝術新解 將書法提升至世界性語言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董陽孜當代藝術新解 將書法提升至世界性語言 圖片

董陽孜當代藝術新解 將書法提升至世界性語言

今年已是從心之年的董陽孜,依舊站在時代浪頭的尖端,她運用西方藝術構圖的技法,將書法從規矩的九宮格中釋放出來;文學家臺靜農說她「運筆如椽」,她以巨大的中鋒挑戰書法尺寸的極限,狂狷不羈的字體,力道直透紙背,一舉把書法從傳統工藝提升到現代藝術的境界。近年,為了將書法傳承給年輕人,她將書法越玩越狂,恣意解構文字成抽象的點、橫、豎、撇、捺,再試圖置入服裝、爵士樂、多媒體影音等領域,讓饒富東方美學的書法藝術,在高度西化的當代綻放出新生。

希望兒童合唱團 天籟原音傳世界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希望兒童合唱團 天籟原音傳世界 圖片

希望兒童合唱團 天籟原音傳世界

來自南國彼端的希望兒童合唱團,在臉書粉絲頁上如此寫著:「在排灣族語裡,PUZANGALAN就是希望,由排灣族的孩子組成的希望兒童合唱團,是一群愛唱歌肯努力想要有不一樣未來的孩子,希望能用歌聲將祝福快樂帶給大家,並為自己的未來帶來希望。」

微笑唸歌團 吟唱台版爵士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微笑唸歌團 吟唱台版爵士 圖片

微笑唸歌團 吟唱台版爵士

2016年德國紅點設計的頒獎會場,獲獎的《唸啥咪歌》專輯MV播映完畢後,現場觀眾爆起一陣歡呼。準備上台領獎的「台灣微笑唸歌團」團長儲見智心裡納悶:「台下都是外國人,影片裡面講的都是台語,大家是都聽得懂呦?」肯定多數是聽不懂的,但這件作品結合了台灣傳統唸歌藝術,搭配新生代的創意點子,獲得全球設計界公認的頂級獎項「紅點設計‧傳達設計獎」,使台灣文化再次驚豔國際。

乘著樂聲尋美 藝術傳教士──江賢二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乘著樂聲尋美 藝術傳教士──江賢二 圖片

乘著樂聲尋美 藝術傳教士──江賢二

任職亞都麗緻董事長時期,即和藝術家江賢二認識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如此形容他: 「若用櫻花來比喻人生境界,江賢二便是累積了一生的能量、淬煉的體驗、美學的素養、人生的圓熟,窮一生的追求,只為一次最美的綻放。」 以抽象畫作展現精神性的江賢二,歷經五十多年創作生涯,依舊不改其志的追求著心中嚮往的藝術之道。

整座城市都是我的塗鴉牆 新舊文化的交疊與激盪──BOUNCE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整座城市都是我的塗鴉牆 新舊文化的交疊與激盪──BOUNCE 圖片

整座城市都是我的塗鴉牆 新舊文化的交疊與激盪──BOUNCE

趁著月黑風高的夜晚,找塊戶外牆面一噴而就,畫到一半就被巡邏警察發現「嗶嗶嗶」追趕的日子,對塗鴉藝術家Bounce而言已是陳年舊事;現在的他,作品不僅登堂入室,還高懸在鬧區街頭。

蟾蜍山辦桌 山城聚落的飲食地景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蟾蜍山辦桌 山城聚落的飲食地景 圖片

蟾蜍山辦桌 山城聚落的飲食地景

穿越人聲喧囂的公館圓環,彎入羅斯福路四段119巷,鬧區的高分貝瞬間降了下來,燠熱的高溫似乎也低了1~2℃,依偎在台北盆地南緣的蟾蜍山聚落,櫛比鱗次的低矮平房,密密匝匝沿山而建,夏日時蟲鳥鼓譟,春天夜晚,還能見到螢光點點,老人家在長椅上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廚房傳出的炒菜聲與飯菜香、社區居民共有的瓜棚菜圃和綠蔭叢叢的後山……交揉出一片迥異於台北都心的村里景觀。

花甲男孩的逆襲! 突圍台劇產業困境圖片 - 新南向政策
放大檢視 花甲男孩的逆襲! 突圍台劇產業困境 圖片

花甲男孩的逆襲! 突圍台劇產業困境

八○年代的《星星知我心》、《一剪梅》、九○年代的《浴火鳳凰》、《包青天》、《還珠格格》……從電視這個黑盒子裡施展出的魔法,勾動著螢幕前觀眾的一顰一笑。曾幾何時,台劇外銷強勢的榮景不再,十年風水輪流轉,千禧年以後,在日韓劇、陸劇、歐美劇的多重夾擊下,台劇腹背受敵,限縮到只剩偶像劇、鄉土劇的窘境,並背負著粗製濫造、小情小愛的惡名,長年一蹶不振。面對積弱已久的台劇產業,「植劇場」計畫從人才培育、類型劇拍攝、文創跨界應用等面向著手,是一群影視工作者對台灣影視產業的反省與試探。